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官宣三胎得女,育儿态度决定孩子高度,高智商育儿是这样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3月24日,Facebook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其社交媒体发布动态,官宣妻子平安诞下一女。这是扎克伯格的第三个孩子,与前两个孩子一样是女儿。从他在社交平台更新的动态上不难看出,扎克伯格只要有时间,都会陪伴女儿玩耍。在之前的采访报道中,他曾表示,即使工作繁忙,每周也会最少抽出三天提前回家照顾自己的女儿。

作为脸书的创始人,工作无疑带给了他巨大的财富,让他可以锦衣玉食地享受自己的生活。与此相对的就是他需要掌握好脸书的发展方向,经常需要通宵工作来应对繁多的事务,但这都阻挡不了他将家庭和孩子放在超出工作的范围。他对女儿们的教育力求做到亲力亲为,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榜样。

说到家庭,那就要说到扎克伯格的妻子普莉希拉•陈,她是一名美籍华裔女性,与扎克伯格一同在哈佛读书过。两人在校园相识相知相恋相爱,没过多长时间,扎克伯格从哈佛辍学,决定创业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毕业后的普莉希拉•陈也就来到了硅谷支持男友的事业。

她并没有选择在男友的公司任职,而是在这里继续攻读大学里学习的儿科专业,志在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

与此同时扎克伯格全身心地埋进脸书的创业开发上,普莉希拉•陈始终没有放弃男友,对男友呵护备至关心至极,鼓励他与他一同迈过创业的难关。

2012年脸书在美国上市,扎克伯格成为了坐拥几百亿美金的新富豪,也是在这一年,扎克伯格宣布与女友普莉希拉•陈结婚。两个人都是独立自主不断奋斗向前的人,也许正是这样的精神吸引着彼此走入婚姻的殿堂。

而正是这样美好的感情所在的和睦的家庭,正是养育子女最好的家庭环境。

婚后,幸福的两人有了活泼可爱的女儿,他们坚持亲自照顾自己的孩子。即使作为富豪可以将孩子交给专业的育儿师,扎克伯格与普莉希拉•陈也认为孩子从小需要家长的亲身教导,才会更好地成长。

在大女儿出生时,这位脸书的总裁扎克伯格为此给自己放了两个月的产假,亲自承担在育儿上需要操心的事务,亲自给孩子换尿布,给孩子洗澡,带孩子去打疫苗,带孩子晒太阳,很少假手于人。

这都是在生活中每一个父亲应该尽到的责任。虽然说扎克伯格坐拥百亿资产一般人无法与之相比,不能够任性地放长达一两个月的假,但这些给孩子亲自读书、游泳、晒太阳的小事,却是每一个父亲都可以抽出时间做到的小事。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母亲的存在,大多数时候父亲都是一个隐身的角色。社会上对于父亲的要求也十分宽容,偶尔一次是爸爸带着孩子在楼下嬉戏打闹周围的邻居就会称赞其是一个好爸爸,而如果是妈妈在楼下带着小孩,就会挑刺表示怎么没有给小孩擦擦汗,没有让小孩喝口水。

归根到底,还是父亲这一角色的习惯性缺位使得大家习以为常,一遇到亲身照顾的父亲,就要拉出来大夸特夸。

扎克伯格的确是这样的榜样,不仅仅是对第一个孩子这么上心,第二个女儿的诞生扎克伯格仍然给自己放了一个月的产假。在巨额的财富面前,他能认识到钱是赚不完的,而孩子的培育如果从小缺失了以后却是无法弥补的,对于家人的温暖需要平时的点点滴滴。

而孩子的培育也不应该只有母亲,扎克伯格与妻子一同分担育儿任务。这些事情琐碎林散又耗费时间,或许不能够创造肉眼可见的金钱财富,但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情绪价值。

在养育幼儿的过程中,许多父母会陷入种种误区,认为给孩子带来好的物质条件是最重要的,毕竟孩子现在还小不记事。也有人认为现在对孩子进行过多的干预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索性也就对陪伴这件事十分抵触,觉得孩子占用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有的时候还会对幼儿的哭声心生怨恨。

这就要向扎克伯格与普莉希拉•陈学习了,好的物质条件固然是重要的,但在幼儿阶段却不是孩子最重要的。有人会表示,恰恰是幼儿阶段才需要好的物质条件,因为这样就可以给孩子买好的进口奶粉,给孩子用干爽的纸尿裤,给孩子买适合的能起到作用的益智玩具,给孩子买好玩的会感兴趣的摇摇床。

可是,如果只有这些没有温度的物件,没有家长给物件加上的温度也会大打折扣,抽出时间给孩子一个拥抱,陪伴孩子读绘本,哄她睡觉,正是幼年的孩子尚未完全认识世界时对世界最大的渴望了。

对孩子有足够的爱与包容,足够的陪伴与教导,正是让处于童年的孩子在未来遭遇重重困难挫折时想到就会温暖的事情,想到就会对世界充满希望,积极面对遇到的任何事情。

家庭教育,除了陪伴与包容,也需要父母言传身教。这里的言传身教并不是说父母在家里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事情都要孩子去学习模仿。比如说父母在用拖地,而孩子也就跟着父母拖地,明明还没有足够的力气到最后变成玩耍这样做只会是适得其反的效果。

所以说,父母在考虑家庭教育时,就需要考虑到孩子的认知水平与学习水平,不能盲目地设立目标一定要求自己家小孩和“别人家的小孩”做对比,不要揠苗助长,而是因材施教。

扎克伯格深得家庭教育的精髓,他作为亿万富翁,对于孩子的教育却不是在金钱上的放纵,而是与寻常家庭相同要求孩子做家务自己会给一定的奖赏。再慢慢地教育,让她们认识到其实奖赏并不是必要的,这是她们作为家庭成员的一份责任

譬如寻常的家庭中,面对幼儿园或是一二年级这种已经有一些动手能力但是并不能够很好认识到责任的小朋友,可以要求他们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家务。

小朋友在每次吃饭时会有自己的勺子和碗,那就可以让孩子在父母洗碗收拾桌子时在旁边看着,表示每个人都要收拾自己的碗筷。如果每天自己收拾的宝宝可以得到奖励,孩子就会从获得感出发为了奖赏去做这一件事。

而在第一次做了家务之后,巨大的满足感会填满孩子的心中,时间长了便会主动收拾,帮助父母做更多的家务活。在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中,给她慢慢灌输家庭责任的道理,让她认识到爸爸妈妈的奖赏其实是想让她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做一些力所能及为家庭付出的事情,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循序渐进值得推广的。

扎克伯格对女儿们的教育也是如此,才4岁的女儿就要参与家里的大扫除,站在凳子上奋力擦洗水槽,而同时女儿还会自己打鸡蛋、做烙饼,为家里人准备早餐,毫无疑问这都是好的家庭教育所做到的成熟之处。

而扎克伯格也有独特的家庭教育亮点,也就是先对自己严要求高期待,再对孩子严要求高期待。身教胜于言传,想让孩子做到,先做到的就要是自己。

扎克伯格在引导女儿发现自己的兴趣时发现二女儿对于编程格外敏感,三岁就在用笔记本电脑学习编程。这正是因为扎克伯格并没有图省事,对于这些对孩子有极大吸引力的电子产品一刀切,而是不断挖掘孩子的兴趣,教育她应当在何时使用电子产品,对于电子产品应该要使用到什么样的程度,是否可以自律,在一定时间后放下电子产品进行眼睛的放松。

而在女儿学习编程的过程中,扎克伯格也曾苦恼过,毕竟自己创业的公司与编程息息相关,他日常所接触到的都是编程上首屈一指的人才,再不济也是熟手。在面对女儿学习时,只能够一分钟打一两个单词,让他十分地不习惯,也尤其地抓狂。但他也知道,女儿只有三岁,要求她熟练掌握编程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只能有耐心地慢慢看女儿打出那些单词,看是否出现了什么错误需要自己在旁纠正的,把自己的不良情绪都压下去。无论是着急还是烦躁都是无济于事的举动,毕竟如果自己真的流露出这样的表情,孩子只会被吓到,可能就会着急地哭出来,越哭越做不好兴趣也就这样散去了。

所以,扎克伯格在教导女儿时有着极强的温柔与耐心,毕竟没有人能在幼儿时期就全知全解,这其中孩子未来的成功离不开父母在此时耐心地教导

在我们平时,会发现现在的小学作业往往都需要家长在一旁辅导,帮孩子认字,找出其中的错误,有时候还需要批改作业。家长在这种时候尤其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因为父母在这个时候已经是一个完整经历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客体,所以在面对孩子犯的错时有时候非常不能理解。

往往隔五分钟看一次作业就会生气一次,然后对孩子发火,“这道题目怎么会做错呢?”。

孩子在承担家长的怒火时,其实也在内心怪罪自己,往往却又搞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做错了。孩子的思维与家长的思维不同,家长一发火孩子只能表示知道做了明白了。

到了下次还是不会做,家长生气程度加倍,孩子挨训,在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消散,对于学习的热情也大打折扣。图省事直接告诉孩子不对,为了防止自己生气直接告诉孩子答案的家长,所养育的孩子便和与扎克伯格类似家长耐心教导的孩子之间产生了鸿沟,长此以往鸿沟会越来越深,在长大后变得不可逾越。

扎克伯格用自己的亲身事例告诉我们,应该用时间和精力用心对待家庭教育,把自己做的事演示给孩子看,让孩子知道了生活的方式,应该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如何尽最大的努力挥洒自己不一样的人生,为这个世界奉献出力所能及的力量

我们常说,要找会提供情绪价值的人,他们可以让我们对生活始终保有热爱,对生活始终积极面对。而家长,其实是我们所遇到的能够给我们提供情绪价值的第一人选,我们从父母身上学会爱,学会温暖,学会包容。我们就会对世界充满爱,对待不同的人充满包容,收获别人对你的温暖。

而扎克伯格则是身体力行地做到了这一点,他与妻子普莉希拉•陈在婚后始终恩爱,丝毫没有被九年的恋爱长跑所击倒,每个星期他们都会抽出一个晚上去度过浪漫的约会。女儿们也被父母的感情所影响着,被恩爱的父母爱着,所以她们对周围的人善意对待,被和睦的家庭氛围影响,所以她们总是情绪稳定,面对事情不慌乱。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小孩,都会对周围充满爱意,她们会温柔地对待同学,礼貌地对待老师,耐心地对待比自己小的孩子。她们在脑海深处种下积极的种子,在往后一生中让这粒种子生根发芽,孕育出不一样的花朵来。

扎克伯格给我们示范了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其实,家庭教育就是如此,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时时刻刻都会影响着孩子。

影响着孩子有着什么样的性格,影响着孩子对待周边人的态度,影响着孩子对于未来的期望,影响着孩子以后的人生幸福。好的家庭教育,是用心的高质量陪伴,是每一次的言传身教赞扬或是批评,是上进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是博爱与周围人一直温暖。

无论如何,我们对孩子应该充满耐心,我们的每一分认真养育都是给这一株茁壮生长的小树苗浇水,帮助他们成为参天的大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孩子   都会   家庭教育   高度   父亲   态度   家长   事情   女儿   父母   时间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