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聆听穿越千年的水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吐鲁番市高昌区恰特喀勒乡拜什巴拉坎儿孜村,73岁的老人斯肯旦·卡德尔(右)给孙子讲述着自己小时候修坎儿井的故事。

在高昌区亚尔镇,村民取坎儿井的水喂羊。

在亚尔镇,居民在一处坎儿井出水口取水。

在吐鲁番坎儿井乐园拍摄的坎儿井出水口。 新华社记者 丁 磊摄

位于高昌区葡萄镇戈壁滩上的坎儿井竖井景观。

葡萄镇一条坎儿井的出水口白鹭湖犹如一块美玉扮靓乡村。 蔡增乐摄(人民图片)

1963年,新疆吐鲁番群众在整修坎儿井渠道。 新华社记者 武纯展摄

游客在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参观游览。 新华社记者 丁 磊摄

位于天山南麓的新疆吐鲁番年均降水量只有16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素有“火洲”之称。为减少引水过程中水分蒸发损失,吐鲁番古代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开凿了地下坎儿井。天山雪水流淌在坎儿井,滋润着这片干旱的土地,滋养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

坎儿井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河”,由竖井、暗渠、明渠和蓄水池(涝坝)组成,是荒漠地区利用地面坡度无动力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特地下水利工程。新疆的坎儿井总长度曾达到5000多千米,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多年来,当地政府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对坎儿井进行掏捞、加固、改造、延伸等保护工作,并协同水利、农业、文物等部门,不断探索和丰富保护坎儿井的宝贵经验。

如今,坎儿井不仅仅是灌溉农田、孕育绿洲的生命之井,也已成为当地一张响亮的名片,在促进吐鲁番经济、文化、艺术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4月08日 第 08 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坎儿井   吐鲁番市   吐鲁番   万里长城   暗渠   竖井   天山   出水口   新疆   葡萄   千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