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突破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火速,太好了

18 世纪工业革命的出现,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前进动力,蒸汽、石油资源的整合应用也给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一方面为了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汽车成为了社会生产经营、交通运输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汽车大量超负荷使用,也给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汽车产业发展陷入瓶颈,由此,新能源汽车开启了发展新阶段。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迅猛,尤其是乘用车的市场规模庞大。EV Sales 统计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及销售规模 2018 年突破百万大关,位列全球第一,超过其余国家总和。而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市场规模、产业构成、出口情况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

一、 发展历程

如图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产业萌芽阶段

从 2001 年至 2008 年,此汽车产业的重点是深化技术水平和产品研发。上图所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定义了新能源汽车三纵三的发展格局,即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为“三纵”,“三横”分别为:多能源动力集成控制系统、驱动电动机系统以及动力蓄电池系统。随着国家政策重点的转移和行业标准的逐步建立,2006 年至 2007 年,中国先后生产了三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与其他国家基本同步。

(2)产业扶持阶段

它指的是 2009 年至 2014 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逐步培育和形成。当前阶段,政府财政除了投入数十亿元支持相关企业自身在车辆、系统和关键装配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信部等部门还于 2009 年联合推出了十城千辆新能源公共交通推广计划。

三年内以 13 个城市为试点,政府先后在全国 25 个城市的公共交通领域推广和补贴了 1000辆新能源汽车,210 款车型相继进入推荐名单,2.74 万辆示范车共搭载 96 亿乘客。大规模发展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使新能源汽车进入人们的生活,提高了消费者的旅游体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产业市场化阶段

指从 2015 年到今天这段时间。2015 年,新能源汽车的政府相关补贴力度逐渐有所降低,并同时发布《关于 2016 年—2020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来确定从 2016 至 2020 各项补贴的具体标准。

2017 年,商务部、工信部、海关总署、财政部和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燃油消耗和积分平行管理的相关措施,并正式推出了双积分政策。该政策主要针对中国汽车产业的相关企业,主要是为了鼓励各个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

2018 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再次增加。不同车型的里程数对补贴金额的影响最为显著。旨在促进企业技术的不断升级,特别是在三电方面的创新,有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深入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府补贴将逐步取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驱动力将开始转向市场因素。

总结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形势,从最初制定补贴政策到逐渐丰富各种政策工具,再到衰退期,逐步提高补贴政策的门槛,最终彻底取消政策补贴。对优势企业的政策支持更加突出,迫使企业迅速向市场寻求发展。在销售增长方面,新能源汽车过去在中国的增长速度基本上与政策方向同步,政策驱动力明显。在经历了补贴的双重打击和疫情的疲软消费的双重打击后,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销售量迎来了 2021 的新高,这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全面进入市场驱动期。

目前为止,新能源汽车工业受到国家发展的高度关注,其市场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一方面,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新能源汽车向前推进的发展政策,尽可能降低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相关的准入标准,同时也对产品提出了严格要求,并强制执行相关标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也随即响应全国呼吁,推出专项资金补贴支来持新能源汽车的稳步发展。从上到下的帮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策体系已经逐步建立,预计未来几年仍需相应的政策支持。

二、 市场规模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过去十多年中经历了快速发展,正从萌芽阶段进入成长阶段。由于中国坚持纯电动战略的国家定位,纯电动汽车的存量在全部新能源汽车中占很大比例。2021,中国纯电动汽车总数将达到 640 万辆,占总数的 81.63%。

目前,鉴于技术和产业的升级,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进入了历史上发展的转折期。国务院办公厅在 2020 年底也颁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 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实际销量将占新车总销量的 20%左右。

按照这一目标,新的汽车发展政策方针预计将依旧追随和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这将是未来几年的一个新发展阶段。来自国三排放和国四的大量机动车也将被淘汰,新能源汽车在一些一线城市的发展空间将极大的扩展。

新能源汽车的稳步发展将与资本投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家和地方政策都关联密切。预计最迟到 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将到达 600 万辆。由于政策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容易出现更大的波动。

虽然 2018 年中国市场受到贸易战和经济低迷的影响,但 2018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了百万辆的关口,并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尽管受 2019 年补贴政策下降的影响,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仍然强劲,因此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在 2019 年基本保持不变。2019 年下半年,国五国六的变化使得油车的价格渠道发生了改变,导致下半年的销量大幅下降,但整体坚韧度始终强劲。

随着 12 月销售量的慢慢恢复,年销售总数量超过 120 万辆。2020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一至六月,新车销售呈直线下降趋势。但自 3 月份以来,下降速度有所放缓,7 月份开始出现首次同比增长。

截至 2021 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完成 352.1 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 1.6 倍,连续七年居世界首位。

同时,为了减少疫情的影响,帮助新能源汽车产业复苏,中国将补贴政策推迟到 2021 年底。参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研究所的统计,新能源汽车在 2020 年的销售数量达到了 136.7 万辆。

2021,销量达到了352.1 万辆,同比增加 215.4 万辆,同比增长 157.57%,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有效措施和企业的不懈努力,这也反映了我国消费者环保意识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也反映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的提高。

三、 产业链构成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汽车行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传统汽车产业链的结构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除了汽车制造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中、下游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上、中、下游任何环节的发展都关系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1)上游矿产

稀土、钴、镍、锂、锰等矿产资源是上游产业最重要的原料。因此,这些矿产资源不同于传统汽车上游产业链所需的原材料。上游环节的矿产资源供应商主要包括天齐锂业、赣锋锂业、西部矿业、融捷股份、华友钴业等。如2020 年中国稀土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为 4400 万吨,占全球资源总量的 36.7%。中国拥有丰富的稀土储量,在新能源汽车的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稀土永磁材料是指稀土元素通过特定工艺制成的合金,是提高电机性能和效率的重要基础材料。钕铁硼永磁体也是目前动力电机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其需求很难被替代。稀土永磁驱动电机系统具有调速覆盖范围宽、功率密度比高、效能高、可靠性高等优点。它还可切实有效地减轻新能源汽车的重量。

(2) 中游零部件

动力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系统及部分零部件的制造是产业链中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三电系统占整车成本的一半以上。由此看来,三电控制系统是产业链结构中的核心环节。动力电池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LG、松下、国轩高科、沃特玛、比亚迪等。电机、电控等零部件提供商包括:西门子、方正电机、汇川技术、大洋电机等。

动力电池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模块。从正极材料上看,主要包括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从 2013 年至 2018 年,电池装机总容量增加了 72 倍。可是,当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幅在 2019 年快速下降,动力电池装机容量的增长幅度迅速降到了十个百分点左右。所以,这种正增长来自取消补贴政策前的装机容量。因此,动力电池的装机速度与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正相关。受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带来影响,三元电池以其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大的电能容量和更好的低温性能受到汽车公司的追捧。

如图所示,目前三电技术基本成熟,续航范围和电池组电能也在逐步提高。在电池组技术方面,汇川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汇川技术顺利开发了第二代动力总成解决具体方案,实现了电机控制模块、汽车和减速箱的功能整合,采用历经足够多验证的技术,来切实保障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产品方面具有高压联锁和主动短路功能,确保行车安全保障。该系统平台具有较高的效率,保证良好的能效要求。该产品具有很高的灵活性,驻车制动器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选择。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的《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中,对行驶里程和电池组能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技术的创新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

(3) 下游车企

不同车企有不同的汽车生产路线,这决定了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传统汽车企业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产业链清晰完整。产业链下游汽车制造企业拥有着发动机、底盘、变速箱等核心技术,在技术创新和制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由于工业发展的巨大惯性,他们适应工业变化的速度很慢。

在新能源汽车开发的产业链中,对核心重要零部件的探索研究渐渐地从汽车企业中分离出来。产业链下游的汽车企业可以选择将整个三电产品外包出去。另一方面,他们还可以合作开发一些硬件智能系统和自动操作驾驶芯片,这降低了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准入标准,赋予企业更大的发展自主权。

与此同时,作为一股新兴力量,新车企业打破了传统的汽车制造理念,对汽车产品进行了逆向定义,首先追求的是以用户需求和体验,再次明确了汽车的主要功能:从出行工具到智能出行空间,继而使用户的驾驶体验更好。

传统新能源车企的代表有比亚迪。比亚迪在能源储存、电池、电动汽车和芯片等数万亿个市场做出了努力,在销量方面,比亚迪在 2021 再次夺得中国新能源销售的冠军,并且在 2013 至 2020 年间连续八年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排行榜上名列第一。今年比亚迪凭借其插混 DM-i 模式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随着销量一起增加的还有比亚迪的市值,从 1500 亿到最高峰的 9000 亿,目前是市值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的全球第三大上市车企。新势力车企的代表有蔚来。

在 2014 年蔚来汽车正式成立,品牌追求是为用户提供愉悦的生活出行空间。蔚来的目标是借助社交媒体快速提升品牌形象,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用户社区。其主要售卖的产品定位在高端市场,出售价格超过 30 万元,配备 nomi 车载人工智能综合系统和 NIO pilot 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蔚来主打的换电模式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电能供应。此外,还提供了车辆电源分离和电池租赁,不仅能够降低购车和车辆驾驶成本,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电芯能量衰减和低保值率的问题。

(4) 后期服务

新能源汽车的后期服务行业,如充电、换电设施和动力电池回收,也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占据更重要的地位。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电力供应主要以充电和换电的形式进行。充电主要包括交流和直流。充电是指在最大限度满足需要进行充电车辆的需求下,再结合电网负荷曲线采取削峰填谷,采用统一的集中管理模式,对不同车辆的充电输入功率进行更为合理地调整,以匹配车主的充电需求,降低电网压力。

除此之外,换电新模式也在发展,即直接到换电站更换剩余电量不足的动力电池。并且,运营公司还应对电池进行规范化管理,这有利于延长电芯的平均使用寿命。但是,电池的统一和不同汽车企业的生产参考标准较难在短时间内解决。在最近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表示支持研究和开发新的充电和功率交换技术,以及开发和应用车辆功率分离技术。权力交换的探索即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局面。

电池产品里面重金属元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是一个发展难题,尤其是三元电池中的锰、镍和钴等有毒元素。如果不经任何处理随意丢弃,不仅会破坏生态资源,还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除此以外,动力电池的循环再利用也将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回收利用后,能够加强原材料的供应能力,减少上游主要原材料的进口。因此,相关汽车企业应采取积极行动,增加电池的回收利用,充分利用资源。

四、 出口情况

2017 年至 2019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以乘用车为主,而其中大部分是微型低速电动汽车,其他车型数量不多。目前,新能源车在国外的销量有所增加。2020 年,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出口额为 22.3 万,表现良好。2021,新能源车出口超过 50 万台,继续加强。乘用车新能源普及率达到 40%左右,高于同期国内。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目前正处于加速向海外市场扩张的阶段。据中国海关统计,2021,中国出口数量排在前列的国家有比利时、孟加拉国、英国、印度、泰国、德国、法国、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和菲律宾。与上年同期相比,我国对这些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对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和泰国的增长态势尤为明显。中国新能源汽车对这些国家的出口总数达 42.4 万辆,占当年新能源汽车出口总数的 77.8%。总之我国新能源车的出口总体表现强劲,对欧洲方向的新能源车的出口数量增长迅速。

目前,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品牌打造、质量把控、动力电池等多个产业的布局具有明显的协同优势,这也是为什么 2021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业绩较好。2022 年,中国汽车出口总体规模将继续以较快的速度保持增长,中国新能源汽车将面临更大的海外市场,迎来更深度的发展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新能源   销量   产业链   中国   汽车产业   汽车技术   电池   我国   政策   汽车   系统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