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发证、运力饱和...网约车未来何去何从?


2023年第一季度,网约车行业迎来“小阳春”。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网约车订单数一直处于上涨状态,前三月环比分别上涨14.1%、13.30%、9.70%;3月网约车行业的订单量为7.16亿单,同比增长32.8%。然而,行业回暖的同时,风险也在浮现。


近日,三亚、长沙宣布暂停网约车相关证件的办理。



在三亚和长沙之前,南京、沈阳、银川、太原、大庆等城市已明确对网约车数量进行管控。


南京

2018年4月21日起,暂停受理出租汽车新增运力许可。

银川

2020年表示当地网约车投放数量暂时控制在3000辆以内,后续逐步调整运力规模,有序发展网约车。

太原

自2021年1月26日起,暂时停止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营证核发相关审批业务,目前已恢复。

武汉

2020年7月,暂停受理网约车平台、车辆经营许可。

大庆

2021年2月初表示市区巡游车和网约车出现刚性竞争,要求网约车平台暂停扩容,关闭了带车加入。

深圳

在2022年4月暂停了受理车证申请,于12月9日发布了《关于建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力规模动态调整机制(试行)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建立网约车运力规模动态调整机制,引导网约车市场供需关系动态平衡。

重庆

2022年5月暂停办理公司户的网约车车证,对网约车数量进行调控。


此外,近两个月内,多地纷纷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提醒从业者谨慎“入场”。



4月6日,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发布风险预警,该市网约车市场运力已基本饱和,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足10单。


4月中旬,温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发布信息,2022年该市9000余名新增持证驾驶员未实际上岗。


4月19日,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消息,该市网约车司机接单量日益下降、工作强度增加,近八成车辆每天接单不足10单。


5月初,遂宁市交通运输局发布预警,提醒当地拟从事网约车的人员,当地网约车运力已经饱和,谨慎入行。


和三年前赚一样的钱

要多跑2小时


杭州网约车司机何利表示,要挣到和三年前一样的钱,现在每天必须多出车2小时。


何利所在一个网约车司机群里,一共400多人,扣除25%—30%的平台抽成和第三方信息服务费等成本后,每月净收入过万的已是凤毛麟角。



开得累、挣得少,一些司机选择了逃离。去年7月,在金华开网约车的沈女士因为“身体吃不消,也没挣到多少钱”,在加入网约车大军不到一年就退出了。



有人坚守,有人离开,还有人想要入局。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过去一年,仍有超过百万的持证网约车司机还在涌入这个赛道。仅今年13月,就新增发网约车驾驶员证13.9万本,车辆运输证13.2万本。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去开网约车?某网约车平台工作人员表示,一是这个行业门槛低,基本上只要会开车就行;第二,大部分网约车司机没有太多技能,在体力劳动中,网约车司机算是待遇不错的工作,“不能挣大钱,起码能解决一家老小温饱”。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运力饱和,行业内卷加剧,司机收入下降,最终影响到服务质量出现违规运营、超载行驶、强行拼车等乱象;而为了抢占市场、扩大流量,平台也会陷入“补贴”“低价”泥淖,引发恶性竞争。


除此之外,网约车激增对城市交通管理也是一大挑战。


长期从事交通问题研究的专家、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伟强认为,如果一座城市网约车过多,加上采用低运价竞争的方法,就会直接抢夺公交出行的市场。其结果就是减少地铁加公交车出行在全出行结构中的比例,最终导致城市交通拥堵。


网约车的“下半程”

该如何管理?


那么,一个城市到底需要多少网约车,才是合适的?


已有城市建立了监测模型。比如2022年年底,深圳市就开始探索建立网约车运力规模动态调整机制,一旦网约车日均订单量变化幅度低于10%,单车日均订单量低于11单,巡游车里程利用率低于60%,满足3个条件中的2个,就会触发预警,供政府决策参考。


网约车市场“风起云涌”,能否对网约车行业的动态及时作出反应,又能否为行业发展留下空间,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智慧。




吴伟强教授认为,总量调控,并不是简单的数量控制,而是要在明确城市交通出行战略目标的前提下,用各种手段调整网约车的供给量,完善政府规制,包括准入和退出机制、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监管机制等等。


“政府做的主要是规范平台的运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其他的事情,就交给市场。”


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究竟该如何管理网约车?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纪雪洪认为,管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保护司机利益,避免收入下降,但是网约车市场本身可以自发调节,政府层面不宜过多干预,“预警”手段是当下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不过他也提到,不同于其他行业,网约车市场不是纯市场化竞争,过多的网约车会造成交通拥堵,因此需要研究更为优化的管理方式。


“限制网约车数量还是要慎重,每个城市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根据每个月的订单数量和城市特色进行动态管理调控。”纪雪洪表示。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共享出行分会副秘书长王拥民则认为,网约车目前作为城市交通的补充,定位很明确,是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出租车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有更多的数量限制和准入门槛,网约车也逐步在规范管理,各地都出台了相关政策。


“不管是巡游车还是网约车,都是服务于大众出行,年轻人群更多地使用网约车,出租车也在网约化,并不存在各自市场的范围。只要服务优质,便民出行,合理化收费,让大众更便捷,出行更简单才是硬道理。”王拥民表示。


来源 | 央视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 | 刘雯卉 陈雪飞

审核 | 连萌

监制 | 陈林


投稿邮箱:xww@zgjtb.com
商务:010-6426609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运力   城市交通   日均   何去何从   交通运输   司机   订单   数量   机制   未来   城市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