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次!央媒报道!陕西一高校研发硬核系统,突破国际技术壁垒

随着能源行业的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生产成本高、效率低、能耗大成为传统矿山企业发展的共性问题。面向社会所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顾清华教授团队砥砺前行,团队研发的“露天煤矿无人开采及绿色智能生产综合管控”系列关键技术,把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智能装备等技术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实现露天煤矿设计—生产—经营全过程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运行。相关成果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顾清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青年人才、陕西省科技创新中青年领军人才、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等13项纵向课题和20余项企业重点研发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国产学研促进会等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以前三完成人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辽宁省人民政府等科技进步奖励9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5篇,其中SCI高被引论文2篇,SCI 1区TOP论文12篇,参编《智能矿山建设规范》行业标准1项,主持《露天矿无人驾驶运输车辆总体技术规范》团体标准1项。

从学生逐步成长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顾清华始终扎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深耕矿山10余年,将论文真正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

2006年,顾清华开始在洛阳钼业做第一代露天矿卡车调度系统,成果得到了行业专家或者同仁的认可,从那个时候开始,对矿业产生这样一种情怀,顾清华也就扎根矿山了。为了打破国外垄断,他们用了两年时间,最终建成国内第一代基于GPRS/GIS/GPS露天矿卡车调度系统。

以荣耀为基石,2010年,顾清华团队率先研发多金属多目标配矿系统。两年后,顾清华团队研发出国际领先的多金属多目标配矿技术体系,取得了20多项相关成果,还同步研发出磅秤无人计量系统、大数据动态监控系统等,形成了第二代露天矿智能生产管控系统

2017年,顾清华和团队对洛阳钼业三道庄的整个系统再次做了重大技术改造提升,诞生了第三代露天矿智能生产管控系统,洛阳钼业三道庄露天矿也成为我国第一家实现5G覆盖的非煤无人矿山。基于此,2018年,西安市智慧工业感知计算与决策重点实验室获批,依托顾清华所领导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矿山系统工程研究所进行建设。全国先后有28家符合条件的露天矿山,使用了顾清华团队研发的“露天矿智能装备及集成管控系统”系列技术。(数据截至2022年8月)

除露天矿外,顾清华教授团队在矿井斜坡道的智能化改造应用中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中钢集团山东矿业斜坡道矿卡无人化智能运输系统研发中,顾清华教授团队突破了国际技术壁垒,攻克了一系列核心技术难点,将无人驾驶车横向及纵向控制精度缩小至厘米级,有效实现铲、装、运等一系列生产环节的无人化作业,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斜坡道的全流程无人化智能运输。

智能运输

推动科技成果走向市场,实现科研价值向商业价值的转化,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顾清华教授带领下,团队目前在多金属多目标配矿、集群智能调度、新能源无人驾驶、5G无人采矿管控、低碳生态化优化等方面达国际领先水平,拥有国家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省部级等科研奖励10余项,相关技术已应用在内蒙古、河南、山东等地的30余家大型矿山工程化应用。

爱一校、择一业、终一生。顾清华教授带领团队深耕矿山10余年,让矿山在这个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焕然一新。他谆谆教诲、以身作则,激发学子科研创新原动力。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智慧矿山领域,赋能智慧矿山建设的各个维度,提供从智能产品到解决方案的一整套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贡献“西安建大”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招生

本文素材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官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官微、陕视新闻、人民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露天矿   陕西省   洛阳   系统   陕西   西安   矿山   教授   团队   技术壁垒   高校   智能   建筑   全国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