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金融科技东风 助农商银行服务提质增效

问势

下一步,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将发挥自身在金融科技服务全方位、成体系普惠金融战略上的领先优势以及地缘资源优势,以开放的胸怀,输出成熟、系统的经验,支持兄弟省份农信系统补足金融科技建设中的短板。

本报记者 吕红星

徐春培

金融科技是现代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近日,第一届全国农商银行金融科技交流大会在杭州召开。会上,由全国21家省级农信系统共同发起的农商银行数字金融联盟正式发布“CLUB”,以联盟(Union)为新平台,建设“一云(Cloud)一基地(Base)三实验室(Labs)”的新基建,共建共享数字金融综合服务新生态。其中,农商云将提供基础设施(Iaas)、基础平台工具(Paas)、标准应用服务(Saas)、定制化应用服务等云服务。

一场再造业务模式的革命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小龙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杭州在金融科技领域从研发到应用都有着特殊的地缘优势,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在金融科技的信息化战略思路上,始终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系统化布局和建设。目前,包括各个业务条线的产品、全系统的管理、各行社的考核分析等,都已经与金融科技紧密连接,数字金融转型务实高效。正因如此,浙江农商银行系统在业务经营上与浙江其他银行相比有很强的竞争力,被誉为“全省规模最大、覆盖最广、服务最优、体系最全的金融机构”。

“金融科技对于银行来说,并非只是简单的科技应用,而是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在更深层次上的融合,是对传统银行服务方式的一场革命,是对业务模式的再造,从这个方面来看,此次全国农商银行金融科技交流大会意义重大。”王小龙表示。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对本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此次大会将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助力金融服务共同富裕政策落实。另一方面,此次大会或成为浙江农商联合银行与各省级农信系统共同建立金融科技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的契机,有利于相互学习、复制、推广具有农信特色、全方位、成体系的金融科技创新成果,助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农村和小微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

据了解,浙江大学联合科教基地将为联盟(Union)新平台提供金融科技创新实践的教育培训体系、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创新实验室、联合安全实验室等。

“未来,联盟会员将共享实验室基础设施、基础平台工具、标准应用服务、定制化应用服务、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等。同时,各类创新型实验室将聚焦于加快金融科技的前沿探索和实践。新平台、新基建、新生态的‘组合拳’将有效赋能全国农信机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共建共享数字金融综合服务新生态将有效促进农商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叶银丹表示。

与国有大行差距仍在拉大

近年来,虽然各省联社在金融科技运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农商银行与各国有大行之间的金融科技存在差距仍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不同省份农商行之间的金融科技也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王小龙看来,农信系统的金融科技与国有大行相比,有着非常不同的特点。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系统规划,农信系统的金融科技无法形成集约效应。从全国来看,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农信系统是以省为单位各自研发信息化系统,省与省之间在金融科技系统建设上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必然存在着较大差异,多年以来,不少地方也确实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在金融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同时又存在着大量资金浪费,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

王小龙向记者介绍,近年来,随着国有大行在业务战略上深入布局金融科技,农商银行与国有大行的差距越来越大。根据2022年各行的年报统计,在金融科技的投入上,工行超过262亿元、建行近233亿元、农行超过232亿元、中行超过215亿元、交行超过116亿元、邮储银行超过106亿元。工行在金融科技人员数量上更多达36000人,农行、中行、建行也都超过1万人。

2022年12月15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在全国农信系统中,总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元的有18个,当地贷款市场份额排名位列第一的有19个。

“虽然农信系统在资产规模总量上超过曾被称作‘宇宙第一大行’的工行,但在金融科技投入和人员的总量上,却与包括工行在内的几大国有银行相差甚远。在金融数字化转型以及业务经营与服务的‘线上化’‘掌上化’水平上,农商行、农信社因其体制机制的特殊性,难以与国有大行抗衡。”王小龙表示。

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合作力度

在叶银丹看来,近年来,农信系统的金融科技与国有大行相比不但没有缩小差距,反而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应用资金和人才投入受限。一方面,部分农村地区硬件建设相对滞后,网络信号不稳定,智能手机、电脑普及率低。另一方面,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欠佳,人口流动频繁使农户信用的基础信息不完备,各部门间征信信息无法有效共享。同时,农户金融素养不高,对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概念和新模式缺乏认知,加大了在农村推广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的难度。

第二,科技需求差异难以统一。基层法人行社普遍依托省级联社开展科技相关工作,其中省联社承担着核心交易系统、核心信贷系统等数据中心的建设、更新和维护,而清算体系、互联网出口等渠道,则由省联社委托全国农信银中心负责。农商行多级法人独立经营的特征决定了其对系统平台的需求多样化,现有模式使基层行科技需求差异较难统一,主要表现在省联社和全国农信银中心,都不是纯粹的商业经营机构,难以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第三,技术力量不足成为制约。技术力量不足、数量不足是农商行亟待解决的问题。每年新员工招录都有较大比例计算机技术专业背景的大学生进入农商银行,可县市行提供的科技专业岗位有限,有的法人行社能有5到7个岗位编制,有的法人行社仅有1到2个岗位编制,甚至零编制。当面临有关金融科技新项目建设时,很难找到合适人员,特别是关键技术人员。

王小龙表示,正是关注到农商行在金融科技方面与国有大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对于这次在杭州召开第一届全国农商银行金融科技交流大会,由全国21家省级农信系统共同发起农商银行数字金融联盟,共建共享数字金融综合服务新生态,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均予以大力支持,鼓励各省级农信系统开展金融科技共建共享,以提高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的水平与质效。

“下一步,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将发挥自身在金融科技服务全方位、成体系普惠金融战略上的领先优势以及地缘资源优势,以开放的胸怀,输出成熟、系统的经验,支持兄弟省份农信系统补足金融科技建设中的短板。目前是采取梯次展开推动的方式,先期与数个需求最急迫的省份深度合作。同时,省际之间加大交流力度,互帮互学,共同推进全国农信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王小龙坦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银行   金融   东风   科技   浙江   实验室   差距   业务   数字   全国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