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儒家至圣源地“孔庙、孔府、孔林”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人民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庙、孔林、孔府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圣地,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在曲阜“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三省吾身”等标语随目可见,风格无不彰显儒家文化特色及文化氛围。

孔庙

位于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300米处,孔子生前的故宅基础上改建而成的,汉代以后历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读经,特别是唐宋,对孔子不断追谥加封,同时不断扩建和整修他的祠庙,孔庙的规模也越修越大,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占地327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0多间。纵向轴线贯穿整座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宏伟。前三进院落布置导向性建筑物,如门或牌坊。第四进院有一座三重檐的高阁奎文阁,其中藏有历代皇帝赏赐的图书。第七进院落中有“杏坛”,据说是孔子生前讲学处。孔庙的主殿大成殿高31.89米,宽54米,进深34米。廊下有28根龙古柱,没根石柱都用整块石材雕成。前廊下的十根石柱用深浮雕的手法雕成双龙对舞,衬以云朵,山石、涛波,造型优美生动,是罕见的艺术瑰宝。孔庙中还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画像砖,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和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三大古建筑群(故宫、避暑山庄)之一。孔庙特色建筑有:

曲阜城正南门,又被成为仰圣门,门额上“万仞宫墙”据说清乾隆所书,比如孔子的学问”高不可攀,深不可测”

杏坛

是一座十字结脊重檐方亭,四面悬山顶,黄瓦朱栏,雕梁画栋。坛前有石刻香炉,坛侧有几株古树,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孔子的教育思想秉承,“有教无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兼收并蓄。相传,相传孔子杏坛设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孔子抚摸着银杏树说:“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病,象征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此讲坛就取名杏坛吧!”自古以为美谈,为士林所称颂。进而又将“杏坛作为孔子兴教的象征,后来,"杏坛",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

奎文阁

奎文阁位于孔庙的中部,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改建,是藏书的一座木结构楼阁。中国古代以奎星为二十八宿之一,主文章。又名藏书楼, 是一座仅次于大成殿的高大建筑,三重飞檐、 四层斗拱,丹墙黄瓦,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阁的内部有二层阁,中间夹有暗层,结构独特,工艺奇巧。上层是专藏历代帝王御赐的经书、墨迹的场所,明清两代曾专设奎文阁七品典籍官一员进行管理,暗层专藏藏经板,下层专藏历代帝王祭孔时所需的香帛之物。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的楼阁。

十三碑亭

位于奎文阁和大成门之间的院落里,院内有十三座碑亭,,南八北五,东西排列,俗称御碑亭。是历代帝王为修建孔庙、祭祀孔子所立的石碑而建。保存了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所设立碑刻57块,南排中间两座碑亭系元代至元五年(1268年)和元大德六年(1302年)建的;次外两座系金代明昌六年(1195年)所建,其它均为清代建筑。十三碑亭内碑文的内容均为历代帝王、大臣们修庙、祭庙、告庙之类的记录,通过十三碑亭可窥见出历代帝王豪门的尊孔祭祀、孔庙修建发展的历史。

据传,孔庙的建筑发展,清代碑亭应建在大中门前,清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将碑拥挤在各碑亭之前,故在此院内出现了双檐穿插交错的拥挤现象,成了犬牙交错,两角相顶,巨檐相交的建筑结构即为是古建筑学上的“勾心斗角”。

大成殿


大成”二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句,“大成殿”之名始于宋崇宁三年(1104),宋徽宗赵佶赐名“大成殿”, 赞颂孔子思想空前绝后,完美不缺,集古圣贤之大成,并亲书匾额。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九脊,黄瓦飞彩,斗拱交错,雕梁画栋,周环回廊,巍峨壮丽。擎檐有石柱二十八根。两山及后檐的十八根柱子浅雕云龙纹,每柱有七十二团龙。前檐十柱深浮雕云龙纹,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似脱壁欲出,精美绝伦。殿内高悬"万世师表"等十方巨匾,三副楹联,都是清乾隆帝手书。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的塑像,左右有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塑像,称“四配”。两侧又有塑像12尊,他们是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和朱熹,为“十二哲”。

孔 府

孔府,原称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城中孔庙东侧,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地方。汉元帝封孔子十三代孙孔霸为“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宅一区”。这是封建帝王赐孔子后裔府第的最早记载。宋至和二年(1055年) 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宋徽宗时封为世袭“衍圣公”,孔府也就称“衍圣公府”这一封号子孙相继,整整承袭了32代,历时880年。衍圣公是中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宋代时相当于八品官,元代提升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

现在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东路即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为孔府花园,又名铁山园。园内假山、鱼池、花坞、竹林以及各种花卉盆景等俱全。尤为难得的是一“五柏抱槐”奇树, 一棵古老的柏树派生出5个分支,内中包含一株槐树,为世所罕见。孔府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孔 林

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经过考证已有2500多年历史,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据记载,孔子死后葬于此地,最初的墓地约有1顷,后经过历代帝王的不断赐田,到清代时已达3000多亩,孔林的围墙周长达7公里,有墓葬1万多座。林内墓冢遍地皆是,碑碣林立,石仪成群。又有万古长春坊、至圣林坊、享殿、楷亭、驻跸亭等胜迹。

孔林神道长达1000米,林道尽头为“至圣林”木构牌坊,这是孔林的大门。由此往北是二林门,为一座城堡式的建筑,亦称“观楼”。四周筑墙,墙高4米,周长达7000余米。林墙内有一河,即著名的圣水——洙水河。洙水桥北不远处为享殿,是祭孔时摆香坛的地方。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和角端等石兽。享殿之后,正中大墓为孔子坟地,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东边为其子“泅水侯”孔鲤墓;前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芨(子思)墓。据传此种特殊墓穴布局称之为“携子抱孙”。

孔子墓前东侧有三亭,是宋真宗、 清圣祖和清高宗来此祭孔时停留之处,叫作“驻跸亭”。孔林中除孔子墓外,气派较大、墓饰规格也高的,要数第七十二代孙孔宪培妻子的墓——于氏坊。墓前高大的木制牌坊上书“容音褒德”。这位于氏夫人原来是乾隆皇帝的女儿, 因当时满汉不通婚,皇帝便将女儿过继给一品大臣于敏中,又以于女名义下嫁给衍圣公,故称于氏坊。除此之外孔林里还有一位名人之墓,那就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他因著《桃花扇》一书而名盛—时。他的墓穴位于内圈外侧的东北角。墓碑上刻有:“奉直大夫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

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时至今日孔林内的一些树株人们仍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 外,林内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因此,孔林又称作是名副其实的碑林和天然的植物园。

整理不易,喜欢给个赞留个关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孔府   孔庙   曲阜   牌坊   儒家   济宁   大成   碑亭   孔子   源地   杏坛   山东   清代   建筑   孔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