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ERTS教育模式的三大模块

SCERTS教育模式的三大模块分别是:社交沟通(SC)、情绪调节(ER)及协作支援 (TS)。

其中‘“社交沟通”和“情绪调节”是指孤独症儿童在这两方面的发展,而“协作支援”则与互动过程中成人的参与和环境的安排有关。通过协作支援,成人能帮助孤独症儿童在社交沟通和情绪调节两方面的发展。

一、社交沟通

社交沟通模块的内容是根据一般儿童社交沟通发展和主动学习能力两方面的研究而订立。这些资料能提供一个框架,指导师排列不同教育目标的优先次序,以便提供合适的协作支援,让孤独症儿童能根据不同的社交情境进行沟通。

社交沟通是孤独症儿童的一项核心障碍。他们的主要困难大致可分为两方面:共同注意和符号运用。

共同注意能力——指沟通伙伴间互相协调注意力,以便展示分享的能力。此能力让我们可以集中注意力和回应别人的社交意图,并发展成连串的互动交往。儿童能否与不同沟通伙伴在不同沟通情境中投入双向互动,正取决于他们共同注意能力的强弱。此能力更可细分为分享注意力、分享情感及分享意图三方面。我们会通过调节别人的专注点,达到不同的沟通目的。

社交沟通能力越强的儿童越能根据不同的目的与人沟通,如提出要求、分享经验、表达情绪、联系他人等,他们的社交互动关系也因此越容易建立。孤独症儿童的共同注意能力有限,他们的沟通目的亦受到限制。因此,拓展他们的沟通目的,让他们体会多样化的沟通功能,是“社交沟通一情绪调节一协作支援” 教育模式的重要目标之一。

符号运用能力——指以动作、物件或符号(包括手势、图像、口语等)作为沟通方式的能力。

孤独症儿童掌握所处环境中“共同理解"的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他们“符号运用”的表现。此能力可细分为:能跟从常规,使用和解读非口语的沟通方法,如手势、表情、语调等;能掌握字词意义,理解语句内容,甚至能明白较高阶的语法句式;能恰当地使用物件作假想游戏;在不同场景的对话中,均能觉察符合常规的社交和沟通行为。

孤独症儿童越能运用符号沟通,行为问题也越少,原因是他们能通过不同的沟通方法达到目的,如作出选择、表达不满或取得关注,他们也因此无需采用问题行为来表达强烈的情绪和控制他人。此外,儿童的“共同注意”和“符号运用”能力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儿童通过互动的经验与人分享注意力,并主动建构意义从而进行学习。在大部分的学习中,一般儿童都是通过象征性的活动进行的,如模仿动作、假想游戏、说话、文字等。儿童符号运用的能力越高,他们的学习自然也越有效。

学者指出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应以发展主动沟通、社交关系、游戏技巧及日常生活能力为主。 SC ER TS 教育模式中“社交沟通”(SC)范畴的目标是协助儿童发展“共同注意”及“符号运用”的能力。通过这两项能力的提升,儿童便能更有效地进行社交沟通,增强与人互动的动机和信心,同时也更容易从互动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乐趣,为他们的游戏和学习,以及发展日常生活的各种能力奠下基础。

二、情绪调节

儿童会因为不同的经历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如开心至兴奋、不满至震怒),会处于不同的情绪状态,儿童能通过情绪的流露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意图。如儿童玩游戏时兴奋大笑,但当看见老师严肃的神情时便意识到老师对他的大笑表示不满,于是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配合老师的要求。由此可见,不同的情绪状态在社交互动中均发挥着重要的功用。

2. 觉醒状态

觉醒状态是一个参考指标,它反映儿童大脑的清醒度与注意力的状况。若儿童处于合适的觉醒状态,他能注意和接收老师的教学内容,是较为理想的学习状态;若儿童处于过低的觉醒状态,他们看起来会较疲倦,有时候会打哈欠,提不起劲去投入及专注于课堂活动;若儿童处于过高的觉醒状态,他们或许会坐立不安,需要四处走动,难以专注于课堂活动。

3 .情绪状态及觉醒状态的互动

经常处于过高觉醒状态的儿童,会有极端敏感的情绪反应,如过度兴奋或过于警觉。这些儿童很多时候都被误以为是具侵略性或喜欢对抗。相反,觉醒状态过低的儿童可能表现得郁郁寡欢,对任何事都漫不经心,难以维持注意力,这些儿童很多时候都被误以为是懒散或学习态度较差。对于太多刺激的环境(如嘈杂的声响、杂乱的陈设)或过高的社交要求(如繁复的游戏规则、难懂的口头指令),儿童可能会以退缩、逃避或出神的方式来应对,以致给人一种活在自己世界或心不在焉的感觉。些情况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社交互动 。


4 .情绪调节

儿童是否能够有效地应付日常运作和学习,往往取决于他们能否使用不同的策略维持适中的觉醒度和保持平稳的情绪,即情绪调节的能力。情绪调节就是儿童根据客观环境和主观经验,对觉醒状态和情绪状态作出调节的过程。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越成熟,表示他们越少处于过高或过低的觉醒状态,也不会频繁地游走于两个极端的情绪状态之间。成人可通过与儿童建立稳定和具安全感的人际关系,及示范适宜的情绪表达方法,并引导儿童使用合适的情绪调节及解决困难的方法,以培养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

SCERTS教育模式中有关“情绪调节”的范畴可分为两方面:自我调节及双向调节。

•自我调节——指当面对可能产生压力的情况时,能自行开始及主导整个调节过程,以

维持适中的情绪或觉醒状态。

•双向调节——指当面对压力或情绪失衡的情况时,能主动寻求或接受别人提供的协

助,以保持适中的情绪或觉醒状态。

一般人在社交环境下,都需要综合这两方面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在不同的情况下调节自己的情绪或觉醒状态。因此,孤独症儿童除了需要学习当遇到情绪或觉醒状态失衡时,能自行从失衡的状态中恢复过来外,亦需学习寻求别人的协助以恢复至适中的情绪或觉醒状态。

通过提升以上能力,孤独症儿童才能应付日常学习和社交互动。调节策略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行为策略、语言策略及高阶认知策略 。

。行为策略——指使用简单的感知动作来调节觉醒状态的方法(如重复摇晃身体、自转或把玩手指等)。儿童让自己把专注点从失衡的状态中转移至别的事情上,以调节自己的情绪或觉醒状态。

。语言策略——指使用口语或其他象征符号(如手语、图像),以调节情绪或觉醒状态的方法。儿童使用此策略来组织自己的行动、表达情绪状况或在情绪高昂时安抚自己(如跌倒时不停用手语或话语表达“没有问题”)。

。高阶认知策略——指通过自我反思及说出思维过程,以引导自己行为的方法。通过高阶认知策略的运用,儿童能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降低焦虑,调节注意力及情绪或觉醒状态等。他们会融合不同的观点进行“自我对话”,并在社会的规范下通过自我约束行为和使用反思方法来解决问题(如当面对一项挑战时,考虑自己的能力,调节紧张的情绪,再计划如何完成该项挑战)。

“社交沟通一情绪调节一协作支援”(SCERTS )教育模式的情绪调节范畴,会根据孤独症儿童的发展阶段和语言能力,逐步提升和拓展他们的调节策略,由行为策略至语言策略’7再至高阶认知策略,希望儿童能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来维持适中的觉醒度和平稳的情绪。当中除了教育儿童自我调节的策略外,也会发展他们双向调节的能力。

三、协作支援

“协作支援”的理念,源自有关儿童与环境互动的发展模式,强调儿童发展是儿童与环境互相影响的结果。 “SC ER TS 教育模式套用了这个概念,认为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协调,除考虑儿童本身的需要外,也要视乎儿童身边各成员和环境的配合及整体的运作。儿童的学习是通过在日常环境中与人互动时所建立的互信关系实现的。因此,所有的支援策略应融入各种活动中,由与儿童相关的人士共同参与推动。

SCERTS 教育模式中“协作支援”(TS)的范畴包括四方面:人际支援、学习支援、家庭支援及专业人员间的支援。

•人际支援 般人在社交沟通时需要同时处理口语、非口语的社交讯息(如表情、手势)和环境中的各种感觉讯息(如噪音、动感),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这实在是一大挑战。因此,如果要有效地协助孤独症儿童处理语言、参与社交互动、体验社交乐趣和进行情绪调节,成人需要在语言运用、情绪表达及互动形式等方面作出适当的调节,而这些便是人际支援。

除了强调成人与儿童互动时的调节外,我们还可根据客观环境的情况,让儿童的兄弟姐妹或其他伙伴参与,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儿童互动,为儿童塑造不同的社交情境。这样能协助孤独症儿童模仿如何运用口语和非口语沟通技巧进行互动和社交游戏,并从中获得正面的社交经验。

•学习支援——孤独症儿童的讯息处理异于一般人,他们倾向以一个“整体性”的方法来学习,牢记所见所闻的细节,他们在类化、组织、顺序、联系、综合和意会等能力上都较弱。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技巧、环境和活动上作出特别安排(如运用具体的视觉提示,减少环境中各种无关系的讯息干扰,有系统地组织学习内容等),目的是协助儿童处理讯息,让他们能更顺利地进行社交沟通及情绪调节,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与人互动的效能。这些支援必须配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实用性,而且应随着儿童能力的提升而更新。

•家庭支援——家庭是儿童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一旦儿童的发展出现问题,整个家庭都面临重大的挑战,因此, SC ER TS 教育模式非常重视对家庭的支援,希望通过提供资料、知识及技巧等,提升家庭照顾孤独症儿童的效能。此外,亦应给予家庭成员情绪上的支援,以舒缓他们因照顾儿童而产生的压力。

•专业人员间的支援——SC ER TS 教育模式是一个多专业团队协作的介入方法,提倡各专业人员要有共同的理念,并视自己为支援系统的一部分。专业人员对孤独症儿童教育的理解和掌握,都影响着整体支援的推行。该教育模式鼓励专业人员参与各种提升教学技巧的活动,同时亦建议组织专业人员之间的情绪支援小组,以共同面对教育孤独症儿童的各种挑战。

SCERTS 教育模式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孤独症儿童成功地投入社交沟通中,并能有效地调节情绪或觉醒状态。要达到这目的, “人际支援”及“学习支援”尤其重要。唯有所有常与儿童互动的人(包括专业人士、父母和其他照顾者,及儿童身边的朋辈)能掌握适当的互动技巧,并调整孤独症儿童身处的环境进行相应的配合,儿童在各方面的能力才得以有效地发展。换句话说,当我们为孤独症儿童制订社交沟通和情绪调节两方面的教育目标时,我们要同时考虑儿童的学习特性和需要,并制订成人的“人际支援”及“学习支援”目标,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教育人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协作,以至情绪上的支援,都是SCERTS 教育模式中不可忽略的一环;这样才能确保教育孤独症儿童的相关人士有效地发挥其支援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模式   目的   孤独症   社交   模块   情绪   状态   策略   能力   儿童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