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向日葵天文课堂 -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五)

本期及下期科学向日葵天文课堂栏目我们将从中国古代科学家观测各种特殊天象的角度,介绍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对比看看与现代天文学有哪些共同之处。

首先,今天我们将从新星和超新星、日食和月食两个方面介绍在古代是如何探究天象,又探索出哪些沿用至今的科学道理。

新星在较短时间内亮度增加几千倍至近万倍,而超新星则是恒星晚期的粉碎性爆发,其亮度则可增加数千万倍,甚至上亿倍。早在公元前1300年前后,殷墟甲骨片中就记有“七日己巳夕xx新大星并火”,这一甲骨文记述的便是心宿二附近出现的一次新星或超新星爆发。


1965年,席泽宗、薄树人认真考据了中、朝、日等国的古书资料,从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1700年前后3000年的天象资料中,整理出90多条新星或超新星记录,其中中国观测到的有68次之多,而同一时期,阿拉伯和欧洲国家只有几次记录。他们两人整理出的宝贵资料用论文形式发表在我国《天文学报》1965年第1期上,该文后来被世界各国的科学工作者引用约2000次,并被译成多种文字。

1977年,克拉克和斯蒂芬森出版了《历史超新星》一书,他们分析历史资料,认证出公元185年,393年,1006年,1054年,1181年,1572年和1604年爆发的7颗超新星,它们在中国都有记录。其中特别是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中国古书中多次作了详细记录,根据这些记录得知,这颗超新星是在1054年7月4日爆发的,其位置在“天关”(金牛座ζ星)附近,最亮时有23天白昼都可以看见。该星直到1056年4月6日,肉眼才无法看到它。现代天文学的研究得知,这颗超新星爆发后,其外围部分形成了超新星遗迹蟹状星云,而其核心应出现一颗坍缩而成的中子星。这两者现在都已得到了观测的证实。这样,丰富的超新星爆发的古天象资料就与现代天文学的热点课题联系了起来。

日食与月食不像新星、超新星、彗星等特殊天象那样是无法预言的,它是通过推算能事先预言的,但中国古代依然把日月食的发生看成是宫廷星占的重要内容。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我国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了日月食的纪事。我国古代日食和月食的资料十分丰富。根据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等单位数百人对15万卷史书和地方志的普查,统编而成的《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集》,中国古代日食记录有1600多项,月食记录有1100多项。如此丰富的资料对现代天文学研究有重要价值,例如利用日全食的资料可以研究地球自转的长期变慢等课题。

甲骨片上留下的日食记录


下一期的节目,我们继续通过中国古代对各种特殊天象的观测和记录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让我们下期再见!


文字摘自《图解天文学史》,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中国古代   天象   新星   甲骨   月食   超新星   历法   日食   天文学   公元前   向日葵   天文   课堂   科学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