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新方案-50家中国“灯塔工厂”领跑全球

在3月15日闭幕的“两会”上,“数字赋能制造业转型”也成为热门议题。不仅仅是顶层设计上,在企业的执行层面,这都已经成为当下正在演进的事实。

来源 | 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

文|本刊记者 蒋忻 景川

“当下,数字化转型已经渗透至各行各业,使行业的边界日益模糊;颠覆性创新将继续保持指数级增长,给企业开拓无限增长机会。基于数字底座,由使命驱动,能够韧性运营且注重人本体验的企业,是真正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他们将会赢在‘企业全面重塑’时代。”

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朱虹曾于2022年对数字化转型有如上表述。

而在3月15日闭幕的“两会”上,“数字赋能制造业转型”也成为热门议题。不仅仅是顶层设计上,在企业的执行层面,这都已经成为当下正在演进的事实。

可见,这种迫切性,不单单是制造业企业们应对市场竞争的手段,也成为了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过渡的最佳选择。

1月13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新增工厂18座,其中8座位于中国。至此,我国成为全球拥有灯塔工厂数量最多(含外资)的国家,高达50座,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在搭乘互联网带来的风口上,我国并没有落后,并涌现了影响全国、影响世界的互联网巨头;在迈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这趟工业4.0列车上,我们更应该勇往直前。

在粤港澳大湾区靠近腹地的正南方,有一处名为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全球最大的洗碗机工厂之一——美的厨热顺德工厂正坐落于此。

这座工厂年产量为600万台,销往全球145个国家。2018年至2021年,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助力下,该工厂营收提升61%、单位生产成本下降24%、交付时间缩短41%、研发时间缩短30%、缺陷率降低51%、温室气体排放下降27%。

这些成绩也被世界经济论坛(WEF)所认可。在WEF携手麦肯锡发起的全球“灯塔工厂(Lighthouse Network)”评选中,2022年10月,美的厨热顺德工厂入选。至此,美的集团的灯塔工厂达到5座,与富士康、海尔并列全国第一。近年来,“灯塔工厂”已被制造业企业视为工业4.0里的范本,而其中有关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评选细则也成为许多企业新建工厂、改造工厂的圭臬。

37.8%!中国“灯塔工厂”全球占比第一

“如果说机器设备的智能化替代的是体力劳动者,那么数据的自动流动替代的是脑力劳动者。”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根据阿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安筱鹏给出的定义:其本质,是在“数据+算法”定义的世界中,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按照该定义,企业要实现数字化,需要依赖数据和算法这两个基本要素。在传统的制造业生产中,“传统工具+经验决策”的发展模式也经历过信息化、自动化,每台机器、每个车间、每个工厂,每天都实时产生了很多数据,但彼时之间就像信息孤岛,不能实时互联。数字化的制造业工厂,会通过传感器、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构建一个数字世界,并通过“数据+算法”实现人、物理世界、数据世界的交互,构建智能经济的闭环。

而在大量的实践摸索中,“灯塔工厂”系目前全球比较受认可的、被视为成功案例的一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模式。那么,入选灯塔工厂的标准是什么呢?

从WEF给申请者们的《全球灯塔工厂自评表》(简称“自评表”)可窥一斑。自评表主要分为制造业调研、端到端关联价值链调研、可持续发展三个板块。比如在制造业调研中,共计有35项细化的考核内容,“数字化”“传感器”“人工智能”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数字化方面涉及的内容颇多,仅仅从使用工具方面来看,诸如数字化精益工具列出了3项,eKanban(电子看板)、eAndon(安灯系统)、eSpaghetti(意大利面条图);关键制造部件的定时定位系统(RTLS);自动在线光学检测来取代最终产品手动检测;物联网赋能的制造质量管理;利用混合现实眼镜指导操作员进行在线检查;扫描以替换并提高高成本三坐标测量仪的性能;远程生产优化平台

另外,WEF携手麦肯锡发布的《全球灯塔网络:续写工业4.0新篇章白皮书(2023年1月)(简称“白皮书”)》披露,灯塔工厂共计部署了139个用例,侧重单个工厂或端到端价值链。比如在针对单个工厂内部的项目中,总结了数字装配与加工、数字设备维护、数字化绩效管理、数字质量管理、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等5个板块的内容,如图表1所示,仅数字装配与加工这一项就涵盖了20个细分类目。

从以上自评内容及布局用例来看,这些具体工具、产品的出现,一是说明在供给端已经有成熟的解决产品或者方案;二从需求端看,这些新兴技术、工具已经在灯塔工厂中发挥出实际效用。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求索中,灯塔工厂的出现让制造业企业在前景光明但道路荒芜荆棘的世界中看到了一条清晰的路径。

研究其成功模式变得重要。我国的灯塔工厂情况如何呢?

今年1月13日,WEF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新增工厂18座,其中8座位于中国。至此,全球共计有132家工厂入选,分属于76家公司。从工厂所处国家来看,排名前三的是中国、美国和印度、德国,分别占比为37.8%、7.5%、4.5%;从工厂公司所属国家来看,排名前三的是美国、中国、德国,分别占比28.0%、26.5%、10.6%(图表2)。

具体看中国境内的50个灯塔工厂(图表3),地域上主要分布在16个省的27个城市中,其中江苏省以9个居第一位,广东省以7个次之。从行业来看,我国上榜的35家公司中,按照行业分类,排名前三的分别为电子(12)、家用电器(11),光电和汽车并列(3);15家其他国家公司在我国建厂入选的主要系消费品(6)、汽车(3)。某种程度上,这也代表了我国上榜企业在这些行业中已经具备匹敌世界的水平。比如家用电器行业,美的、海尔作为我国行业巨头,各自都有5家工厂入选。

以海尔为例,《白皮书》在针对2022年新入选的海尔合肥工厂有如下革新故事的介绍:“随着供应商网络的不断扩大,为了应对产品多样性、交付时间和产品质量的挑战,该工厂利用定制化的工业物联网平台,在供应网络、研发、制造和客户服务等领域部署了18个不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用例,旨在加速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和先进分析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最终将订单交付时间缩短了一半,并将现场缺陷率降低了33%。”

最终影响是,利用“工业物联网赋能的资源优化和供应风险预测”提升6%的按时交付;利用“设计故障检测加速与基于航空技术的优化”使质量故障损失率下降了75%等等。

根据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2全球电子家电品牌价值50强排行榜”,入选灯塔工厂的中国企业就包括美的(7)、海尔(15)、联想(17)和京东方(19)。可见,数字化对美的、海尔的重塑,助力其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量化的“灯塔工厂”,催动数字化转型

根据埃哲森2022年调查统计,近六成企业表示未来1-2年将加大数字化投资力度,其中计划大幅增加(15%以上)的企业占比为33%,同比增加11%(见图表4)。并且以2020-2022年为观察周期来看,对数字化投资增幅达到15%以上的企业占比在逐年提升,这意味着面对愈发复杂的宏观环境和挑战,数字化成为企业破局的“必选项”,这也逐渐成为共识。

而中国企业在数据化转型上的一大特色是对转型的投资管理更加精细化,转型策略趋于务实,期待“一分耕耘一分回报”。2019年关注直接投资回报的企业占比为57%,但到2022年猛涨至八成,同比上升了28%。

而这种“务实”也是导致很多企业还在观望,或者不知如何下手的根本原因。因此,尽管有灯塔工厂珠玉在前,也意识到灯塔工厂中很多“有用”的技术、工具,却苦于如何针对自己的企业量体裁衣而使计划停滞不前,甚至在过往的数字化转型中,很多企业也在试错,甚至遇到了瓶颈。

“哈佛商业评论”和“RFP公司”于2017年6月份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项目时,主要面临10大主要障碍(图表5),其中,无法快速实验、传统遗留系统、信息/数据孤岛调研占比均超过半数,成为企业面临的3个最大挑战。

就我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进程来看,目前与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整体水平较高,比如汽车、家用电器、奶制品、服饰。其实这从我国所属的35家灯塔工厂的行业属性也有所体现。这主要系由于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个性消费时代特征愈发明显,而对生产制造者甚至品牌方来说,实现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是战胜对手,跑赢时代的必然选择。因此,TOC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初期比TOB型的制造业要更为迫切,也更舍得做投入,直接效果也更显著。

比如阿里旗下的淘工厂①。淘工厂平台成立于2013年,成立初期定位为连结淘宝卖家和服装加工厂的贸易撮合平台。在1688上分布着很多生产性企业,天猫和淘宝的商家则需要寻找供应链,淘工厂正是诞生在这样的需求下,通过大数据和算法架起供需双方的沟通平台,将生产线转化为数据联网,通过销售到生产端的数据互通,实现制造的大规模高效协同,实现卖家和供应链之间的精准匹配。

如图表6所示,淘工厂打造的柔性供应链平台是通过供给和需求充分数字化后实现高效协同,从而达到整个制造到流通链条的效率最大化。供给侧,工厂把包括产品品类、工人数量、产能状态、以往客户质量评价、交货期等信息开放给淘工厂平台;需求侧,淘工厂通过数据进行海量线上中小品牌的需求聚类,对同类产品需求的淘卖家做用户画像。

随着平台上零售和生产供给侧大数据滚雪球式的累积,平台通过算法和建模可以实现淘卖家和工厂能力的精准匹配。淘宝卖家在淘工厂平台上发布零散的订单生产需求,淘工厂平台通过数据和算法分析平台上工厂产能的动态变化情况,从而进行初步的订单分配,然后由制造厂家决定是否接单。通过此操作,生产厂家可以同时接受多个淘宝卖家对于某品类的多个零散生产需求从而组合成一个初具规模的订单需求,实现规模化供给解决消费者碎片化的个性化需求的功能。

同时,这种以数据驱动的匹配方式正在向全价值链延伸。例如,与上游设计师资源的精准对接;数据共享驱动产能共享,使工厂在旺季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可及时获得其他工厂产能上的补位等。

汽车领域也不乏这样的案例。兰博基尼2018年为上市的全球首款超级SUV汽车Urus所筹建的智能工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新工厂首先研究了Urus的目标客户市场的需求和喜好,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份全面的智能制造战略。通过实现机器人、设备和技术工人间的无缝合作,工厂将虚拟世界和动态生产融合到了一起。每辆汽车都在自动导航车(AGVs)的引导下到达为其指定的工作岛。生产车间的每个角落都能实现即时的电子监测、数据收集和上传,工人既能在车间现场操控,也能用平板电脑实现远程工作。

正如当初互联网时代来临,所有行业都值得重新做一遍,实现“互联网+”,如今,“数字+”“智能+”也同样适用这句话。因此,在我国新基建逐步完善后,越来越多的TOB行业也加入到这场数字化转型的阵营中。比如在中航工业沈阳所,通过基于数字化并行工程的飞机研制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建立起了产品成熟度分级控制机制,也实现了数字样机对传统实物样机的替代;在宝钢、武钢等多个大型国有钢铁企业中,替代人工出钢操作,实现一键自动出钢,实现转炉出钢操作的自动化和无人化,大大提高转炉生产安全性;并且大幅加快出钢速度,缩短炼钢周期,已经成为现实

随着入选“灯塔工厂”的数量逐步增多,我国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也将愈来愈清晰。

数字化转型,促使内部管理发生剧变

那么,在多年的转型实践下,这些企业数字化留下的思考与总结有哪些?

一是数字化、智能化作为重塑制造业的方向不可动摇,对于管理者来说,必须坚定这一点,同时要向整个公司宣贯这样的意志。毕马威和阿里研究院曾提出了“五个核心问题助力CEO成功实现企业智能制造转型”,数字化、智能化作为一体两面,同样适用于此。具体如下:

您为什么要寻求改变?知晓原因是成功实现智能制造路径的开端。CEO应该对希望通过智能制造战略所达成的改变了然于心。这些改变可能小到具体操作端的变化,大到整个企业的转型。

您希望通过智能制造升级带来企业在绩效和价值上的何种改变?想清楚这个问题不仅可以将企业与其竞争对手区隔开来,而且可以帮助CEO在现阶段和未来选择最适合企业智能化升级的智能制造技术。

您认为企业智能制造战略的开展顺序是什么?了解路径的每一步有助于企业实现新产能和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您将如何实施和管理流程并战略性地跟踪其变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绩效和价值?信息透明化的治理架构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您所在企业在智能制造发展的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提供专业性强且跨部门的工作技能?人才挑战不再是人力资源问题,而是高层管理人员面临的首要业务挑战。

二是制造业企业需要一套指向清晰有效,衡量数字化转型水平的工具。在遵循“灯塔工厂”的细则外,本刊推荐埃森哲在调研研究我国大量制造业后推出的一套评价体系,即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这套体系采用满分为100分的评比制,主要涵盖主营增长、商业创新、智能运营三个板块。主营增长方面,主要考核数字渠道与营销、产品与服务创新;商业创新方面,侧重数字商业模式和数字创投与孵化;智能运营方面,注重考察智能生产与制造,智能支持与管控。具体细则内容见图表7。

而基于此,埃森哲发现,2022年我国进入转型领军者行列的企业比例为17%,与2021年的16%基本持平。尽管领军企业比例略微增长,但转型领军者的数字化优势进一步加大,2022年这一差距达到38分。

“转型领军者的优势来源于他们为企业的未来蕴育新机。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很多企业侧重现有业务的降本增效而暂缓了对未来的投资。然而领军企业仍坚定转型,全面投资创新能力的建设。通过对数字化转型指数模型指标的分析,我们发现领军者优势最大的指标都和创新相关:在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升级能力的表现是其他企业的8倍;新兴数字技术培育和积累是其他企业的近3倍;基于平台的研发能力表现是其他企业的2.3倍;在创新的快速落地、创新体验的交付上,领军者也遥遥领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领军者还积极促进内部创新创业,从员工潜力和组织协同的角度入手,鼓励创新迭代和业务开拓②。”

三是破除技术崇拜误区和认知误区,重视内部经营管理的变革。

对很多制造业的管理者来说,应用数字化技术、工具对生产流程、设备进行改革,生产效率和水平就会一蹴而就。这种误区正是对技术崇拜而产生的盲目、过激的信任。

另一种误区来自认知方面的偏见。很多管理者认为,数字化转型后,工厂就直接进入到“无人工厂”状态,但在很多服装、电子零部件等产线上,依然能看到大批量的手工工人,而数字化提高的是信息处理能力,优化的是供给关系,在最后的生产环节上囿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实现机器生产,定制西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也就是说,对于“数字化”的理解不能太过片面,它不仅仅代表着生产力的革新,也包括对生产流程尤其是生产前的需求对接、设计要求等的革新。其目的,在于重塑整个生产关系,实现人、机、物、信息、数据等数字世界、物理世界的良性交互,最终提升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变革一定会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产生颠覆式改变,对于管理者来说,除了要从思想上、战略上有强烈的认知外,必须以身作则,推进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是数字化转型对前置市场调研、反馈等带来高速、有效的信息,必然导致管理流程要更加敏捷灵活;另一方面,是必须对员工进行数字化的培训,不管是思想洗礼、理论知识灌输,还是操作技能。只有一线真正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工作便捷、效率的提升,才能最终实现人、机交互的质变。

事实上,在3月15日闭幕的“两会”上,“数字赋能制造业转型”成为热议的议题。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九牧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林孝发、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御风以及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管加工事业部元通(分厂)主任工程师李刚等等一批高管、一线带头人都纷纷献计献策。相比前两年的观望居多,从今年开始,“数字赋能”将有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绽放。

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期待它的到来!

①案例引用自《从工具革命到决策革命——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之路》,该报告由毕马威、阿里研究院发布。

②援引自报告《2022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灯塔   制造业   工厂   海尔   家中   需求   我国   数字   智能   数据   全球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