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瞰”山东·打卡滨州 - 向海洋要水,还要“一水多吃”


尽管依河傍海,但滨州仍然是个缺水的城市,“用水贵、用水难”是很多企业面临的共性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4月17日,山东“走文化廊道、进经济园区、看山东高质量发展”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走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走进滨州,在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新黄河记者看到,这里不仅实现了海水淡化,还“一水多吃”,打造了一条闭环式海洋经济绿色产业链。

在无棣县埕口镇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大院的高大厂房内,机器有序运行,海水经过一层层净化提纯,目前每日可生产5万吨淡化水供园区内企业使用。

“整个工程占地77亩地,总投资额约15亿元,计划建设总规模15万吨/日,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5万吨/日,已于2022年1月顺利通水,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一部分。”山东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凯介绍,鲁北园区位于渤海之畔,黄河的末端,属于淡水资源相对匮乏区域,此前开发区内各大企业的工业用水水源均为市政水库给水,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条件下,各企业只能自行设置纯化水站以满足生产需求,制水成本相对较高,制水站分布零散,制水工艺过程中的能耗、药耗及次级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从长远来看,水资源问题将严重制约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但将海水淡化,不仅节约了淡水资源,也降低了企业的用水成本。”徐凯给新黄河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般的净水厂为例,大约2吨淡水才能出1吨纯水,冬天要2.5吨才能出1吨纯水,再加上设备、废水处理等费用,企业平均用水成本约11元—14元/吨,如今只需要7.5元/吨。

值得一提的还有,目前项目原水均为“二手海水”——来自于电厂的冷却水。徐凯解释,在鲁北园区,一共有5大电厂,电厂冷却塔里用的就是海水,而冷却后海水的温度在25 左右,“这正是海水淡化需要的,省去了我们给海水加温的步骤,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另外,鲁北工业园还有大面积的盐场,我们海水淡化后剩余的浓盐水,通过管道输送到盐场先提溴再制盐,也帮盐场节省了制盐时间、增加了盐产量、提升了制盐品质,一举三得,不仅实现了零排放海水淡化,也延伸了产业链价值链”。

目前山东鲁北海水淡化厂二期工程也已进入实施阶段,总规模10万吨/日。

“鲁北海淡二期工程的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核心设备均采用碧水源自主研发的双膜海水淡化集成技术工艺,与采用进口设备的同类项目相比,该项目吨水的处理价格降幅达30%左右;同时,在节能降耗方面也极具竞争优势,能耗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徐凯透露。

新黄河记者:石晓丹

编辑:刘玉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滨州   山东   渤海   廊道   盐场   黄河   电厂   淡水   海水   海洋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