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危机!睡梦中,他们没了工作!

5月1日劳动节,IBM传出一个消息:公司将有7800人被淘汰,永久淘汰。

为了每年节省20亿美元,IBM推出了“开支管理”计划,关键措施之一,就是暂停招聘AI可以胜任的岗位,波及约2.6万名员工。

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特别强调:“这些岗位中的30%,会被AI取代。”这意味着,至少7800名员工将失业。

硅谷“养老大厂”微软,年初也跟上了节奏:裁员1万人,投资OpenAI 100亿美元。

尽管高管们都在强调AI导致了员工被裁。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互联网科技大厂的大裁员已成趋势,AI似乎难当背锅侠。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美联储加息和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流动性紧张,不仅遏制了大厂的扩张步伐,更让他们如惊弓之鸟,力图从长远的角度来寻求自保。

这股浪潮也波及到了国内,据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公布的数据,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录得20.4%,创2018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高。

2023巨变之年,在大裁员的浪潮下,就业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明星独角兽集体倒下

2023年第一个季度还没过完,但缺钱的声音似乎要回荡一整年。就连VC/PE也也开始哀嚎。

据彭博社上周传出的消息,老虎环球基金(Tiger Global Management)2022年将旗下所有风险投资基金对非上市企业的投资价值减记了约33%,导致其创业公司投资组合的价值减少了2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1500亿元)。

美国商业地产标杆基金——黑石BREIT(Blackstone Real Estate Income Trust房地产收入基金)也从去年年底开始连续遭遇“投资者抢赎”和被迫“限赎”的风波。

最受瞩目的还有本来资本充裕的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说倒就倒了。关键所在是,SVB是专注于科技领域的硅谷银行是美国第16大银行,同时也是很多初创公司最常用的银行之一。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企业亦然。一大批独角兽企业和明星企业,要么宣布破产,要么估值大幅缩水。

就在ChatGPT爆火,引来各大互联网巨头争相All in,甚至这股风也传到中国之际,同在硅谷的硅谷银行却宣布破产了。

而硅谷银行破产前夕,美国一家明星独角兽宣布倒下,它就是美国自动驾驶卡车独角兽Embark。公司创始人Alex Rodrigues 发给全公司的邮件称:“资本抛弃了我们,我们无法筹集资金,十分抱歉......”同时公司宣布70%的员工直接解雇,剩下30%处理公司关停流程。

就在2021年,Embark借壳成功登陆美股,市值最高52亿美元(360亿人民币)。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Embark就从巅峰到跌落。

同样的命运也发生在另一家自动驾驶的领头羊企业,去年10月,由福特、大众联手投资的自动驾驶公司Argo AI 也被宣布关闭并解散,它的估值曾一度突破500亿。

如果说这两家自动驾驶企业的的倒塌,是因为投资机构看不到短期内商业化落地的可行性,故而选择及时止损。那么下面众多企业的破产已足可以说明,缺钱已不是单纯一个行业的问题。

在生物科技赛道,光今年1月,就有至少有4起明星公司破产事件。分别是从事治疗严重感染的创新抗感染药物研发Nabriva、肾细胞癌新药研发公司Calithera Biosciences、tRNA药物研发公司Theonys以及肾病药物生物技术公司Goldfinch。

放眼去年,加密币行业独角兽至少有9家申请破产,其中就包括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交易所FTX,该公司市值曾一度高达320亿美元。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从2022年一季度到四季度,全球新晋独角兽的数量下降了85%。

据财联社报道,摩根士丹利策略师Edward Stanley周四(3 月 16 日)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到 2023 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将需要 3000 亿美元的资金,而估值低于 10 亿美元的初创公司将需要 2500 亿美元 " 才能站稳脚跟 ",而" 考虑到烧钱率的简单计算,将有很大比例的初创企业可能在(2023 年下半年)倒闭"。

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从2022年一季度到四季度,全球新晋独角兽的数量下降了85%。

估值大幅缩水

一边是哀嚎的破产声音,另一边则是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明星独角兽,正遭受着估值持续下降和萎缩的境遇。

截止到2020年,以色列打车平台Gett募集融资总额已达7.5亿美元,之前估值为25亿美元,但现在已经降为了2.65亿美元。

据科创板日报,截至2022年12月中旬,印尼最大科技公司GoTo、印尼电商平台Bukalapak和新加坡网约车巨头Grab,这三家东南亚独角兽自上市以来,市值总计缩水510亿美元。它们的背后,曾站着阿里巴巴、腾讯、京东、滴滴出行、去哪儿等国内互联网巨头,以及春华资本、华平投资、光速创投、高瓴资本、GGV等一众知名投资机构。

国内不少巨头亦是如此。

去年年底,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小红书在私募市场的估值从200亿美元降至100亿-160亿美元。

据彭博社消息,近日总部位于阿联酋的G42 收购了字节跳动价值 1 亿美元以上的股份,本次股份收购对字节跳动的估值为 2200 亿美元。 这一估值与去年股票回购计划期间设定的3000亿美元估值相比下跌27%,与2021 年市场上高达4000 亿美元的估值相较更是大打折扣,下跌幅度达45%。

前不久,低调的跨境电商SHINE也因估值大跌而被广泛报道,甚至被媒体描述为“吊打外企无人识,估值缩水天下知”。在去年的4月份的F轮超10亿元融资时,SHEIN的估值攀升到1000亿美元。然而最近,传即将赴美上市的SHEIN估值已下跌至640亿美元,缩水近1/3。

有的公司甚至主动下调估值。日前,美国生鲜杂货配送平台Instacart公开表示,基于市场动荡,已将公司估值下调近40%,即从390亿美元调低至约2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1000亿元。

即便是上市企业也难逃厄运。美股二级市场上,SaaS已属支柱产业,相关厂商长期背着高估值和高增长的标签。但标杆企业Salesforce市值半年缩水40%,资本市场宠儿Twilio年内股价跌幅达90%,视频会议软件Zoom市值缩水近54%。

有报道显示,2022年Q3开始,绝大多数美国超级独角兽公司的估值至少已经调回了上一轮的水平。就连估值排在全球前十的独家兽企业也未能幸免。

有投资人指出,独角兽公司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获取一定的盈利能力,当下他们必须通过压缩估值,来得到需要的资金维持生存。而这可能会成为新常态。

全球加息之罪

为何曾经被追捧的高估值独角兽,突然变得融资困难?不可否认,有科技泡沫在被戳破。而更重要的原因则很简单,三个字来形容,没钱了。

跟着独角兽融资的链条往上看,在VC市场,就连曾经在全球风头圈所向披靡的老虎环球基金也开始收缩。

要知道,在中国,老虎环球基金强势出手了字节跳动、神策数据、货拉拉、震坤行、满帮集团、京东物流、京东健康、叮咚买菜、美团点评以及来自中国的超级独角兽SHEIN等一系列明星公司。

但在2022年,老虎环球基金将旗下所有风险投资基金对非上市企业的投资价值减记了约33%,导致其创业公司投资组合的价值减少了2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1500亿元)。

另一家VC巨头软银愿景基金也大幅减少了投资。3月2日,软银集团第三次减持商汤的股票。这次减持了979万股,价格是每股2.5港元。而软银集团投资商汤D+轮时的成本价是每股3.2港元左右。因此软银是忍着30%的净亏损强行减持的。今年2月的一则数据显示,由于软银旗下愿景基金的亏损加剧,孙正义个人对软银的欠款已达到约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0亿元。

正如前文所说,黑石也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去年,这家PE巨头的营收和股价双双下滑超70%。而由于对商业房地产市场的担忧,大量投资者寻求赎回投资,但黑石集团紧急限制了旗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BREIT)的资金赎回,引起了投资者们的强烈不满。不久前,黑石还产生了一笔5.3亿欧元债券的违约,引爆了一波震荡。

在某种程度上,这与近年来美联储和欧盟的加息活动有关。美联储从2022年开始持续快速加息至今,累计(1bp=0.01%)加息高达450BP,无论加息幅度还是加息速度均创历史纪录。这让美国无风险收益率大幅上升,中小型科技公司的估值缩水严重。

另外,美联储加息和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流动性紧张,则掐断低成本美元融资的来源,直接影响到中小型科技公司融资渠道,而初创科技公司的支出又有更强的刚性,最终不得不面临着破产。

更进一步,这也引发了硅谷银行大规模挤兑,最终走向破产。而这场危机,也如多米诺现象一样,波及到了欧洲,欧洲银行股普遍暴跌,瑞信银行走向了破产的边缘,德意志银行蒸发了逾五分之一的市值。

2023年,对于全球范围的明星独角兽企业来说,这场危机,才刚刚开始。而他们唯一可做的,就是同阿里一样,拥抱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硅谷   独角兽   美国   市值   睡梦中   巨头   危机   美元   基金   银行   工作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