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必须熟知!六类儿童慢性咳嗽的鉴别诊断

咳嗽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射,是呼吸道的一种防御机制,可将气道中的一些废物排出。咳嗽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刺激都可能引起咳嗽,这种刺激或恶性病变若长期存在或反复刺激就可能造成慢性咳嗽。慢性咳嗽一般定义为持续4周以上的咳嗽,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健康问题,其评估非常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果存在相关基础性疾病容易出现漏诊、误诊和治疗不当的情况。因此,儿科医生对慢性咳嗽的正确认识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

许多病原菌如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杆菌(结核杆菌、百日咳杆菌)、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感染之后都可能会破坏呼吸道上皮细胞,使气道反应性增高或气道下的咳嗽感受器暴露等,这些都可能引起儿童慢性咳嗽,且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诊断标准:起病前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史;咳嗽呈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白色黏痰;病程为亚急性(6~8周),少部分慢性病程(8周以上);胸X线片检查无异常;肺通气功能正常;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正常,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感染性迁延性咳嗽有效),病程自限,能自行缓解(排除其他引起咳嗽的病因)。咳嗽通常具有自限性。如果咳嗽时间超过8周,应考虑其他诊断。

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需要给予止咳药物对症治疗。气道抗炎症治疗是关键,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治疗效果良好,也有一些患儿可自行缓解。其次,也需要进一步地明确病因,针对性地处理。呼吸道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如果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者病毒性支气管炎,并没有特效的处理方法。但是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者细菌性支气管炎,一般需要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而肺炎多为细菌性感染,多数也需要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咳嗽变异性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在大龄儿童中比较常见,占20%~25%。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为咳嗽>4周,咳嗽特点是运动后、夜间尤其是后半夜冷空气或是刺激性东西会使咳嗽加重。患儿大多为过敏体质,对食物或环境过敏原过敏,或者患有湿疹、过敏性鼻炎等。

诊断标准: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以干咳为唯一症状的支气管哮喘特殊类型。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及辅助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过敏原检测等,同时排除其他原因的慢性咳嗽,一般即可诊断。

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在临床上没有感染征象,普通的对症止咳及抗生素治疗无效。该病应按照哮喘进行治疗,吸入糖皮质激素及口服支气管舒张剂效果良好。一般疗程3~6个月,甚至更久。治疗疗程因人而异,要根据当时的季节及孩子的身体状态决定。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也称鼻后滴漏综合征),是上气道疾病中鼻腔分泌物通过鼻后孔向咽部倒流引起的咳嗽,是最常见的湿性慢性咳嗽。咳嗽以夜间、晨起时居多,早晨起床后的有痰咳嗽最为明显,多与鼻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有关。患儿一般表现为咳黄脓痰,有脓鼻涕,并有缩鼻、鼻痒症状。有些患儿并不流涕,鼻涕倒流经后鼻道流入咽后壁,咽后壁受到刺激后引起反射性咳嗽,因此患儿需要经常清嗓。

诊断标准:患儿有鼻炎、鼻窦炎、咽炎等基础疾病史,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伴有鼻后滴流感。针对鼻病、咽喉疾病治疗后咳嗽缓解。检查时可有腺样体增大、鼻窦区有压痛,咽后壁呈鹅卵石样,可见咽后壁黏液样物附着,X线平片或CT片可见腺样体肥大、鼻窦炎相应改变。

治疗:控制炎症是关键。如果是化脓性鼻窦炎,需要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每日冲洗鼻腔,再使用糖皮质激素喷鼻,同时辅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口服。鼻部病变消除后,咳嗽症状可随之消失,疗程一般4~8周。鼻窦炎在冬季容易反复,注意保暖也是关键。

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

患儿咳嗽为湿性咳嗽,持续4周以上,疾病初期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咳嗽不剧烈,表现为喉中有痰,体位改变后可加重(如睡下时或晨起后)。咳嗽以单声咳嗽为主,全身症状较少见或较轻。患儿大多在2岁以内,婴儿居多。

诊断标准:胸片正常,高分辨CT可见支气管壁增厚,血常规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升高,痰培养以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多见。

治疗:抗菌治疗有效,疗程一般为2~4周,少数患儿疗程需要6周。

气管、支气管异物

患儿多有异物吸入史,或者突发性呛咳史。异物坠入一边支气管后被黏液包裹,逐渐产生炎症,患儿随后出现慢性湿性咳嗽。多见于学龄前儿童,1 3岁的儿童好动、好奇、爱吃,故而容易发生支气管异物。临床中遇到咳嗽迁延不愈,并且反复同一个部位发生肺炎的患儿,应该高度警惕支气管异物的可能。

诊断标准:根据患儿异物吸入病史及典型呛咳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大多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治疗:及时取出气道异物是治疗关键。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胃食管反流也可能是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胃食管反流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是正常的清况,健康婴儿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40%~65%,出生后1~4个月为胃食管反流的发生高峰期,1岁时多缓解。

诊断标准: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没有特别的临床特点,症状大多出现在饮食后,真正确诊需做24 h的pH值监测。

治疗:可以通过服用抑制胃酸和消炎的药物治疗。

特别提醒:对于慢性咳嗽的治疗,需要先诊断性治疗1~2周。如果治疗效果明显,再敲定治疗方案。对于疗效不佳的患儿,应重新评估治疗方案。所有患儿均需密切随访,坚持评估-随访-再评估。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等. 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J] . 中华儿科杂志, 2021, 59(9): 720-729.

文、排版丨卢璐

编校丨王申冲

审核丨邢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变异性   儿科医生   鼻窦炎   上呼吸道   食管   异物   疗程   支气管   肺炎   哮喘   症状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