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在哪里?在对于过去的总结,在大量的研究中,在我们的脚下

未来是可以预测的吗?其实未来是历史的一体两面,当我们在审视过去历史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为我们的未来寻求的答案。我们对于过去掌握的数据越充分,越能够对于未来的预测更准确。


就比如以我们现在掌握的天文地理知识,我们就可以对于宇宙的未来做出预测。对于我们的地球来说也一样,基于对于地球板块的了解,我们有足够理由自信满满的对于一两亿年后的地球构造情况进行预测。


一两亿年之后,今天世界上分散的大陆板块将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超级大陆。甚至学者们都已经为他命名“阿美西亚”。这样一块大陆被大肆扩张的大西洋所包围。这就是基于两亿年前地球也曾经是一块超级大陆掌握的过去真相的预测。


那么太阳系呢?10亿年后太阳散发的热量不断增加,可能会分解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再过30亿~40亿年,太阳会变得更加炙热,把地球上的海洋全部蒸干;40年后太阳将显著老态,将成为一个死去的恒星,


在这样的基础上,对于宇宙我们也可以进行预测。可这种预测是基于现在所掌握的科技信息。但我们对于过去所掌握的信息并不完全,因此这一预测的结果也一定会有所出入。


那么在其他方面呢?我们是否也能给出未来的预测呢?其实这也依然是基于过去信息的掌握。所以对于未来的思考其实也是“大历史”的一部分,是基于过去研究和总结。


大卫·克里斯蒂安,牛津大学哲学博士,20世纪80年代起转向从大尺度研究世界史,是“大历史”学派创始人。而他的这样一本书《未来大历史:如何建立未来思维》就是给我们提供着这样的一种思维视角,寻求着面向于未来的解决方案。


面向于未来,我们要做何思考呢?作者从哲学家、科学家、神学家等等方面的思维之中描绘着所有对于未来的想象。


未来的不确定性是我们人类的终极恐惧,所以就诞生了像神学这样的解释。但现在是科学的世界,可是科学的解释也完全无法满足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甚至包括时间,包括因果律,在未来面前都是不确定的。相对论也已经颠覆了时间的观念,那么是否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未来有可能就存在于别人的过去。


其实未来的掌握还期待着更多过去经验的总结,还需要大量的研究来支持。我们基于掌握的知识可以推导出未来的最大可能性,所有,作者在这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未来锥的概念,展示我们对于未来的预测状况,也是我们能够更好预测未来的方式,当然得到的结果也依然是一个概率性。


那么具体的未来呢?作者对于生物、对于人类的未来也进行了系统性的思考。那么生物怎样管理自己的未来呢?人类的未来又会怎样?我们就根据这本书中作者所探索的过去,所对于未来的解释,来对于未来更多思考吧。#未来# #大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牛津大学   未来   脚下   年后   思维   地球   人类   太阳   大陆   作者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