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疾病需要提前预防 别等疼时才想起解决

骨骼是人体内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重要结构,骨骼健康对人体健康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健骨是我们要终生重视的问题。

骨量流失要注意

很多人觉得骨量流失是老年人应该注意的事情,年轻人无需担心,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事实上,从30岁起,我们的骨量就已经开始悄悄流失。

很多人会认为,得了骨质疏松并不是立即要人命的大病,其实它的后果非常严重。要知道,随着骨量的持续流失,骨折的风险也会逐渐增加。

骨折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它也是导致老年患者致死、致残最常见的主要原因。

出现这几种痛要警惕

骨质疏松症的狡猾之处在于,没有显著的临床特点。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疼痛,可能就是骨头在不知不觉中被“吃掉”的“信号”。

脊柱两侧痛

一般情况下,骨量丢失12%以上就可能出现骨痛。

这种痛常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可减轻,但直立、后伸时会加剧。

慢性腰背疼

这种痛多见于绝经后妇女,以腰部酸痛为主,背部和全身多处关节有隐痛,弯腰时疼痛加重,一般不影响生活。

如果白天活动较多,痛感可能较轻,但夜间翻身、清晨醒来起身时痛感加剧。

串痛

因骨质疏松发生椎体骨折时,慢性腰背痛可出现急性加重,甚至咳嗽、打喷嚏时会出现串痛(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翻身、变换体位时会加重,甚至无法起床,但部分人仍可坚持行走。

远离伤骨坏习惯

除了年龄,不良习惯和行为也会给骨骼带来负面影响和伤害。

长期饮酒、抽烟;喜欢喝浓茶、浓咖啡和碳酸饮料;熬夜过多;偏爱高糖、高盐饮食;摄入肉类过多。这都是一些常见的伤骨习惯。

另外,患有慢性肾炎、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也会影响钙质在骨骼上的沉积和骨形成,使骨量显著减少。

预防骨质疏松

钙是骨骼健康的“原材料”,维生素D是催化剂帮助钙吸收,两者双管齐下才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不过,补充钙与维生素D是个长期的过程,且越早累积越好。一般来说,从青春期起至35岁,我们就需要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如果从50岁后才开始补钙,往往为时已晚。

0~18岁:补充营养+适当运动,保持营养均衡,有利于骨骼健康。

应该注意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蛋白质、维生素K和镁的食物。可以每天喝300克的奶或奶制品;每天吃300 500克蔬菜,并保证蛋类、新鲜鱼和肉类的摄入,正确调整饮食结构。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长期运动的习惯,这同样有助于提高峰值骨量。

18~40岁:增加日照。

这个年龄段的人群要做好骨骼健康的维护,特别是要注意保持充足的日光照射,帮助骨骼拥有充足的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的人会有无力感,容易跌倒,增加骨折风险。

40~65岁:做好骨量筛查。

40岁以上至65岁年龄段人群要了解和熟悉骨质疏松症,每年进行骨量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65岁以上:预防摔倒,避免骨折。

运动锻炼能帮助老年人应对和延缓因衰老而引起的生理功能衰退。老年人日常身体活动要逐渐放慢节奏,下蹲、转身、起立等活动不要着急,避免摔倒。

来源: 吉林1232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钙质   年龄段   脊柱   骨骼   时会   老年人   维生素   疼痛   习惯   疾病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