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四年前香港中秋行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人月如何两团圆?

逼仄的居屋


2019年的中秋节,我选择了去香港。

彼时,距离上次去香港跨年,过去了三年多。

可能是因为TVB情结太过浓烈,即使明知道当时的香港深陷混乱,仍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飞往香港的航班。


当飞机在赤鱲角机场平稳降落,心却瞬间就提了起来。

尽管已经看了很多“墙外”的新闻资讯,对香港骚乱有所了解。

但未来几天会有什么在等待着我,谁也不知道。


维港海景酒店只要 500

湾景酒店

长期从事旅游行业的我,深知中秋假期和国庆长假对于香港旅游业的重要性。

尤其是大陆游客的高昂消费力,是提振香港经济的“一剂猛药”。


受到持续骚乱的影响,全港酒店价格都经历了“大跳水”。

原本能看到维多利亚海港夜景的酒店,每间夜价格高达 2000,而最终我只花了 500多就成功预订到了。


酒店价格的波动,一向都是旅游行业的“晴雨表”。

无人问津,便价格下跌;一房难求,就价格疯涨。


三年前来港跨年时,已经深深感受到了香港居民对于大陆游客的“不友好”。

香港自由行,成为越来越不受旅游行业待见的产品。


这一次,check in的酒店内能看到的大陆人更是寥寥无几。


一个湾仔,就是整个香港

湾仔街景

与上次来港选择入住的佐敦相比,这次选择的湾仔街区,少了一丝江湖气,多了许多烟火气。


历史悠久的大街小巷,杀价闲聊的师奶们,欢声笑语的修顿球场……

这一切,都被横贯港岛东西的叮叮车,慢悠悠地串联在一起。


下飞机后饥肠辘辘,出门闲逛觅食。

午后15点半,你会发现每一家茶餐厅都准时地“座无虚席”。

店里的电视机正在循环播放着香港各处骚乱的新闻报道,沉浸在冰火菠萝油、冻柠茶、牛腩粉等各式美味里的人们,仿佛对此充耳不闻。

骚乱在继续,生活也要继续。


混乱之中有温情


打开香港01的网页,关于游行民众与政府、警察对峙的新闻,24小时不间断地更新着。

之前,我只是“墙外”资讯的看客;

现在,我成为了被裹挟的亲历者。


初到中环广场

中环游行

坐港铁一路向东,抵达了曾经人潮汹涌、如今人流稀少的中环。

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名牌旗舰店,依然开门迎客,但鲜有人问津。


夜幕降临,本想去药妆店逛逛,隐约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阵口号声。

好奇心使然,循着声音走上了中环广场的电梯。


电梯上的人越来越多,同伴问我怕不怕,我回答说“去长长见识嘛”。

这时,身后有个男人戴着口罩,一步迈两个台阶,高声唱着歌,从我的左侧快速路过。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人就是这次中环广场聚集活动的组织者。


商场里,一楼大厅人群密密麻麻,很多怕麻烦的店家已经关上了铁闸。

身处人流当中的我,看到眼前的情景,开始有点胆怯。

想转身离开,发现电梯上已经站满了保安。


这时,商场外响起了警笛。

我意识到,这不是一场单纯的游行,很可能会演变为一场对峙。

于是,我和同伴打算尽早离开现场。


突然间,一位说普通话的大陆人,在混乱之中唱起了国歌。

他不知道从哪儿拿出了一面小小的国旗,朝着人流逆行的方向,泰坦自若地走下了电梯。


中秋节当天

离岛庆中秋


到港的第二天就是中秋节。

作为TVB剧迷,从小到大看过了太多有关中秋节的桥段。

我也深知,中秋、冬至和春节,对于老港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团圆节日。

而这一次,我却见识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中秋。


起床后,步行至湾仔酒店附近的一家潮州鱼丸面店吃早餐。

跟几年前光顾的人气狗仔粉摊位一样,老板娘听了我们点菜的口音后,明知道我们是大陆人,依然选择只用粤语回复我们。

我们只好在“爱理不理”的气氛中吃完了。


港剧《花好月圆》中,全家人在天台切月饼、吃水果的场景历历在目。

当我走进一家香港最著名的饼店,却发现店里冷冷清清。


电影《月满轩尼诗》中,轩尼诗道霓虹闪烁,温馨甜蜜。

当全副武装的游行队伍路过这条街,只留下了满目疮痍。


兰桂坊酒吧,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喧嚣,原本拥挤的座位永远都坐不满。

香港中文大学,平静优美的“天人合一”,四周挂满了罢课学生的条幅。

维多利亚公园,草地上少了很多提灯笼的小孩,长辈们再也聚不齐一家人。

狮子山,代表着永不言败的香港精神,被打着手电筒喊口号的年轻人占领。


萧条的市井,族群更分裂。

今夜的香港,月亮不太圆。


离开当天

湾仔人潮

那几天的心情复杂而忐忑,终于到了离开香港的日子。

当天,我们按照既定计划,去了位于荃湾的南丰纱厂。

这里保留了上世纪50年代的旧工厂风貌,被改造成为了文艺气息浓厚的艺术园区。


走遍了园区的每一层,恍惚间好像回到了北京的798。

这才意识到:曾经引领创新文化潮流的香港,如今竟有些“亦步亦趋”。


目睹了太多游行,我们决定提早酒店取行李。

没想到,意外还是发生了。

回程巴士才驶过了西隧,刚刚上了前往湾仔的高架桥,前方的道路就被封锁了。

眼看着积压的车辆越来越多,忐忑不安的我拿出了手机查资讯。

原来,新一轮的人潮涌动又开始了。


司机用蹩脚的普通话告诉我们,他要临时改道去东隧,抵达湾仔的时间无法确定。

我们果断决定在西环下车,坐港铁回酒店。


匆忙取走行李check out,酒店外的街道已经被“占领”了。

我们走上天桥赶往湾仔地铁站,看着天桥下的人潮汹涌而至。

几乎每个人都戴着黑色口罩,穿着黑色T恤,手持黑色长杆。


好不容易进入地铁站,发现从全港各处赶过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同伴被眼前的情景吓到了,心神恍惚的她被刷卡机的栏杆卡住了行李。

一位即将奔赴游行现场的香港年轻人伸出手帮忙,同伴用普通话说了一句“谢谢”。


成功坐上了开往机场的港铁后,内心才稍微安定了一些。

新闻网站报道,就在我们离开后不到十分钟,湾仔地铁站就被汽油弹炸了,现场一片狼藉。


三问香港,何去何从待思量

融合之道


还记得2013年香港演员黄秋生的一条微博吗?

“在中国写中文正体字居然过半人看不懂,哎,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

短短几十字,迅速引发了网友和学者关于“简体字和繁体字孰优孰劣”的激烈讨论。


不知从何时起,有一种说法甚嚣尘上:“繁体字是正体字,简体字是残体字”。

许多香港人在谈及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区别时,大多会引用这样一段话:“汉字简化后,爱无心,产不生,厂空空,面无表,运无车,儿无首,乡里无郎。”


回想起来,那次 “简繁之争”的论战,仿佛已经为今天的骚乱埋下了伏笔。


暂且不去分辨简体字和繁体字的高低优劣,它们都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被14亿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用来表达自己、记录事件、交流情感、书写历史……

文字的产生、传播、接收、改革,与中华民族的诞生、发展、动荡、抗争息息相关,成为书写华夏文明这座“意义大厦”中不可或缺的符号。


许多人简单地将“简体字”与“残体字”、“繁体字”与“正体字”划上等号,实际上已经忽略了语言文字归根结底是“工具”的本质。


当繁体字日益成为一些香港人标榜优越地位、包装美化自身、绑架政治诉求的“道具”之时,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这才是文化的流失、文字的悲哀。



曾经,歌手艾敬唱着“1997快些到吧,我就可以去香港”,歌声让多少人“身未动,心已远”,纷纷摩拳擦掌;

如今,“1997”已经过去了二十三个年头,大江南北的人们早就打好了背包,通过了海关,来到了“传说中的香港”。


越来越多的“新移民”通过单程证、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优才计划、资本投资、读书求学等不同的管道进入香港。

近些年,类似“内地高材生抢占本港高校名额、内地孕妇屡屡闯关生子、内地父母来港抢购进口奶粉、内地游客素质不高出言不逊……”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

很多香港人认为,如果没有新涌入的内地移民,香港社会和文化不会变得如此撕裂对立。


果真如此吗?

“新移民”的主动融入和积极努力,没有换来“老港”的认同和理解。

从当年“占领中环”事件爆发开始,香港人身体内潜伏已久的抗拒情绪全部被唤醒。

本质上,这昭示了香港与内地在经济和政治地位上的此消彼长。


两地人民各自身份的变迁,在潜移默化中造就了这样的对立和尴尬。

对彼此的歧视和敌对,不仅不理智、不客观,更是一种缺乏自信、定位模糊的表现。


回归后的香港到底属于谁?

答案毋庸置疑,属于中国。

属于回到祖国怀抱的 “老港”,也属于勤奋努力的“新移民”。



以“易诗书礼乐春秋”为源泉的华夏文明,起源于五六千年前的中原汉族。

随着生存空间的扩张,在一次次战争、驱逐、吸收、融合中,向四面八方传播。

更在盛世唐朝,沿着茶马古道和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抵达了远在大洋彼岸的一座座岛屿、山川和大陆。

可以说,华人足迹所到之处,都有华夏文明的存在。


自然,香港也不例外。


这座曾经的小渔村,如今发展成为全球闻名的亚洲金融中心,走过的风雨之路坎坷艰辛自不必说,凝结了几代人的智慧和血汗。


数十年如一日高耸在尖沙嘴弥敦道黄金地段的重庆大厦,就是它最好的写照。

连重庆大厦都能包容来自全世界120个国家、不同种族的4000名住客,怎么会一日之间丧失了最引以为自豪的“包容精神”呢?


回归二十三年的香港,正在迎来最有朝气的青春年华。

中央政府的每一项举措,都像是关心一个刚刚走入社会、对未来有些迷茫的年轻人,细心体察着香港的忐忑和忧虑。


内地与香港,同为华夏文明的传承者。

应该“求同存异”,而非“弃同异化”;

让其“彻底安心”,才能“真正归心”。


结语

大屿山


是次中秋香港之行的第二天,我们去了大屿山。

昂坪缆车缓缓而行,山间云雾缭绕,大佛安然伫立。


香港人一向相信风水,这尊佛像也寄托了太多美好心愿与寄托。

爬上高耸的石阶,站在佛像安放的环形平台,一阵山风瞬间就吹散了潮湿闷热。


举目远望,九龙半岛附近有几艘归航的小船,在碧蓝的海面上划出了洁白的波浪。

彼岸的香港岛上,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在晚霞的掩映下,更显璀璨耀眼。


深受内地、英国及本土三方影响的香港,东西方文化在此交织融合,地缘和历史造就了今日的困惑和问题。

曾经,如漂泊的浮萍,无枝可依;

如今,可以北望神州,光明可期。


香港的未来,需要我们在混乱中寻找,在寻找中前行,在前行中坚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香港   湾仔   中秋   简体字   华夏   繁体字   骚乱   内地   大陆   酒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