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感想之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中国军号


印象中,非洲是原始、狂野、危机、神秘的代名词。读过三毛的《撒哈拉故事》,禁不住对撒哈拉的一次次奇思妙想。它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命存在的土地之一,却能看到最灿烂绚丽的星空,穿越起伏的沙丘,走访原始的非洲部落,在绿洲集市上寻宝,是多少人心向往之的诗和远方。看过《沙漠之花》,了解到非洲部分国家对女性残忍实施割礼的现象。正因为它的原始,尚有很多封建古制未被世人揭开面纱,这片炽热的土地又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读过柏瑞尔﹒马卡姆的《夜航西飞》,那是一个美丽又引人遐想的故事。这个最原始而又放荡不羁的地方怎能不迷人,它诱惑地躺在世人的面前,却也因此引来了无尽的冲突与伤戮,关于资源的争夺战在这片土地上从未停止。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思绪回到一年前的今天,那时的我刚刚踏上非洲那片红土地,尚且还在适应环境,便匆匆迎来了虎年春节。有限的时光迫使我珍惜当时所经历和见证的一切,去书写即将展开的维和画卷,而从走出瓦乌机场的那一刻,便也开启了我对维和这段经历深深的思考。

尘土飞扬的基地里,没有什么鲜艳的颜色,飘扬在中国二级医院上空的国旗便显得格外醒目。看似生硬的搭配,却能让人处处感受到其必然性,当地人从不吝啬他们的热情,将大拇指送给我们这群“外来者”,而最欣慰的时刻,便来自于病人离开医院前的那句称赞。担任门诊部护士长的这一年里,门诊的工作繁琐而沉重,新冠疫情无疑在我们与瓦乌之间立起了一道厚厚的屏障,每当脱下厚重的防护服,身上的汗水在烈日下炙烤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格外复杂。我们的医疗条件与国内相去甚远,但对于非洲人民和远离他乡的联合国工作人员来说,却足以解燃眉之急。而我更深刻感受到的,是每一名病人迫切地想要与外界建立的心灵上的联系。无论来自哪一个国家,无论肤色,无论性别,每个人都在这片土地上用力地阐释着人人生而平等。我不禁思考,我们能为这片土地上留下点什么,难道仅仅是一面国旗吗,显然不是,是希望。有多少非洲人民在贫穷、战乱、疾病中挣扎,又经历了多少国家在这里安营扎寨,但我想他们更需要的是朋友般平等的对待和不被这个世界抛弃的希望。门诊是医院与外界的窗口,我一直坚持,向每一位病人展现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对于这片土地的人文关怀,以此释放最大的善意,因而每多接诊一名病人,我内心的欣慰也因此更多一点。

中国维和部队则是世界观察和了解中国的窗口,维和一年,我们不乏与外军交流、与各界接触的机会,每当这个时候,我们迫切地希望将中国的文化、我军的特色作以最精湛的展示,作为护士长,每一次的介绍与讲解,都让我深深感受到联合国等外界对CHINA的好奇与向往,尤其当发现有不少的国外友人都有过在中国留学的经历时,我倍感自豪。但每每如此,我也在思考,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能做的其实还有很多,我们的路还有很长,首先要冲破的关卡便是语言障碍。作为军人,我们在部队接受了精良的训练和教育,作为医护,我们的技术可谓精湛,但众所周知,中国的维和官兵,整体外语水平偏低,普遍不具备自由交流表达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声音有时还存在着说不出、传不开的现象,因此,在维和这个窗口环境下,具备良好的外语素质是基础,而提高外语交流能力,是我们众多对外交流措施的第一步。一个水准再高的医生,如果语言不通,面对再简单的病情,也是无计可施,更重要的是,无论从专业上还是思维上,我们维和官兵需要通过语言打开自己的视野,用开放的思维去接纳和融入世界大环境,这是新时代对中国军人提出的更高要求,维和场更是竞技场,展示好我们的大国形象,我们任重而道远。

护士节之际,有幸认识圣玛丽学院的印度修女格蕾丝,她像是一个和平白鸽般的存在,三十多年前,她千里迢迢离开家乡,来到瓦乌,在这所助产学院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为当地无数的孕产妇带来了福音,而她本人也亲历了瓦乌三十年间的点滴变化。几十年来,中国维和部队在这里援建学校、筑路修桥、交流捐赠,而她口中的称赞,便是中国形象最好的代言。来自全世界的军人、雇员、志愿者等各类人员,怀揣着各自的信仰,在这里履行着共同的使命。在为中国所做的功绩骄傲和自豪的同时,我更加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要做的,便是立足本职,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当好新一代的守业人,守护我们为之奋斗的信仰。这份信仰,来自中国价值、中国方案、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正如张维为教授所说“中国人一出国就爱国”,维和官兵“一出国就更爱人民军队”,正是因为我们的维和官兵身在海外,在全球大熔炉的洗礼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民军队不愧是一支有灵魂、有内涵、有温度的军队,对我军性质、宗旨、优良传统等厚重红色基因有了更深刻理解和感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更加充满信心。当然,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外军专业、严谨等优秀特质也深深感染激励着像我一样的维和官兵,促进了我们的不断反思和自我完善。

在异国他乡危机四伏的陌生环境,来自不同国家的维和官兵们同带蓝盔帽,他们凭借着过硬素质克服重重险阻,突破语言关、适应艰苦环境,圆满完成各自的任务。在这里,无论是哪一面国旗,旁边屹立的都是同一面蓝旗,这抹蓝色,像纽带一样跨越种族、跨越利益,将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正因为是一个整体,面对仍在全球不断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任何国家都逃脱不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命运,那一枚枚蓝色口罩足以表达我们积极作为的决心。一次维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一段经历,而是怀揣着对这个世界的憧憬来探寻生命的万般可能。

当看到难民营瘦削的儿童时,我不禁感叹生于华夏,何其有幸,当我们在和国内的亲人讨论晚饭吃什么的时候,在非洲这片土地上,人民还在为温饱问题苦恼,同时也有不计其数的地球人在为这世间的苦难奔忙。在那片土地上,我们看到了太多不同的色彩,万般颜色汇成世间百态,当看到每一位被疾病困扰的病人绽放出笑容的那一刻,便是人世间最值得,愿每一个美好的生命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不必再苦苦寻觅何以为家。

观万家灯火,忆维和时光,却已恍如隔世,强烈的反差不断提醒着我此番经历的意义,我始终坚信,只有走出国门,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外面的世界,而中国,只有走向世界、接纳世界,才能真正融入世界并独领风骚,描绘出和平画卷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作者:徐春娜)

(中国军号出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中国   撒哈拉   非洲   这个世界   官兵   国旗   感想   病人   环境   故事   国家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