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卓越之人,在青年时就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并开始为之奋斗

在大学的这头两年里,叔本华就已经非常清楚自己将来注定要走的路了。他对年长的文学家魏兰(Wieland)说过:

人生真是糟糕透顶的事情,我已决定要花费这一生去琢磨和探究这一糟糕透顶的人生。

他对这种早年就有的使命感是这样描绘的:

生来就注定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人,从青年时代起就在内心秘密地感受到了这一事实。他就会像建筑蜂巢的工蜂那样去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

在青年时代,一个精神素质出众的人就已经着手为他那独特、原初的观点和认识积累素材,也就是说,他为自己注定要给予这世界的奉献做搜集功夫。

1812年秋,叔本华进入柏林大学,听了当时著名的德国哲学教授费希特、施莱尔马赫的讲课,但深感失望。加上他后来在大学讲授哲学的经历,更加让叔本华认定:

对于绝大多数的学者来说,他们的知识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这解释了为什么这些人永远不会在他们的知识领域里取得非凡的成就,因为要有所建树的话,那他们所从事的知识或者学问就必须是他们的目的,而其他别的一切,甚至他们的存在本身,就只是手段而已。

能够获得新颖、伟大的基本观点的人,也只是那些把求知视为自己学习的直接目的,此外对别的目的无动于衷的人。

当这本著作在1851年出版以后,叔本华又写下了这样的话:

看到我最后的小孩的诞生,我是多么的高兴。随着这一部著作的完成,我在这一世上的使命也就终于完成了。我的确感到了如释重负,这一重负在这24年来,一直沉重地压在我的双肩。没有人可以想象出这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马赫   使命   费希特   工蜂   目的   叔本华   如释重负   糟糕   青年   知识   大学   卓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