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巴厘岛遇害者家属“讨尊重”?用寻真相名义冒犯就过分了

好奇有限度,关心有界限,尊重是前提

5月17日,印尼警方披露中国情侣遇害案调查结果与许多相关细节。17日深夜,自称遇害者家属的网友发文:“请大家切勿转载逝者的照片及微博,少一分好奇,多一分尊重,勿为其带来第二次伤害,谢谢大家!”

如果此微博确为遇害者家属所发,那么这短短几句话,就道出了遇害者家属之难。自事发以来,他们可能既要承受亲人离世的痛苦,还要面对一些网络舆论的冒犯,这无疑是互联网时代的“雪上加霜”。

本来,年轻的生命惨死异国他乡已是万分悲伤的事,作为同类,关心事件并期待真相,是最朴素的情感和最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能给遇害者家属力量和温暖。但一些人却抱着看稀奇的心情,搜寻相关信息,并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甚至发出一些不怀好意的臆测,全然不顾家属的心情。

当然,大多数人都对这样的转载行为表示排斥,但依旧有一些人不满。这些声音在相关评论区看起来颇为扎眼,有人指责家属只关心体面问题,不关注真相;有人认为需要舆论的时候,就不该要尊重;还有人臆想家属不希望公之于众的各种原因。从这些话语来看,似乎有些人在以“为你好”的名义,掩盖转载逝者照片微博等行为的不合理性,或者他们认为只要是为了真相,一切都可以无限度让步。

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要查明真相,还要给亲人体面,这都没错。更何况,不传播逝者的照片和微博,一点也不影响案件侦破,这样的冷静呼吁怎么也要被斥责呢?

互联网给了每个人发声的权利,一些事情也在集体声讨中得到高效处理,这或许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没有我这事就不能成”的错觉,还容易让人滋生一种“这事就应该按我说的做”的笃定。所以,当他人的表现不符合自己预期时,他们就会失望地恶言相向。在这样的拉扯中,那些追求的真相、正义等等,早就成了一种自我赋权的工具。也难怪有人给出这样的逻辑——有了话题,就有关注,就能得到真相。这无疑是一种错误归因,真相可能因为关注更快浮出水面,但绝不是有关注就有真相。

其实,类似事件中,一些网友手伸过长的现象不少,说到底就是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无法看清自己的实力。但好奇有限度,关心有界限,尊重是前提。不要为了一点存在感,就给自己脸上贴金。

不过,我不赞同把网友称为“吃瓜群众”,这是对个体社会责任的消解,也不支持网友无限度地代入当事人,这是对个体行为的异化。面对一起公众事件,我们既要关注,也要保持距离,理性克制才是长久之计,最最起码的一点是:尊重他人,不二次伤害。

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家属   红星   真相   逝者   体面   界限   限度   名义   好奇   照片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