企业家声音:中山“工改”需协调产城融合配套建设

溯源广东大唐盛视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下称“大唐盛视”)参与“工改”的契机,执行总裁莫丽认为可以总结为三点:响应中山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充分利用公司丰富的产业园运营经验和阜沙工改专班的支持与牵线。

大唐盛视·泰丰应急产业园。

2021年底,大唐盛视与泰丰公司开始接触。在发现双方的改造理念与需求高度吻合后,阜沙镇大唐盛视·泰丰应急产业园项目(下称“应急产业园项目”)顺势启动,也让大唐盛视迈出参与中山“工改”的第一步。

500多天以来,莫丽共在中山谋划3个“工改”项目。让她持续看好中山“工改”的原因有许多,营商环境在其中打头阵。“过去我们企业经营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是比较少的,而在‘工改’中,第一感受是中山政府真的在密切联系企业、用心服务企业。”

多年的项目经验告诉她,如果营商环境不好,手续办理流程拖沓,对企业影响巨大。但推进“工改”项目中,为抢时间、赶进度,阜沙镇政府与企业一同组建项目专班,加班加点向前推进,最终实现“拿地即动工”,给了莫丽极大的助力与信心。

亲身参与“工改”后,莫丽深刻体会到,缺乏合理规划和规范管理的土地在高效盘活资源上面临多大困境。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如此大力度地推动土地改革,改变土地碎片化困境,优质的大项目也很难在此落地。“‘工改’更像一个机遇”,她说。

随着“工改”进度加快,土地整备亩数攀升,新载体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差异化发展,是每个项目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莫丽对此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在阜沙镇谋划应急产业园之时,莫丽便是综合考虑了应急产业市场的前景与中山应急产业的现状,决定打造一个应急安全物资产品和应急救援装备设施生产制造集群基地。

“工改”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质量发展也需要与良好产业生态协同。在招商中,莫丽接触过许多外地企业,发现大部分企业都尤其看重产业链资源,实地考察中先观察产业配套,看仓储物流、上下游的供应链能否在周边几公里全部配齐。“比如家电行业,不论是产品是什么,都需要先落地模具、电机等基础产业链,一颗螺丝的稳定供应有时都能为招商带来巨大优势。”

她以应急产业园的选址举例,中山在“专业镇”的发展模式下形成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古镇灯饰、小榄五金等泛家居产业遍布,产品加上应急功能,容易转换为应急产业。此外,阜沙镇作为中山北部工业重镇,汇聚长青集团、皮阿诺公司、东菱威力、德立洁具等龙头企业,可以为应急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

莫丽认为,低效工业园的改造升级不仅是外观与层高,更要考虑未来园区在产城融合、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的协调,“如设计人车分流、规划功能区布局,都能让产业园区硬件更吸引入驻企业”。

【采写】包蕾

【作者】 包蕾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中山   大唐   产业链   企业家   产业园   声音   土地   产业   项目   产品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