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一猜哈佛分类法用于哪里?

恒星光谱型研究

光谱是恒星的身份证,每个恒星的光谱各不相同。20世纪初,哈佛大学天文台对已经拍到的50万颗恒星的光谱进行了研究,并对它们分类。分类的依据有:连续谱的能量分布、谱线的密度和强度、特征谱线的化学元素等。这种分类就是哈佛分类法。恒星的光谱被分为7类,用英文字母标注;每种类型还有10个次型,用阿拉伯字母标注。例如织女星是A0型,天狼星是A1型,太阳是G2型。但是并不是每个次型都有对应的恒星。

R、N、S三个亚型仅反映化学组成的差别。R、N型光谱中有较强的碳分子和氰分子吸收带,故有时称R、N型星为碳星。S型光谱和M型类似,但有很强的氧化锆吸收带且伴有氢的发射线。在以太阳为中心的450秒差距范围内,B型星占比1%,A型星占比约1.5%,G型约占13%,K型约占20%,M型约占56%。可见低温度星比高温度星多很多。

20世纪4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摩根和凯南提出另一种分类法(MK系统分类):在以温度为基础的哈佛分类法上,再加一个光度数据。光度共七级,用罗马数字表示,并附在恒星的哈佛分类后面:Ⅰ超巨星、Ⅱ亮巨星、Ⅲ正常巨星、Ⅳ亚巨星、Ⅴ矮星、Ⅵ亚矮星、Ⅶ白矮星。如果有必要,在罗马数字后面加小写英文字母排列光度顺序。亮度大的为巨星,小的为矮星。太阳的光谱型是G2V。而参宿七的光谱型是B8Ia,这表明它是一颗蓝白色超巨星。

赫罗图

赫罗图可以反映恒星演化。

赫罗图是表示恒星光谱型和光度关系的图,由20世纪初的科学家赫茨普龙和罗素各自独立创制。赫罗图的纵坐标是恒星的光度,纵坐标是恒星的表面温度或光谱型。从赫罗图上可以看出,大多数恒星组成一条从左上角绵延到右下角的序列,这条序列叫做主星序,其中的恒星叫主序星。主序星包括我们能观测到的恒星的90%。主星序表明,大多数恒星都服从温度越高光度越强的规律,这也是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显示的必然结果。另一支密集群较短,呈左低右高走向,分布在图的右上方,这条序列叫做巨星序。一般是红巨星和红超巨星,例如大角星和参宿四。此外还有一部分散落在主星序的左下方,它们一般是白矮星。天狼星的伴星就是一颗白矮星。恒星的原材料——星际云——在赫罗图的最右边。中子星和黑洞由于没有光学观测数据而不能在赫罗图上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哈佛   分类法   白矮星   纵坐标   罗马数字   主星   光度   光谱   恒星   巨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