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博物馆新玩法,你“解锁”了吗?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孙越

“一起去逛博物馆好吗?”

相约“打卡”博物馆、拍摄制作文物“表情包”、“种草”冷门博物馆、购买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文创、在社交平台聆听文物故事……近年来,随着“文博热”持续攀升,“看展式社交”逐渐成为当下人们的新生活方式。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五一”假期,北京故宫博物院游客如潮、人头攒动;远在西北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也在假期正式开始前预约门票就早早售罄……这些都反映出当前我国旺盛的博物馆参观需求。据统计,这个“五一”小长假,全国有5000万人走进了博物馆。

从古代的皇家“私藏”,到1905年张謇创建中国第一座现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再到如今全国数千家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逐渐走出高阁,贴近千家万户。而近十年,更是我国博物馆发展的“黄金时代”。“过去十年是我国博物馆发展最为快速的十年,全国博物馆总数、展览数、参观人数都翻了一番,平均一年半就有一座新的博物馆诞生。”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何晓雷介绍。

当前,我国的博物馆正在从传统的博物馆展览活动和文物保护向新型休闲娱乐活动、教育和文化旅游转变,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在利用现代科技,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实现新型的展览形式和创新的博物馆服务。

“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博物馆成为了一个参与性、互动性更强的文化场所。不少博物馆展览还通过新媒体平台走向“云端”,摆脱了实物展览的时空限制,以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和更大的信息量,丰富了传统的博物馆语言,越来越多博物馆在线上实现了“永不闭幕”。

拿起“洛阳铲”,敲去外壳,剥离土壤,轻扫浮尘,一件珍贵的“文物”逐渐显露……2020年,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把“盲盒”概念与考古发掘结合在一起,匠心独具,使“沉浸式考古”一跃成为网红玩法。

近年来,各大博物馆纷纷“卷”起来,推出各具特色、天马行空的文创产品。从故宫“御猫”系列文创产品到陕西博物馆的“唐妞”IP,再到甘肃博物馆“马踏飞燕”绿马玩偶,一系列新理念、新创意,让博物馆脱下了神秘的面纱,变得越发平易近人、生动可爱起来。“越来越多的展览朝着趣味化、生活化、新颖化发展,配套的文创产品、亲子研学、社教活动丰富多彩,创意无限、寓教于乐。”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说。

在一些有着悠久的博物馆教育传统的国家,博物馆体验还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比如英国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其馆藏为基础,根据国家教学大纲,设计了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教育教学资源,并将相关学案和教案通过其官网完全公开。这些课程一方面基于馆藏藏品,另一方面详细说明了其与国家教学大纲之间的关系,为学校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抓手,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将主题聚焦在“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博物馆的存在连接了时空交错中的古今,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提供了另一种栖居的可能。

“你为什么喜欢逛博物馆?”答案有很多。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博物馆将以越来越丰富的形式融入现代社会,以日久绵长的诗意浇灌着生活中的美好。

编辑:宋慈

审核:张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国家文物局   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   教学大纲   陕西   丰富多彩   中国   解锁   文物   传统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