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故乡的炊烟

常常想起故乡的炊烟。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炊烟有别于其他事物,它那么温暖、那么香甜,又那么地有诗意。一柱炊烟升起来,怯怯的、细细的,有些探头探脑,似乎在告诉大家,到了该做饭的时候了。又一柱炊烟升起来,试探着四处张望,在房舍上空与早先的那柱炊烟遥遥相对。两柱炊烟在空中相视一笑,心有灵犀般地消散在空气中,渐渐地房舍上空的炊烟越来越多,当村庄里所有的炊烟都开始袅袅升腾的时候,一种祥和而温暖的气息就笼罩了整个村庄。

有微风的时候,炊烟在房顶被袅娜成树枝的模样,如春风里摇摆的柳条,腰肢柔软得紧,扭呀扭呀就融入了半空中,弥漫成一片片的云,在树影婆娑间飘浮着,渐渐消逝;刮呼啦啦春风或者凛冽北风的时候,炊烟刚从烟囱里冒出头来,就被齐刷刷地从烟囱口截断,仿佛被一把刀飞快地连根砍断,却又砍不断,后来的烟连续不断地升起来,于是炊烟被压成扁扁的形状,几乎横在了烟囱口,眨眼就被大风吹得无影无踪。喜欢无风时的炊烟,升腾起来,静默成一根朝天的柱,天地静谧,偶尔的鸡鸣狗吠,是这一片祥和的点缀。炊烟直直地往上升,接着氤氲开来,浓浓的饭菜香味也随着弥漫了整个村落的上空。

炊烟的美,在于它的人间烟火气。炊烟是农家生活的重要标识,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烟。小时候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奶奶摊煎饼的时候,我在旁边给她烧火。金黄色的麦秆被一小把一小把地添到炉灶里,火苗映红了脸庞,煎饼的香气随之笼罩了整个灶间。总觉得麦秆烧出来的炊烟有一种别样的味道,香香的、甜甜的,让人嗅不够,也许是新麦子打下来,人们解决了吃饭、烧柴问题,心情随之轻松的缘故。炊烟缭绕多姿,旷远飘逸,浸润着村里女人们的笑脸,男人们的自足,孩子们的欢闹。

炊烟是温暖的,它让人想起热腾腾的饭菜,亲人的欢声笑语,家的温馨。很多时候,我对家乡的怀念,总少不了对那缕炊烟的挂牵,它是家、亲人、笑脸的象征。放学回家的路上,收工回来的途中,及至远离家乡的游子,远远地,望见自家屋顶的炊烟,一股温暖的感觉油然而生,有热乎乎的饭菜在等着呢,有亲人的笑脸在等着呢。然后,不由自主就加快了脚步。

最喜欢傍晚时的炊烟。路上是三三两两回家的农人,玩耍的小孩子也开始笑闹着回家。夕阳西下,余辉映红了房舍树梢,辛劳的妇人们开始淘米洗菜,灶间火烧着树枝噼里啪啦地响。这时候的炊烟是最美的,星星点点的火星随着炊烟从烟囱里冒出来,转眼就熄灭了,后面无数个火星前赴后继地从烟囱口涌出来,很多火星刚升入空中就灭掉了,但也有一些顽强的火星随着炊烟升得很高,在暗夜的映衬下,烟囱口仿佛是一个火星发射器,点点火星点缀了无边的苍穹。老奶奶笑吟吟地在路口张望迟归的娃儿,老汉们扫净了家里的小院,男人们洗去打工的汗水,女人们收拾完灶间的事情,在院子里摆上方桌,几个小菜、一壶白酒,美美地抿上一口,这是一天中最幸福祥和的时刻。

曾经有一次,在山里迷了路,绕来绕去,不知道该往何处去。在大家精疲力竭的时候,看到不远处升起一股炊烟,顿时一片欢呼,所有的劳累都在瞬间烟消云散。这柱炊烟,那么地亲切,那么地想让人扑上去拥抱它,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烟,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时光飞逝,往事如烟,炊烟离我们越来越远,也许多年以后,它只能成为一种温暖回忆,留存在岁月里。

(作者系山东省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炊烟   灶间   麦秆   火星   房舍   烟囱   祥和   上空   饭菜   故乡   温暖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