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与中国是何渊源?为何缅甸用了70年时间,都无法真正收复果敢

我们总说中国地大物博,可中国历代疆域到底有多广,边境线到底有多长,却鲜有人能说得清。

总是覆盖着少数民族神秘面纱的西南地区,就更是让人摸不清头脑。可越是神秘的地方对人就越有吸引力,所以今天我们要去探索的,便是西南一处名为"科干山"的地方。

科干山一带,在元朝时隶属云南行省,由宣慰司镇康路(包括今云南省镇康县、永德县)军民总管府和孟定路(包括今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军民总管府治理。

明朝时,科干山一带又归属镇康府和孟定府管辖。当时镇康府由云南承宣布政使司管理,而孟定府由土司治理。等到了清朝,几乎整个科干山地区都划归傣族土司控制。而这派傣族土司,与此后三百年间左右科干山地区的杨氏土司,却并非一家。

清朝初年,南明势力尚未被彻底消灭,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虽然"举起反清"失败但命还没丢。

当时一行人东面、北面都没退路,于是便往西南的群山里行进,由此进入今缅甸地界。

而杨氏土司的先祖杨高学此时正在朱由榔手下。眼见复明无望,杨高学便带领大部分朱由榔的残余手下进入科干山一带,在此与清军周旋。而当时的缅甸王面对南明残余势力与清军的对峙,选择"慰留贵客于缅北山区"。杨高学一群人由此便渐渐在群山之中安顿了下来。

随后,清朝在边境重设木邦宣慰司(今缅北腊戌附近),杨高学等人落户科干山一事得到清廷认可。其实杨高学原籍在应天府上元县,后来才迁至科干山,加入了当地的"兴达户"部落。



雍正八年(1730),杨高学之孙杨猷才被推举为部落首领,随后被清廷封为奉正大夫,杨氏从汉人变成"兴达户"人的身份转变才成为定局。

在杨氏的统治下,"兴达户"部落不断壮大,吸纳了邻近的不少部落。杨高学的后人杨有根,便将"兴达户"更名为"果敢"。有人说取这个名字是因为科干山的英文名叫"KoKang",音译为"果敢"。也有人相信是因为"果"是掸语里的"九","敢"是掸语里的"户",科干山地区原有九户人家,"果敢"正是科干山的象征。

反正,无论这片土地被叫做什么名字,此后几十年里这里的人们都以清朝一份子的身份承担起了戍守边疆的重任。

道光二十年(1840),杨氏后人杨国华还因为护边有功被清廷封为世袭果敢县令。而当时名义上控制果敢的傣族土司,虽对杨氏心怀不满,但却没有办法夺回果敢的实际控制权。所以随着清廷对杨氏的肯定,果敢便彻底归属杨氏管辖。

然而随着十九世纪西方坚船利炮的闯入,果敢的命运被强行改写。

光绪十二年(1886),清廷与英国签订《中英缅甸条款》。当时果敢虽未被划定为英国殖民地,但在次年木邦宣慰司投降英国后,夹在木邦宣慰司和缅甸之间的果敢被迫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虽然英国委任杨氏土司为"世袭果敢训政布司",但果敢人还是在土司的带领下选择了抵抗殖民,坚持自治。

可是在几年后,果敢的局势又发生了变化。光绪十七年(1891)时,果敢土司出于与木邦土司的关系,还是准许了英国在果敢地界行动。

光绪二十三年(1897),英国又逼迫清廷签署《中缅条约附款》,正式将果敢从中国割裂出去,纳入了英属缅甸的版图。



1948年缅甸独立之后,果敢地区归属缅甸被写进了缅甸宪法。1962年中缅重新划定边界后,果敢地区正式离开中国。然而此后,果敢陷入动荡,反政府武装层出不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果敢成为缅共东北军区果敢县。八十年代末,随着苏联的解体,果敢和缅甸政府和解,又成为了缅甸掸邦第一特区。

1992年至1995年期间,果敢内部再次爆发内乱,彭家声、杨茂良和孟撒拉三家"割据"。后来在缅甸政府的调停下,果敢地区被一分为三,由上述三家占领,得到了表面上的平静。

于缅甸政府而言,果敢加入缅甸的历史不算久远,本就缺少管理基础。再加上果敢处于科干山之间,当地势力斗争又颇为激烈。所以缅甸政府长期以来也难对果敢施行强有力的统治。


而于果敢而言,飘摇百年,身处群山,未来的路也是布满荆棘。作为缅甸近邻的中国,也只能期待果敢能以适合它的姿态去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缅甸   果敢   傣族   光绪   镇康   清廷   土司   英国   年时   渊源   清朝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