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不食 当品明前茶

明前新茶,芽叶翠嫩。

浮山五峰云雾茶茶汤清澈。

云雾缭绕间采茶工正忙。

位于高州市新垌镇明星村的茶园。

春雨连绵,万物滋养。

在高州市新垌镇明星村委会出瑞龙村的茶山上,一行行一垄垄的绿茶树在积累了整个冬天的养分后,一株株翠嫩的芽叶在春雨的滋养下,悄悄地抬起头来。茶农穿梭在茶垄之间,双指轻轻一掐,嫩芽便滑入掌中,然后投进竹篾编织而成的茶笼里,很快便装满了一筐。十多名茶农,一天就能采近300斤茶青。

而在根子镇浮山岭的高山茶场,采茶便没有那么轻松了。海拔超过650米,这里常年云雾缭绕,采摘平台围着的半野生的老茶树足有四五米高,采茶工人往往需要头戴斗笠、身着雨披在雨雾中沿着平台级级攀登而上,一名采茶工一天最多只能采到4斤茶青。

茶山采茶忙,茶桌品茗香。若说春天的滋味,春茶必占重要一席。清明节前后,高州春茶潮如约而至。

撰文:邱茜 摄影:李达

好茶不必远寻

春茶,一般是指由越冬后茶树在春天里萌发的芽叶而制成的茶叶。据说,最早出现于唐朝。“满瓯泛泛烹春茶”,唐代诗人刘叉在《冰柱》中这样说。而卢仝更是在诗中以“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来表述皇室对春茶的钟爱。自古以来,品春茶论春茶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留下不少传诵至今的诗句,茶文化也传承至今。

古人经营农事,以二十四节气来安排耕作,茶叶生产也是如此。春茶有头春、明前、雨前之分,不同节气的气候特点会导致茶树品种呈现出不同的特质。

而最受茶客追捧的明前茶指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明前茶芽叶细嫩,色清香绝,往往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一茬。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还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广东是全国重要的茶产区,茶文化已经沁入了广东人生活的点滴。而在高州,茶树的种植面积、产业规模虽不算大,但好茶品质佳、味道好。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垌茶;根子浮山野生云雾茶;云潭新华村三官山云雾高山茶;马贵镇周坑村三江顶高山茶……

不时不食。明前茶,是茶客绝不愿错过的春日好滋味。

泡一壶高州明前茶,细品春天的滋味。那生机盎然的绿,那清扬缥缈的香,那有微风、细雨、青草花果气息交织的明媚滋味。对于高州茶客而言,不必远寻,在家就能觅得这口弥足珍贵的纯澈甘甜就是最大的幸福。

新垌茶种植面积超千亩

春日,走进高州市新垌镇出瑞龙村,茶香四溢。这里家家户户种茶制茶,村道旁、稻田边、山岭上随处可见或大或小的茶园。沿着村道蜿蜒而上,穿过一段狭小的小道,满山的茶园豁然开朗。

邓炬烽正带着儿子邓志涛和工人一起采摘青茶。十指翻飞的采茶人与绿意盎然的茶园,一同构成了生机勃勃的春景。

新垌绿茶以青绿油润、馥郁芬芳、甘醇清澈而闻名。出瑞龙村祖祖辈辈都种茶、制茶。据悉,新垌茶以绿茶为主,历史悠久,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已经开始种植,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数百年间,这里的茶业跌宕起伏,曾享有盛誉,也曾几乎消亡。20世纪80年代,新垌茶重新迎来了发展热潮,2014年,更是取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路传承发展至今,如今种植面积已超1000亩。

“春节前开始就订单不断。”邓炬烽是远近闻名的老茶农,近两年,邓炬烽加大投资力度,一方面不断扩展种植面积,一方面购入了现代化制茶设备,产能更上一层楼。如今,种植面积超过500亩,去年产量超过15000斤,成为了当地较有影响力的茶品牌。

而村中,除了有邓炬烽这样的制茶大户外,还有像朱姨这样的“小作坊”。朱姨家种的三亩新垌茶,近日也开摘了。早早地她便与丈夫把茶摘了回来,然后马不停蹄地开始制茶。

与规模化的茶厂不同的是,朱姨仍在用传统方法制作绿茶。茶青在大锅中快速翻炒,抛、撒、抖,手法娴熟,随着水分蒸发,茶香扑鼻而来。

朱姨家每年产200多斤绿茶,都是熟客年年下单预订。“别看我们是小作坊,但都是持证制茶的呢!”村中四十多户“小作坊”由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统一管理,确保品质如一。

“村中不管大户、小户价格基本统一,保证品牌美誉度。”邓志涛介绍,村中出产的新垌绿茶按照等级不同,市场价格150至700元一斤不等。

浮山岭高山云雾出好茶

在根子镇浮山岭海拔650米处,云海翻飞,浓雾重重。山顶的春风仍带着凛意,吹来一阵白雾。数分钟后,雾气稍稍散去,高高的采摘架上隐约看到数名头戴雨笠、怀抱茶篓的采茶工忙着掐尖儿,还未来得及看清,浓雾又至,再次“淹没”了采茶工忙碌的身影。

这是一个被世人“遗忘”了60多年的高山茶场。据茶农林锦介绍,这800亩茶树种于20世纪50年代,曾因道路不通、管理困难、运输不便而丢荒。

这800亩的茶树生长在海拔近700米高的浮山岭,常年享受着云雾的浸润和滋养,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完全无人工干预地自由生长,过去这里最矮的树苗都超过5米,最高的曾接近10米,变成了受天地滋养的老茶树。

2020年,这一资源再次被挖掘,经过适度矮化后,茶树仍有3.5米至5.5米高,且树冠大而密,于是围绕老茶树搭建采茶平台方便采茶。

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林锦十分珍惜茶园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于品质更是苛刻。坚持零干预野生种植,制茶要求高,只取“一芽一叶”,再加上采摘难度大,浮山五峰云雾茶的产量不高,每年产量仅为2000斤成品茶。

随着热水注入,徐徐轻晃茶杯,看茶叶在水中旋转舒展,茶汤逐渐变绿,清澈明净,芳香顺着热气扑鼻而来。浮山五峰云雾茶带有高山特有的芳香,回甘绵长,数小时仍齿颊留香,且经久耐泡,形态优美。“一是气候,二是野生状态,这两点造就了不凡茶品。”谈起自家茶,林锦掩饰不住地骄傲。

“市场售价虽然高至1600元一斤,但受产能和成本影响,也没有什么赚头。”这也让林锦有了“幸福的烦恼”,“下一步,我们希望乘借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东风,发展集观光、科普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高州自然禀赋优越,像浮山五峰这样能出好茶的地方也有不少。比如,云潭镇三官山、马贵镇三江顶等,足以让茶客神往。

一口明前茶入喉,味蕾醒了,昏寐散去,心神清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浮山   高州   高山   茶农   根子   春茶   茶树   茶园   云雾   绿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