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人民是怎么把国家带进坑里?从摇篮到坟墓,坟墓未到国家已衰

激情四射的球场绿茵,热情奔放的桑巴舞者,这是很多人印象中的巴西。

巴西以足球让世界记住了它,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足球天才。

例如罗纳尔多、罗比尼奥、巴普蒂斯塔等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一些新闻媒体上看到介绍广阔的热带雨林,丰富的自然景观与资源,完善的教育、医疗保障制度,令人艳羡的社会福利,甚至比欧美的发达国家还要舒适,简直可以说是人间天堂,似乎在巴西的人们天天吃喝不愁,工作想做就做,生病了国家全程报销,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那又为什么说巴西人民把国家带进了坑里?甚至于说巴西现如今已经走到了坟墓的边缘?

从开始工业化到“巴西奇迹”的产生

巴西国土总面积850多万平方公里,乍一看没有中国大,但也位居世界第五。

由于地处热带,巴西还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物产资源十分丰富。

可以说地大物博的巴西拥有着充分发展的资源与潜力,然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巴西的领土上鲜少出现战争的硝烟。

我们知道,两次世界大战几乎席卷了全球,却唯独放过了南美洲这块“乐土”,而巴西在这块乐土上闷声发大财,在别的国家都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巴西却偷偷发展,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1930年代,巴西就开始了工业化的道路

由于巴西一直以来的经济发展缓慢,收入水平极低。

1945年,瓦加斯总统上台,实行经济政策转型,采取经济开放和产业化政策,并通过制定劳动法律来保护工人权益。

随着巴西政府推行的这些改革,巴西的投资大幅增加,为奠定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打下坚实的基础。

巴西政府还成立了国家发展银行,为国内企业提供生产资金和长期贷款,促进国内工业化的发展。

此外,巴西政府也推行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如加征关税和限制进口等,在保护国家工业化的同时鼓励外商直接投资。

这些政策措施为巴西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然而由于巴西政坛局势不稳定,工业化的道路还是受到了多方阻碍。

而直到1964年,巴西发生了军事政变,民选政府被推翻。

军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对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确保国内的企业,商人拥有绝对稳定的经商环境,并且制定了多种政策把资源向企业倾斜。

巴西经济奇迹时期,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推动经济发展。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投资力度,通过对工业和农业等领域的投资,提高了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并带动了巴西全国性的产业发展。

其次,政府大力引进国外资本和技术,进一步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巴西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梅迪西总统的领导也为巴西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提出了第一个全国发展计划,政策布局对标发达国家,提出了以中心带动边缘的政策,以率先发展的圣保罗州等地区为龙头,成功使得其他落后地区得到发展。

在这个阶段,巴西的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之一。

羽翼未丰便“去工业化”

然而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呈现出自由化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巴西政府觉得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在上世纪80年代实施了去工业化举措。

但这一措施造成了巴西经济增长的不稳定,使其主导产业变为传统服务业,重心偏离了制造业领域,导致经济主导地位的削弱。

在国家债务危机和通货膨胀压力下,为了摆脱失控的通货膨胀和发展市场经济,巴西政府开始实行开放政策,即放弃保护制造业,鼓励外资进入服务业。

政府为了实现这一计划,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降低关税、取消出口补贴等。

这些政策使得巴西的制造业竞争力下降。

虽然巴西政府的去工业化举措在当时被认为是治理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的良策,但其长期来看却导致了巴西经济的空心化和萎缩。

首先,去工业化举措导致巴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制造业比重下降,而服务业的比重增加,这导致巴西经济主导地位的削弱,信心下降。

减少了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导致工业产值低回报,缺乏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成本迅速上升。

时,现代科技的应用对于传统服务业部门的影响也较小,因此,服务业的产值增长不足以弥补制造业的下降。

这样形成的经济结构变化使得巴西的经济空心化,增长步伐不稳,遇风险容易折损。

其次,去工业化导致大规模失业。

尽管巴西具备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制造业的萎缩导致失业率上升。

其次,从农业析出的大量劳动力无法在正式的制造业部门实现就业,这使得社会环境进一步恶化。

此外,去工业化还导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巴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日益激烈。

巴西的制造业在当时已经处于萎缩状态,使得巴西产品无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产品抗衡,从而失去了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然而麻烦却远不止这些,巴西经济转型以失败告终,但之前政府许诺的高昂的社会保障福利却并没有因此而下降,巴西人民还沉浸在自己是发达国家的“美梦”里。

以至于不与国家一同进退,反而因为社会保障的“兜底”,不思进取好逸恶劳,一步步把巴西拖进了坟墓。

支撑不起的社会保障制度

作为世界上社会保障制度最庞大的国家之一,巴西政府通过推行免费医疗、免费公立教育以及高昂的养老金、退休金等措施,旨在改善其公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巴西人民的幸福度。

这也确实在前期为巴西人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天堂”,堪比婴儿的摇篮。

然而随着时间的增长,过于发达的社会福利制度与巴西的经济情况不匹配,民众不寻求改变,竟一步步把巴西引向了坟墓。

首先,免费医疗导致公共医院人满为患、医生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和穷困落后地区,卫生设施已经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使得就诊排队时间变得异常漫长。

这就导致了公民未能及时、准确地接受医疗服务,且未能得到满意的治疗结果。

免费医疗使得私人医疗机构萎缩,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私立医院需要通过捐赠、自有资金以及商业保险来维持其运作,导致私人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质量都受到限制。

2019年,根据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给出的全球医疗调查榜单中,全球医疗质量排名巴西只有96位,甚至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在教育方面,巴西同样实施了免费公立教育的政策。

尽管政策的初衷是促进教育机会平等,并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但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太好,民众并没有学习知识的欲望和动力,以至于在巴西找一个合格的电脑打字员都很不容易,大家都觉得反正有政府给他们养老呢。

在巴西最幸福的当数老年人了。

据美国《世界概况》显示,2014年巴西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约为7.3%,25岁至64岁人口占51.3%,因此到2050年,巴西老龄人口预计会达到30%。

据统计,巴西有近百万退休公务员享有养老金,养老金支出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 并且巴西养老金的赤字大约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加,由此预测2050年养老金占GDP比例将猛增到约12%水平,按这个趋势,巴西经济负担很大。

随着巴西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金系统将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金短缺的问题。

如何合理、有效地运作养老金和退休金制度,提高其可持续性,成为巴西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而拥有着如此超前发达的社会保障制度,巴西人民自然不想劳动。

这是巴西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由于福利措施相对完善,人们可以依靠政府提供的免费医疗和教育服务,以及高额的退休金和养老金,从而减少劳动的需求。

此外,在巴西的劳工法中,工人的权益得到了充分地保障,使得劳动者更加倾向于选择休息或者罢工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巴西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产业结构的不完善。

没达到物质资源的充分发展,人人只想享受不求劳作,自然政府的财政支出越来越庞大。

国家改革遇到的民众阻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的出现,巴西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渐面临不可持续的局面。

因此,政府开始着手进行改革,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改革面临着很多阻力。

首先,巴西的社会保障制度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成为了一种传统和习惯,许多人依赖于这种形式获取生活保障。

因此,改革可能会削弱保障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使得许多人感到恐慌和不安,并对改革提出反对意见。

其次,改革也面临着来自利益集团的反对。

巴西的社会福利体系涉及许多利益集团,如养老金公司、公共服务部门和工会等,这些集团会受到改革的影响。

他们通常拥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并与政府和立法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因此能够施加巨大的压力,以保护他们的权益和利益。

这种利益集团的反对可能会导致改革被拖延或失去动力。

社会的文化和态度也对改革产生了一定的阻力。

在巴西,有许多人认为社会福利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也就是说,他们默认应该享受基本福利,而且对为这些公共福利支付更多的税款并不愿意。

因此,其反应和拒绝可能会使改革的目标和内容受到限制。

巴西财政紧缩措施引起的社会抗议也是层出不穷。

如果政府大幅削减福利预算,那么将会导致丧失大量的选民支持,失去政治资本,难以保住权力。

在过去几年里,巴西已经出现了多轮抗议活动,反对政府实行的财政紧缩政策,特别是对公共福利的削减。

这些抗议活动已经引发了政局不稳的风险。

最后,福利制度改革涉及制度安排的重大调整,因此需要建立新的制度框架和执行机构。

要让这些机构发挥作用,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和资源,这意味着政府需要增加支出,拓宽财政赤字,从而导致更多的财政压力。

如果政府难以承担这些成本,政府可能无法实现福利改革,也难以维持对现有福利制度的支出。

从天堂到地狱,从摇篮到坟墓,巴西政府带领巴西人民先是致富,后又转型失败自掘了坟墓,而巴西人民如果不同政府一起改变,终究会一步步把巴西拖向坟墓,使得巴西最终衰败凋零。

而想要避免最终的惨剧,如何进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巴西的福利制度改革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政府需要制定出全面、协调、切实的方案以应对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和阻力。

在此过程中,与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是非常重要的,以保障社会公正和国民福祉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人民网:巴西 高福利透支经济活力

Logistics in Brazil - DHL Logistik Archive.存档日期2012-07-24

人民网:全面认识西方“福利陷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巴西   坟墓   国家   养老金   摇篮   制造业   福利   政策   医疗   政府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