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两极化,来了


大约从前年开始,我就一直表示未来的经济会出现两极化。在形态上,可以理解为是砖家们提到的“哑铃”社会。


当时的感受更多在地产上,一面是豪宅改善的热销,一面是刚需产品的遇冷,都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出来。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现在,这个现象不仅仅从地产上反应出来,随着一季度的GDP数据出来,以及五一旅行数据的公布,更加反映出这个结论的真实度。


在研究这一现象前,我们必须要明白,现在的很多数据是割裂的,或者是简单的看一组数据已经不够支撑我们对预期判断。比如从数据上来看,五一全国旅游2.74亿次,对比2019年同期为119.09%,实现了环2019年的增长,旅游收入1480.56亿。


但是从人均上来看,2019年是603.44,2023年是540.35,似乎差距不大。如果我们回顾到五一前的一些新闻,比如某些城市的天价酒店,那就有故事了,再结合所谓的“特种兵旅游”。


我认为这里面的门门道道很简单。

高价的酒店照样有人买单,特种兵式的旅游仍在多数,加上加权平均,还不考虑货币的通胀。


“这三年,人与人之间拉开的差距,你可能想象不到。


某财经还发布了一则通文,说有43%的年轻人五一旅行开支不超过500元。


不但买不起房,还旅不起游。

这一届的年轻人,着实有点差。


在一季度公布的GDP数据中,排名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东北经济也迎来了“大翻盘”,吉林以8.25%的增速跑赢北上广深重庆成都苏州等,辽宁和黑龙江表现也不差。


谁能想到,这还是深陷“人口流失泥潭”的东北。

而我之在前,也用中国的“底特律”,来形容东北的走势,是不是就“啪啪”的打脸了。


如果真是大翻盘或者我说错了,我自然是开心的。

但真相是,东北三省的增长,很大一部分得以于俄的订单,对外出口出现不同程度的大额增长,其中黑龙江增长了43.3%,吉林增长了23.5%,辽宁增长了8.1%。


这些增长,自然是国家的惠赠,计划的一部分。这个现象,也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一面是市场经济的内博弈,一面是计划经济的强输出。

这可以理解为两个维度:


涉及到内循环的生态,存量博弈越来越严重,从普通人的感知上来看,没有得到太好的好转,至少从收入端来看,肯定是没有增加的。从而再加剧内循的博弈。


涉及到外输出的部分,存量博弈产生的大数据和劳动力优势,不断的强化国际优势,赢得国家层面的增量,蛋糕也就越做越大。


而从个人感知上,要看自己属于哪个环节。最关键的,自己是不是属于国家层面增量部分的“分配环节”,自己能不能吃到这块做大的“蛋糕”。


得到蛋糕的人保持了增量,参与生产的人为前者提供了取得蛋糕的能力。差距,也就在这里产生了。我们不用太担心,毕竟,分蛋糕的前提是做大蛋糕,只是还没有到分蛋糕的环节。


回到楼市,五一的市场则非常的平淡,尽管也推出了特价房,但反响并不好,开发商们也非常平静。这种大节日,本来就没啥人的营销部,都正常放价了,也算是开发商有史以来对“劳动法”的最高响应了。


在数据上反应,成交面积较2022年增长了25%,较2019年下跌了20%,只要收入没有修复,任何的“恢复呼声”。


都是纸醉金迷的焰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特种兵   存量   吉林   黑龙江   辽宁   增量   蛋糕   环节   数据   经济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