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天涯神贴《社会不教,精英不讲,坎儿还得自己过 》

上一篇文章好多读者要这篇文章的原文,我在这里发一下,声明:这是转载的天涯神贴,不是本人写作,谢谢。如原作者认为转发不妥,请联系我,我会删除。

社会不教,精英不讲,坎儿还得自己过 (揭秘人才成长规律)

作者:e路狂飙

写在最后的前言

午后小憩,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和绿油油的草地,再 看看那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一花一木,心中顿时舒畅了许多。紧张而又充实,不乏愉快和难忘的五个月时间快要结束了。与其说是在写作,倒不如用悟道来表述更为准确。在这个过 程中,我一边写作,一边跟朋友互动,并进入了一个悟性的 井喷期。很多模块、很多道理,在脑海中快速发酵,并进一 步融合贯通。三十余年的人生经历,以往所学的各种知识,自己遍尝的酸甜苦辣,体验过的人情冷暖,以及亲友们的人 生沉浮,在逻辑上都已经初步打通,太多的事情不再迷惑。

回顾自己职业生涯,已经有整整八年的历史了。八年时 间,在人生旅途中不算短也不算长,但足以成就一些事情,毁掉一些事情。八年是一个什么概念,是抗战取得胜利所花 的时间,是美国赢得独立战争所用的周期,,可以支撑读两个 本科专业,也可以支撑一个人脱胎换骨炼就高手。可这八年 对于我来说,充满了太多的痛苦、彷徨、奇遇和收获 三 。一 L 以前 看到某些传奇故事,老是感觉胡编乱造,不太真实,人生不 会那么复杂。想想自己来时路,终于体会到,现实往往比传

本文由公众号[老庄日记]整理编辑发布,更多免费好文好书分享,请微信搜索关注

奇故事更有传奇色彩。感谢这个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伟大时代,你给了我太多的养分。

一、世家精英扎堆的密码

近些年来,,“富二代”“官二代”“穷二代”,这些概念 在媒体上到处充斥着,似乎成了社会不公的一个脚注。在平 民百姓当中,也广为流传着“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 朴素说法,并在某种程度被奉为真理,似乎也有太多的案例 可以验证。这是人类社会的真实情况吗?!我还真的探究过 这个问题,查阅过相当多的资料,看过很多人的家谱。在这 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富七代”“官八代”“穷九 代”的现象,在古今中外都并不鲜见。在我国,多少代都出 过国家栋梁、学界泰斗,或者商界奇才的家族,就有闻喜的 裴家、龙川的胡家、旌德的江家、绍兴的俞家、湘乡的曾家。在西方近现代,名气比较大的世家,就有罗斯柴尔德、洛克 菲勒、肯尼迪、罗斯福、布什。而日本数百年的商业史中,这样的家族似乎更多,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就有三井、住友、岩崎、安田、小泉。

这些世代辉煌的家族我们暂且不说。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如果稍加观察,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精 英子女成为精英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平头百姓。北方广大农 村中有种可能并不是很精确的说法,讲的是地主世家的后代,在近三十年的时间内,整体上的发展情况要远远好于贫下中

农的后代。最近几年,媒体上报道过一个现象,就是清华北 大等国内一流高校,本科入学新生,家庭出身良好者的比例 逐年升高。好事者还做了一项统计,并粗略发现,无论历史 还是现实当中,大多数精英的家庭背景,都还不错。我在此 特别声明一下,我并不认同“血统论”和“精英论”,并不 认为人类在生理和智商上存在多大差异。而旨在以一种较为 科学的态度,去探究此类现象背后隐藏的密码。

面对这种现象,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人脉,还有人会 想到风水。家族枝繁叶茂、相互联姻,从而使得人脉资源较 为强大,当然是其中重要原因,但光靠这个还不足以确保家 族长盛不衰、英才济济,而有更深层次的因素在发挥作用。而至于风水一说,流传甚广,谬误甚多,缺乏科学依据,不 足为凭。至少靠我目前的智商,还是理解不了这个东西。这 些年我一直在苦思冥想,大量查阅资料,并跟一些前辈和大 师探讨过。渐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其实这并不复杂,就是他们有一套更加切合实际,,由理 念、习惯和方法组成的模式,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套系统 的东西,在世家和精英圈子当中,有着一定的传承,并成为 了一种常识。而普罗大众,恰恰对此知之甚少,一些理念似 是而非,某些习惯令人生厌,很多方法不得要领。非常耐人 寻味的一个现象是,在很多情况下,切合实际并具有相当可 操作性的理念、习惯和方法,是个完整的体系,而错误和荒谬的理念、习惯和方法,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上的确存在着信息鸿沟。-一些有 助于你事业长足发展的道理,有人中学时代就明白,有人上 大学之时开始知道,有人毕业五年内懂了,有人到了三四十 岁才领悟到,有人五六十岁还是懵懵懂懂。悟道不分先后,但悟的晚了,会丧失太多机会,也许只能向儿孙讲讲了。可 是这也并不现实,因为你没有成功过,成王败寇,儿孙很有 可能既不听也不信。如果在年轻之时,有人能够系统向我们 传授这些东西,最起码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二、成功背后有序可循

对于世家子弟和精英子女,适合事业发展的一些东西,可能不需要刻意去教,从小目濡耳染就懂了。特别的家族,可能还会把人生经验,整理成书世代相传。社会上流传的各 种“家书”“家训”,也只是这种传承体系中最为表象的形 式,更多有价值的,事实上仍处于秘传状态之中。我是出生 于“九代穷”的农家子弟,虽然一路走来,也曾读过重点大 学,在一些还算不错的单位干过。但适合事业和人生发展的 很多道理,无处可学、无人能教,,自己天资平庸,甚至不明 白世界上竟然还有此类系统的知识。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吃 了太多苦头,别人吃一堑长一智,而我则是吃十堑长一智。当然也有好心人看你可怜,偶尔蜻蜓点水般点你一下,也就仅此而已。一则你一下领悟不了,二则也不成系统,基本于 事无补。实在是太害怕失败了,尤其是害怕一辈子都那样下去,

也不愿意接受命运安排。自己就不断梳理以往的每一个细节,拼命琢磨周围亲友老乡们的经历,找命运比较曲折人物的传 记来看,并对自己以往的一些观念进行系统反思。终于开始 慢慢突围,步入了良性循环,领悟的东西越来越多,领悟的 速度越来越快,算是暂先稳住了脚跟。回顾一下,非常后怕。在悟道的过程中,我所有的想法都做了记录,本书内容也是 我这八年来“滚动式悟道”的提炼和总结。也许在很多人看 来这根本不算什么,但我自己还是严肃的、认真的,可能也 属于敝帚自珍吧。

每每看到家庭出身非常普通的朋友们,仍然像我当年一 样,被太多似是而非的东西误导着,在泥淖中痛苦挣扎,心 里就很不是滋味。也许同类,或者是曾经的同类之间,更容 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于是就有了一个想法,把自己的阶段 性人生经验和体会,梳理成书公开出版,与更多的人分享,给仍处于迷惘之中的、来自于社会最底层的奋斗者们,,带来 一点点启发。本来打算准备地更充分一些,等我退休之后再 行总结,但看到太多缺乏职业生涯发展常识的朋友,实在于 心不忍,先把目前已经领悟到的公开出来,变成社会公共资 源。

三、自己的责任归自己

一个失败的事业,会拖累一个家庭;太多失败的事业,会危害到整个社会,进而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近一 年多的时间里,我发现了一个非常令人惊讶的问题。现在社 会上很多低端岗位,20~50岁之间的人们在拼命竞争着,而 在非常多的城市,企业招聘要求稍微高一些,就难以找到合 适的人才,,令企业主非常头疼。很多企业由于人才缺乏,难 以快速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其中隐藏着一个绝大 多数人都不愿意承认的现象,我国过多的劳动者,能力结构 和职场竞争力,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得到提升。

这就造成了就业方面的结构性问题,一方面20~50岁各 个年龄段,都不同程度出现“就业难”,另一方面适应企业 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中高端劳动力,又较为匮乏,而这本应该 是35~50岁之间劳动力,应当承担起来的重任。从这个意义 上来讲,我们每个人职业生涯的长足发展,,已经不单单是个 人问题,也应该是向社会承担的一项责任,是每个公民对国 家应尽的一个义务。

当然,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也不能完全怪我们的劳动 者。毕竟近30多年来,我国处于千年未有的转型期。改革 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面临着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的 快速转型。“全球化”“工业化”“商业化”“都市化”“信息化”,是本次转型的重要特征。由于转型太快,很多东西 我们都来不及反应,来不及准备,太出乎我们的想象和预料 了。反映在个人事业发展方面,就是太多的人难以发展出,与现代工商业社会相适应的、系统的职场意识和职业理念。最终导致我国事业出现障碍者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欧美发达 国家。也许这是社会转型的代价,但我还是希望这种代价不 要继续下去。

不管以往如何,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对自 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经济负责,对社会负 责,对民族负责,对国家负责,努力建立起一套切合实际的 事业发展“理念、习惯和方法”,大大提高自己事业成功的 概率。我在此也只能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我自己的体系也 只是一个基础,一家之言。更多的事情,需要千千万万的中 华儿女从自我做起,救赎自己,造福社会。精彩人生,美好 前景,永远不是别人给出来的,而是自己争取来的。套用一 句老话,“自救者天救之”。

四、事业成功之全程管理

事业成功,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动态概念,因 此应该引入全程式的管理。对于出身世家和精英家庭的朋友 们,也应该以积极和开放的心态,使原有已经比较切合实际 的理念、习惯和方法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细化和升级,

有效规避潜在风险,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谈到这里,我与 大家分享两个非常真实的故事,希望能给朋友们更多的启发,和人生感悟。H先生,1987年从某重点师范大学化学专业毕 业后,直接到省级重点中学任教。从普通教员一直做到常务 副校长,副处级待遇。虽然事业上发展的顺风顺水,但他骨 子里仍是传统文人,看不惯官场的很多事情,疲于应付错综 复杂的人际关系。终于在工作了18年之后,辞去公职下海 经商,帮一个从事化工贸易的朋友打理公司。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到了他朋友这家公司之后,他在行 政副总、销售副总等位置上都呆过,业绩非常突出,项目营 收在五年内翻了十倍。从收入层面来讲,H先生这几年也得 到了应有的回报。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2010年下半年,老 板在不同的场合,向他传递一个信息,说帮人帮几年走上正 规就行了,不能老是帮人,最终还是要自己干的,暗示要他 主动辞职。这位老哥也是实在人,明白了朋友的意思,尽管 不想走,还是于2011年春节过后递交了辞职报告。朋友给 了他5万元的辞职补偿金,并顺便签订了同业禁止协议。

辞职之后,H先生回到自己原来的城市发展。此时手中 只有30万现金,一套房子,儿子还在上大学。每天的任务 就是找项目,先后考察过餐饮、酒吧、麻将桌、净水机等众 多项目。但由于不太懂行、合伙人放弃和合资条件太苛刻等 种种原因,都未能成型。有次我们在网上遇到,他就请教我

选择什么项目合适一些。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出了几个方 向,一是做化工贸易,代理产品可以跟前东家差异化;二是 做中学生补课班,毕竟是老本行,自己在当地有一定名气,拥有很多资源,成功概率相当大;三是做餐饮连锁,,自创品 牌,虽然没有接触过,但这毕竟是未来十年最有可能出现高 速增长,诞生财富传奇的领域,做上几年也就熟了;四是可 以回到原学校当一个普通老师,毕竟原来的人脉还在那里摆 着,,自己教学水平了得,真的想回去还是能行得通的。

但他这几条路都不想走。选择化工贸易,他朋友不乐意,自己上游没有好的货源,资金也不是太充足。办补课班,或 者回去当老师,他说实在不想干这行了,而且在面子上也过 不去。做餐饮呢,他又感觉自己不懂行,而且这行竞争激烈,赢得起赔不起。说还想找短平快的行当来做。我们交流好几 天,我的建议很明确,第一、自己熟悉的行业,容易切入并 且成功概率很大,或者选择潜在的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 关的高成长领域;第二、30万左右的资金,经不起折腾,短 平快的项目看上去很美,但不适合他这样的人去做,很多领 域太不懂行,这点钱可能还没怎么做就光了;第三、很多事 情不是自己愿意不愿意做,而是客观上必须那么做,为了生 存为了养家糊口,别无选择,在生存面前其他神马一切都是 浮云。

另外我对他讲,太缺乏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两次轻易辞职,造就了他现在异常被动的境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相比起体制内,外面的世界更残酷,直接就是“丛林法则”,你连体制内的人际关系都适应不了,还敢在江湖上闯?!更 何况当时发展的并不错。如果仅仅是因为厌恶官场,适应不 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就选择下海,无疑是非常错误的一个选 择。他后来想了想,,也认同我这种说法。

一旦到了体制外,就不要再幻想稳定,应该利用有限的 时间,快速积累和优化自己的能力结构与各种资源,做好应 变的准备。真的有所准备,你朋友出于利益考虑,不一定会 赶你走;即使走了你到同行还是能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或 者完全可以自己另起炉灶,走上真正的经商之路。退一万步 来讲,你们毕竟不是简单的老板和雇员关系,还是多少年的 朋友,他不可能很粗暴直接赶你走,你再呆上一年左右的时 间,作为过渡,准备一下退路,还是可以的。没有必要人家 都没说你几次,你就匆匆忙忙辞职了。也不要怪你朋友无情,人性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有掺杂着太多的利害关系,只是你 对这些东西没有深入去想,犯了职场中的大忌。他又表示同 意我的看法。

五、跨国金领的低级错误

接着讲的这个案例,更具有代表性,主角属于我们普通 人眼里非常典型的金领。父母都是高级工程师,他从幼儿园

到高中,上的都是当地重点学校。上世纪80年代,从国内 某一流大学理工科专业毕业后,直接赴美留学,就读于美利 坚名校。特别强调一下,不是方鸿渐和唐骏那类学校,,也绝 非他们的校友。接下来几年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一路凯歌,拿的是全额奖学金。拿到博士文凭之后,凭着自己非常卓越 的表现,顺利在美国一个细分领域非常有竞争优势的公司工 作。这一干就是15年,尽管小伙子变成了半截老头,但职 位也从基层技术员发展到了技术总监。在留美人员当中,基 本算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到此为止,他的人生一直还是如鱼得水,基本上达到了 一个极致,堪称国人眼中的一个典范。但不妙之事才刚要开 始。2005年前后,他服务的公司被美国较大领域发展的同行 所收购。按照他的资历和贡献,还是可以继续留下来,一 一直 干到退休,当然也不排除在集团内部继续升迁的可能。这时 同行另外一家公司,通过猎头来挖他,出任 CEO一职。但作 为“空降兵”的他,难以摆平平台内部关系,不到一年时间 就被迫离职。

其后的几年内,他又陆陆续续换了很多公司,职位基本 上总监和总经理之间摆动,年薪有高有低,遗憾的是总是长 久不了,每家都是一年左右的时间。回过头来再看,跳的公 司实力越来越差,自己失败案例越来越多,工作也越来越不 好找,现在他本人都很茫然,不知道要走到何处去,何时是一个尽头。当然发展到他那种地步,即使再差也要比我们普 通人强得多,而且现在基本也是“不差钱”的主。但对于追 求成就感的他,需求已经跟我们平头百姓大不一样,,心灵的 归宿显得更为重要。

也许很多朋友就纳闷几了。倘若论智商、行业经验、实 力和能力,他都不存在问题。但为什么这几年会出现如此状 况,竟然陷入如此被动的境地?!其实这还要回到职业生涯 管理课题中来。细心的读者一定发现了这位朋友,职业经历 的几个重要特征。一、从幼儿园到美国本土企业总监,一路 下来基本顺风顺水,顺利到了几乎不可思议的地步;二、第 一份工作一干就是十五年,期间没有任何跳槽经验,没有其 他企业工作背景;三、在跳槽担任 CEO 之前,一直都是技术 口上历练,缺乏实际的运营部门工作经验。

其实,他的问题就出在这里。由于几十年来发展的过于 顺利,他自我认同度非常高,感觉天底下没有自己干不了的 事情,跳槽之前很难对新岗位的风险和各类状况做一个恰当 的评估,基本不考虑适合不适合自己,也不考虑新东家给他 的定位究竟是什么,是当一个搅屎棒还是砍刀,或者干脆直 接定位就是牺牲品。这个位置很可能就是一个“陷阱岗位”。对于有过数次跳槽经验的人来说,这基本就是常识,走马上 任之前肯定是要进行综合评估的,不会轻易中招。但对于他 来说,一是过分自信,将自己的能力在想象中放大,,二是缺乏“跳槽管理”意识,掉入陷马坑的概率就比较高了。

每家公司都有一定的独特性,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适用的 管理方法和模式不能一样。他老东家是细分行业的老大,发 展阶段、市场基础、资金实力和员工素质,都是同行所无法 比拟的,如果简单照搬自己原有经验,往往很难行得通,因 为基础条件不支撑你这么做。而且到了新的山寨,在未察明 情况之前,不能乱动,如果动手早了,很容易将自己废掉。当年宋江上了梁山之后,还按兵不动了一段时间。如果他在 运营岗上呆过几年,这个道理也基本是常识,可惜他缺乏这 方面的历练。可能他遭受挫折之后一直也在反思,但结果并 不对路,也可能是一旦恶性循环,再难回头,导致五六年来 还是没有摆脱这个怪圈。

这也是此类人最容易犯的错误,而且一犯就是致命的。他的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实际上在国内,类似的情况在大 型国企、外企和民企的职业经理人,特别是在总监这个层次 上比较常见。他们一般都是从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企业,“空 降到”圈内中小企业,出任总经理或者总监,有的是创业和 运作新项目。表面上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更有竞争力的 待遇,实际上很容易牺牲掉,,一个非常卓越的人才,慢慢在 别人眼里退化成“垃圾”。这是比较高级的错误,普通白领 们还没有机会犯得上。在此讲这个案例的意思是,无论你之 前多优秀,-一定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儿,你还是不可避免存

在很多思维盲区。虚心、低调,在做一些事情之前还是要请 教过来人,甚至要多多不耻下问。否则只能如同《三枪拍案 惊奇》中台词说的那样,马死的快 (Must die)!

其实人从生下来都有自己的进化史,性格,家庭和环境 是进化的主要因素,不过到最后成为食物链的哪一环都有可 能,但是能在某一条食物链中占有一席之地那才是最重要的。方式方法都要靠本能和在生存竞争中磨练出来的。

今天也许成功,但是并不表明明天你仍然是成功的;

今天也许失败,但是说不准明天就能继承一笔意外之财 呢?

就算很过的平淡平庸,百年以后,谁不一样?

尽管很多人的成功都是千差万别,路径各不相同,但这 其实还是有很多规律和方法论可循的,这些系统的方法也许 并不能保证你必然走上成功,但可以大大提高你成功的概率。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些规律和方法论,受家庭目濡耳染的影 响,很早就掌握了,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能靠吃一堑长一智去积累,甚至是吃十堑长一智,即使最后明白了,也到了暮 年。

我当年就是笨小子,傻小孩,因此而错过了太多的东西。至于这些说法合理不合理,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 验去评判的。

我觉得跟对了人有肉吃,在中国,要入党,不入党,也要有体 制内深刻背景,最少也要会练轮轮功

在米国嘛,不知道没去过,不过跟着有钱人混,大概是 一通则通吧,

不是简单跟对人那么容易,要想混的好,你自己身上必 须有别人认可的利用价值。这个利用价值可以体现为权、钱、能力、学识或者其他方面的资源。对于草根来说,要想成功,绝大多数人的路径只能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靠能力 和学识去体现你的利用价值。这世界不可能人人成功;即使人人成功也还要分369等,

按楼主的意思都很多人来说还是不成功;;既然不能人人成功,那么成功学有什么意义呢,就是看有缘啦,我这成功学是为 有缘者准备的;;什么叫有缘呢,当然是愿意给我利益接受我 教诲的人啦。

这就是成功学的悖论。

首先,现在社会分工在不断细化,更多的细分领域会出 现,而这每一个领域都会出现一些成功者;其次,本文谈的 并不是成功学,而更多谈的是“失败学”,以及人才成长的 规律;再次,我的东西属于经验和感悟分享性质的,至于效 果怎么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也不是靠这个卖钱来生存,也没有抢别人接受。

――愤青们的惨痛代价

铁律之一:将更多时间浪费在抱怨当中,而没有用在实 际能力的锻炼、提高和结构优化方面,这会影响到自己专业 素养的持续和稳定提高。即使某天机会突然降临到头上,往 往也会由于水平不够,眼睁睁地看着它们从身边溜走,酿成 无边遗憾。

在人的生命长河中,有着太多不如意。从小家里经济拮 据,上不了重点学校,没考上喜欢的专业,有情人难成眷属,

工作机械单调且收入不理想,在就业、买房、婚姻等方面的 拼爹游戏中没有任何可资利用的资源,升职机会老被别人抢 去,.....。这一切也许就是职场当中绝大多数小人物典型的 素描。面对这种情况,有人无奈,有人彷徨,有人压抑,也 有人以苦为乐将此看作上苍对自己的考验和磨炼。

人在本性当中,都或多或少有着浮躁的一面。迅速致富、平步青云、遇美得宝、功名速成、青春永驻,这些东西往往 看起来不切实际,却是很多人在潜意识里面最想要的。满足 这种心理需求的东西,t也就永远是一大热门,而且往往价格 不菲。

相当多商品,与其说买的是功效,倒不如说是内心深处 的梦想。成功学、保健品、化妆品莫不如此。别认为理智就 可以抵御此类东西,就连秦始皇、汉武帝和成吉思汗这些千 古人精,还不照样寻求过能够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吗?!现 在社会上还不照样充斥着减肥和美容的“速效药”,各种各

样的“速成班”?!商家只是满足现实需求而已,这本身跟 道德无关。

此种现象在图书和影视作品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武 侠剧,穿越剧,励志文学,传奇故事,更多是在讲述误打误 撞间获得成功,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以及有梦想就能实现,只不过是模式有些差异罢了。主人公前后处境巨大反差,足 以令“埋单者”热血沸腾,因为他们从中看到了希望,自己 自然而然就入戏了,在精神世界里成为故事中的“主角”。

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一种精英主义的倾向。从孩 提时代,大家的理想就是长大当一个官员、将军、富翁、明 星、科学家、教授、经理和专家,也只有具备这样的理想,别人才会瞧得起。倘若有人从小立志做一名清洁工、服务生 或者保安员,甚至是城管,大伙肯定一直认为此君胸无大志、形同朽木。然而,目标定的越高,实现起来的难度也就越大,尤其当这种目标缺乏必要的方法和步骤加以保证的时候更 是如此。希望越高,失望也会越大,当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 巨大落差,感觉实现起来日趋渺茫,很多人就给自己贴上怀 才不遇的标签,不加甄别地将问题归结到环境身上,有关人 等带有恭维性质的一些安慰,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这种自 我认识,于是没有太多去反思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而是将 问题统统归结于外界。体制不合理,江湖太险恶,同事嫉贤

妒能,世道人心叵测,环境病态,游戏规则缺乏公平,等等,都是十分常见的抱怨内容。

人在任何一方面投入精力太多,都会变得专业起来,水 平日有所长。抱怨也不例外,经过循环往复的实战演练,——个非常独特和严密的理论系统就逐渐成型,以至于很难听进 不同意见,甚至会强大到谁都难以驳倒的地步,非常专业的 愤青也就从此炼成了。做到自成体系和自圆其说,在大多数 人眼里不是什么坏事,但关键是看用在了什么方面。如果能 够在行业把控、专业技能、资源储备领域达到这种程度,并 且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和实用性,你在职场当中的竞争力自然 会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这样一来就可以努力在现有平台上 寻求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即使由于种种原因内部发展受限,也可以在外部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常言道沙不埋金,但前 提是你的确属于货真价实的金子,而非貌似金子的废铜。

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当你在某一方面投入 过多的时候,势必会影响到其他领域的投入。在抱怨方面花 的精力多了,一方面的危害是还真以为自己是怀才不遇,越 来越难意识到自身能力缺陷、努力程度不够、资源积累欠缺,另一方面的危害是时间都被抱怨所挤占,能够用在实战历练 以及结构优化方面的精力少之又少。时间一长,这些都无可 避免地会转化成恶性循环。上帝是非常公正的,绝不会偏向 任何人,无论你在干什么,她赋予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好钢应当用在刀刃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所指的路就 是他所经历的“失败”之路,也就是看别人的失败,来预防 自己重复这条失败路,进而增加几许成功的概率。刘老师的 书,大多以总结失败来著成,有名话叫,总结是成功之父,读此书亦如此思,推崇一读!


成功的道路往往各不相同,失败的原因却惊人相似,在 前进的道路上,规避掉了大量的失败原因,实际就能够大大 提高成功的概率。

我们自己或者周围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一种经历 ――曾经遇到过一些非常好的机会,但由于自己能力结构上 存在瑕疵,最终只能眼睜睁的看着它们从身边溜走。书到用时方恨少,能力和资源的储备何尝不是这样呢?!如果我们 能够将更多时间用在脚踏实的历练之上,注重工作中每一个 细节的把握,并使之不断系统化和去升级,日久天长自己的 储备就会具备相当的质感和厚重感,把握一些机会的能力也 自然会强很多,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也许有人会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在职场当中,社会背 景、裙带关系、经济实力、办公室政治,越来越决定着一个 人的发展,真正靠自身实力,很难脱颖而出,自己是十分典 型的草根,无论怎么努力,现实中的前途都非常渺茫。非常 公允地说,在任何社会和时代,上面提到的各种问题都会不 同程度存在着,但在任何社会和时代,我们都能找到很多草 根出身的耿直之辈,靠着自己不懈努力获得成功的案例。明 清的官场一片乌烟瘴气,黑暗基本上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还是有王阳明、海瑞、左宗棠这样的性情中人,靠着自身 奋斗,最终身居高位。他们都曾有过长期不得志之经历。晚 清重臣左宗棠,年少时曾屡试不第,但没有仰天长叹,虚耗 光阴,而是转为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竭 尽才华储备之能事。正是这样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与结构优 化,使得他在出佐湘幕之后,能够把握住时代赋予的机会,最终建立了平定太平天国,兴办洋务运动,靖平陕甘回变,成功收复新疆的不世功业。

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我们还是可以设想一下。当年类 似于左宗棠这样,少年就立下大志,年轻屡试不第,后又改 投幕僚,总感觉怀才不遇的,肯定不在少数,但能做到像左 公一样建功立业、位极人臣的,却凤毛麟角。这其中原因固 然很多,但左宗棠在数考不中的情况下,并没有太多怨天尤 人,而是将精力更多投入到经世致用之学的研习上,对那些 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 至宝,这些储备无疑对他后来所取得的成就有着极为重要的 影响。

机会永远属于准备充分之人。无论现在状况如何,都应 当多一份踏踏实实的锻炼,多一份结构合理的储备,少一些 于事无补的抱怨。只有这样,你才能极大提高自己把握机会 的能力,顺势而为,脱颖而出,出人头地。

―—方法论比行动更重要

铁律之二:无论是学习还是实践,我们都应当将方法论 的掌握放在首位。解决了方法论的问题,你的行动才会更加 富有成效,职业之路才能更为顺畅。当然,这里的方法论更 多指的是解决各类具体问题过程中所用的手段、思路和模式。

我们做任何事情,正确的目标与方向当然重要,但如果缺乏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方式和方法,失败的概率会成倍提高,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甚至注定只要失败的。缺乏可行方法保 证的理想,容易导致志大才疏,缺乏必要方法保证的目标,容易变成空洞口号。方法论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在本 书中所提到的方法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授 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的“渔”。

非常遗憾的是,职场中占相当比例的人,理想和目标一 大堆,如果被问及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就很难说出个甲乙丙 丁,基本上采取摸着石头过河和顺势而为的态度,即使有人 能够说出一点,在可行性和系统性方面都强差人意。如果将 事情分成各种类型去关注,我们很容易发现其中都是有规律 可循的,而这些规律又可以用一系列方式和方法来加以保证。即令貌似神妙的创新,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在某方面掌握了 较为系统的方法,不但做事情可以事半功倍,而且职业发展 之路也会更加顺畅。

我是穷二代,农村人,,啥日子都体验过,要想生活过的 好,只有靠自己的努力

呵呵,我还是穷九代呢,对于草根来说,除了踏踏实实努力之外,没有其他捷径,否则你没有任何利用价值去跟别 人交换。

虽然近一百多年来,儒家在我国经历了非常曲折的风雨 历程,绝大多数人对其一些经典著作已经非常陌生,但整个 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思维模式依旧深深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比如我们的婚丧嫁娶、社交礼仪、学习方法、做事模式等等。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之时,正值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尽管开 口三代,闭口圣王,实际更大程度上是要恢复西周初年特别 是周公所确定的一些规范。作为周公封地的鲁国,远在东方,受到政治动荡的冲击较小,周初典籍制度保存的最为完善,当时诸侯各国要想学习正宗的周朝礼仪,必须向鲁国取经。这也给儒家学说在鲁国产生及其一些基本框架的形成,提供 了逻辑基础。在这种条件下,儒家学说虽然具有大批泽被万 代的精华,但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崇古、模仿和注重知识 而非方法论传授的倾向。自汉武帝将儒学尊为主流意识形态 之后,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强化,儒家的一些理念和做事方 式已经内化到我们民族的灵魂深处。时至今日,我们很多人 仍按其中的一些逻辑做事,却未必能意识到这竟跟儒家有关。

不少人认为,我国现在教育体制最大的问题是应试教育 而非素质教育,但本人认为最大的弊端是方法论教育的缺失。从幼儿园一直到博士教育,大家注重的是知识和理论体系的

传授,方法论特别是可行性较强的创新方法,相对受到了很 大程度的忽视。在汉语体系中,形容一个人的学识,更多采 用“学富五车”“强闻博记”“博学多才”“知识渊博”“宏 儒硕学”之类的词语。也许我们早就习以为常,不会觉得这 有什么问题。倘若认真细看,就不滩发现这些词语基本都指 向知识和记忆力,而非方法论与创新

毋庸置疑,我们是非常注重教育的一个民族,并常常将 好学和上进联系在一起。不过国人似乎更擅长学习已有的知 识,而不太注重方法论的学习,并利用这些方法去创新。学 来学去,往往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形似而神非。可能 太多的抄袭和山寨版现象跟这个有很大关系。然而真正有所 作为、建功立业、成名成家,靠的是实践与创新。只要是实 践,就很容易发现知识根本就不够用,或者发现以前的知识 压根就用不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自己已有思维模式,构建出一整套针对性很强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创造性地开 展工作,就显得异常重要。换而言之,方法论的学习和创新,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我们的未知领域永远大于已经领域,“生也有涯,而知也有涯”,只有创新无边无际,而方法论 则是连接已知和未知的桥梁与纽带。

无论学习某类专长,还是运作具体项目,抑或实现人生 抱负,在目标确定之后,就应该将方法论放在首位,将这些目标细化成一个接一个可行的步骤,形成一个又一个简单易 行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最终编制成拥有一定弹性的日程安 排。至此,也许有的朋友会感觉,你说的不是做任何事情都 要有一个系统而且可行性很强的方案吗?!其实,在很大程 度上的确可以这样理解。譬如,你要从海淀到香河去买家具,你最起码需要想明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开车、租车、还是乘公交,选择什么样的线路去,如果乘公交,应 该如何去换乘。如果你想搞定某个客户,起码应该了解他的 联系方式、工作权限、价值倾向、个人爱好和隐蔽性需求,需要考虑靠什么样的方式及关系才能跟对方搭上话,怎样去 做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跟人家综合需求的匹配程度。假如你想 当一名大公司的市场总监,你就应当明确需要哪些方面的历 练、须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如何得到业界精英们的 认同,这些都需要通过怎样途径去积累。如果能够在逻辑上 顺利解决这些问题,你的行动就会富有成效,目标达成的概 率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虽然近一百多年来,儒家在我国经历了非常曲折的风雨 历程,绝大多数人对其一些经典著作已经非常陌生,但整个 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思维模式依旧深深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比如我们的婚丧嫁娶、社交礼仪、学习方法、做事模式等等。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之时,正值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尽管开 口三代,闭口圣王,实际更大程度上是要恢复西周初年特别 是周公所确定的一些规范。方法论在创新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在此举一个简单的 例子。如果你想在学说上有所创新,能够对后世造成巨大影 响,大致上有两条路可走。其一是选择材料比较丰富的领域 去钻研,比如研究四书五经,或者是明清宫廷政治;其二是 走差异化路线,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领域去努力,比如针对 当年晋商在海内外数十家分支机构的管理运作、与现代欧美 跨国公司运营的比较、及其对当下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启发展 开专项研究。前者倾毕生之力,未必能有多大突破,后者则 相对容易取得成果,而且极具现实和历史意义,还是一件利 国利民、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代的好事。与此同时,从 其难度和所需付出的时间与辛苦来看,前者往往会数倍于后 者。其实,创新并不是深不可测的事情,如果选对了方向,只要坚持下去,成就还是很容易出来的。这就涉及到了努力 方向的细分和差异化定位,如果创新策划和管理工作做得很 好,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儒家   方法论   坎儿   社会   事情   天涯   精英   领域   能力   东西   时间   方法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