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照亮地球,为何太空中却是一片漆黑?太阳光如何到达地球的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宇宙的探索越深入的同时,也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总会发现头顶会有一片黑漆漆的地方。

但是地球作为一颗独一无二且特别的行星,连太阳光都能到达地球,宇宙中也存在许多发亮的恒星和其他光源,为什么地球和太阳中间的广阔领域却还是漆黑一片呢?

太阳能够照亮地球的原因

众所周知,太阳系中存在着八大行星,它们分别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地球、天王星和海王星。

其中,地球作为目前宇宙中发现的唯一一颗存在生命的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世界里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作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对地球上的生灵涂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宇宙中的其他行星、卫星、恒星等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每天一睁开眼就能看到太阳,仿佛太阳就在地球隔壁似的。但实际上,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十分遥远,有1.5亿公里之多。那为什么太阳光每天还是能如期到达地球被我们接收呢?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我们之所以一睁眼就能看到太阳,这是因为太阳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发光体。

其次,太阳光之所以能到达地球,这主要是因为在地球的空气中存在着许多微小的粒子,因此当太阳光线照射到这些小粒子上时,由于会产生光的反射作用,因此就导致地球被照亮了。

我们会发现在天空中的宇航员的周围都是一片漆黑,这主要是因为宇航员身处的太空中没有任何可以让光产生折射的物质,因此其他地方才会都是一片漆黑。

除此之外,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明月之所以也能被太阳照亮,主要是由月亮自身的透光性决定的,因此太阳光能够穿透月球本身。

或许这时有人想问,那为什么八大行星中其他的行星不会被太阳光照亮呢?为什么金星和水星会像月亮一样只在早上、晚上才被我们看见嗯?难道太阳光还会选择性拐弯?

这主要是由金星和水星的位置所决定的。由于金星和水星距离太阳的距离相比起地球来说更近,且和地球一样都处在内侧的运行轨道,因此如果要观察金星和水星,本身就要沿着太阳的方向才有可能发现。

而在白天的时候,由于金星和水星正好运行到我们的头顶上方的位置,再遇到白天过亮的天空,因此很容易就将金星和水星模糊在天空中。

而到了深夜时分,由于此时地球已经公转到了背向太阳的位置,因此我们自然而然也就看不到金星和水星了。所以如果想看到金星和水星的话,那最好的时光就是在早晨日出时分以及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刻了。

地球和太阳之间为何漆黑一片

浩瀚宇宙中存在着许多能够发出光亮的星体和恒星,也有许多能够照亮宇宙的光源。但是为什么当我们在夜晚抬头仰望夜空时,看到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呢?

这个问题早在几百年前就引起了天文物理学家们的关注和思考,并且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

比如早在1610年,国际知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就曾对此现象提出过疑问。开普勒经过观察发现,每当到了天朗气清的时候,我们抬头就能够看到夜空中星星点点的繁星。

但与此同时,开普勒感到十分不解与疑惑的是,为什么夜空中的星星本身会发光,可是它们自身周围却依然被黑暗所包围呢?即使一颗星星的光亮过于渺小,但是一片星空中的星星数量成千上万,为什么不能够彼此照亮呢?因此我们总会看到在夜晚的天空中会有一大块一大块的黑色区域。

虽然开普勒已经观察到了这个让人感到疑惑的现象,但是局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类似这样一个由天文物理学家提出来的问题是不值得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持续的观测和深入的探索的。

因此,对于为什么星星自身能发光却无法照亮星空的这个疑问,仅仅局限在被提出的阶段,就停滞了探索之路。

后来在开普勒之后,又经过了几百年的历史长河,这个疑惑在1826年终于被科学家们解开。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最先提出想法和理论依据的德国天文物理学家:奥伯斯。19世纪初期的时候,奥伯斯提出了著名的“奥伯斯悖论”。需要注意是,人类历史上的天文学的发展与占星学说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但是由于当时人类的知识水平有限,对天文学的认识也处在一个比较浅显的水平,因此在天文学领域中就出现了许多类似“奥伯斯悖论”这样的悖论。但是无论如何,“奥伯斯悖论”在当时刚提出来时依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惊叹。

“奥伯斯悖论”认为,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成千上万的发着光亮的恒星,它们均匀分布在宇宙中的各个角落。虽然恒星的亮度会随着距离的长短而发生改变,当一个恒星的亮度越微弱时,说明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越遥远,呈现出一个反比关系。

但是一旦将在宇宙中的所有星光都考虑囊括在内时,就会发现任一个点所发出的光亮的总和,以及距离近的恒星,它们对后面星光所产生的遮掩效应,使得整个天空的亮度就像太阳一样明亮。但是实际上的观察结果却与假设的理论大相径庭,当我们抬头看向夜空的时候,会发现依然是漆黑一片。

虽然“奥伯斯悖论”在当时看来是一个十分前卫的想法,但是依然有其局限性。“奥伯斯悖论”只提出了宇宙中真实存在着数不清的会发光的恒星,但是依然没有解释为什么即使有那么多发亮的恒星,在夜空中还是存在着大片黑暗的区域?

在奥伯斯之后,天文学家们依然在孜孜不倦的攻克着这个领域。他们发现存在于宇宙里的发光体自身的亮度,与其他发光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存在着一个数量关系,也就是呈现反比的关系。

但是,当这些发光体自身与其他发光体之间处于一定的距离状态时,这些发光体自身球壳内的发光体的数目,就会与其他发光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呈现出正比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太阳与周围围绕在它身边的各个恒星之间的距离都是有远近之分的。

因此虽然在理论上我们认为这些发光体所发出的光芒本应该将浩瀚宇宙中的漆黑领域照亮,但实际上却是事与愿违。从中科学家们也进行了一定的推测,既然这些发光体本可以做到却没有做成,那是不是说明在这些黑暗的区域中存在着让光亮到达的阻碍物呢?

对于这个疑问,天文学家们以奥伯斯提出的理论依据作为基础不断地提出想法,进行辩论与思考,其中有一类观点被许多天文学家们所支持,它们认为会发亮的恒星之所以数量多,却照不亮周遭区域的原因,是出于这些恒星之间存在着广袤无垠的空间,而在这个遥远且巨大的空间里,飘满了大量的气体、尘埃,这些阻碍物不均匀的分布在这个空间中,吸收掉光亮,导致各个恒星所发出的光不能到达彼此。这个想法虽然看起来逻辑自洽,但很快在1933年的时候就被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们否定了。

既然星空中存在的大片黑色区域并不是由于光亮被其他物质吸收掉的结果,那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这个问题一直被持续争论,直到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天文学家们基于这个理论进行思维扩散,才慢慢找出了问题的答案。

天文学家弗里斯首先经过观察发现,在浩瀚无垠的银河系里,存在着大量本应该沿着自己固定的发射轨道进行运动的星系光谱线,但是它们却一反常态的偏离了自己原先的位置。不仅如此,还会朝着另一个路线,顺着看起来毫无规则的方向进行高速的位移。弗里斯的这一发现意义重大。

弗里斯的这一发现对于解释星空中为什么总是会有大片的漆黑区域具有积极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光谱红移蓝移线来进行解释。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在一个距离光源十分远的位置去观察一个物体的时候,会发现物体受到的光波频率就会因为距离光源的位置很远逐渐变低。除此之外,波长也会逐渐被拉伸。

到了1922年,科学家们经过孜孜不倦的实验和假设,终于证明了宇宙处于一个不断膨胀的状态。这对解释夜空中总是会有漆黑的区域意义重大。

正是因为宇宙处在一个不断膨胀的状态,因此当星系与地球的距离越远时,它所发生的红移现象也更加明显。而同处在宇宙中的恒星的运动也会随之受到影响,这时即便恒星自身发出了光亮,但是对于地球上的我们来说也是十分微弱的光,因此夜空中总是看起来似乎大部分处于黑暗的状态。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完这期别忘了给我们点赞,关注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下期更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地球   发光体   天文学   太阳光   悖论   水星   恒星   太阳能   太空   宇宙   距离   太阳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