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南洼村

初知南洼村,缘于癸卯之年,孟春时节,走进穆村古镇数字村史馆,听随行好友特意推介;初识南洼村,缘于我在参观穆村古镇数字村史馆后,专程驱车走进王家沟乡,走近南洼村。一座古村落,隐藏于黄土高原大山深处,建筑于黄土沟壑两侧,随山就势,错落有致,古色古香,清净典雅。一排排、一幢幢由四合院或三合院组成的古建筑群,极具视觉冲击力,仿佛步入世外桃源,整个村落就像一本娴静而孤独的书,写满了沧桑岁月的文字,勾起了美好乡愁的记忆......在此,我看到的是精品,感到的是震撼,想到的是震惊。

—— 题 记

南洼村,位于吕梁市柳林县城西北处,西王家沟乡西南缘,王家沟村南2.5公里处。据史料记载,南洼村于大明洪武七年(1381年)建村,距今彰显了642年之悠久历史。据《吕梁地名志》记载,因南洼村居住在阳洼里,故名。2002年村组撤并后,该村辖沙咀头、李家梁自然村。2012年12月,全村有耕地1000亩,人口1150人,1998年编印《南洼村志》。

南洼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属西北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临黄河东岸,与碛口相连,介于墚峁沟壑与河谷阶段地间,墚峁沟壑溛塌为其地形的基本特征,可谓黄土高原农耕文明的缩影,自古素有九窊十八塌五墚二圪垯之称。相传,从明洪武七年(1374年)族祖在此筑二孔窑洞伊始,从此繁衍生息,人丁日渐繁昌。到了清嘉庆年间,村里一些有识之士跑到碛口古镇经商做买卖,鼎盛时村里人从商者多达30余家。在漫长的岁月里,一代又一代南洼人靠辛勤劳作,艰辛经营,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之农耕生活。后来一些商人在经商发达富裕后,便回到村里大兴土木,兴建了属于自己的一处处四合院、三合院,日渐打造了100余处四合院、三合院,最终使南洼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较大型村落。据了解,该村现存有54处古庭院,大多保存完好,成为黄土高原农耕文明的缩影。这座小山村因建筑宏伟壮观,大院林立,屋檐相续,街道整洁,灰楼瓦厦,旺气腾腾,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人称“小北京”。

2010年,南洼村有16处院落被公布为柳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1月,南洼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1月,南洼村入选第五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19年1月,南洼村入选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此行,我们一行3人从柳林穆村古镇出发,驱车前往南洼村。全程35公里,途经248省道,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行进,穿山沟,爬山梁,翻山越岭,大约行使50多分钟,爬上一座山梁,便走进了南洼村。站在村子制高点,俯视南洼村,最触目惊心的是,山凹里铺陈了一幅古色古香,错落有致的古民居建筑群。信步走进村中,随性观赏品读,方知这些老庭院既有典型的黄土高原建筑风格,又兼具明清时代的建筑特色,漫步于一排排、一幢幢的四合院、三合院,这里留下了南洼村人辉煌的历史见证。据当地村民介绍,村里现存54处古庭院,有的完好如初,有的残垣断壁,还有的芳草萋萋,,一片凄景,幸好大多古建保存完好。这些民宅依山而建,很多房屋具有明三暗五之建筑风格,彰显了黄土高原民居建筑之地方特色。

据了解,早在大明洪武初年,南洼村祖先移民到此,首筑二孔窑洞定居,取名南洼。后因距离碛口古镇较近,许多村民跑到去经商做买卖,日渐生意兴隆,五谷丰登。而在富裕之后,大多南洼村商人不忘回到村里大兴土木,营建房屋,光耀门楣。观赏中,我发现村落古建集中于旧村,而且几乎无新式建筑参杂其中,且很多院落都完整地保留了昔日原貌。如今,旧村里还有村民居住,生活气息浓郁,加之邻近碛口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交通便利。村境内山峦起伏平缓,无临崖险路,距离沿黄旅游公路仅2.5公里,大巴车可进入村中,为乡村文旅开发提供了良好条件。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南洼村将古村落、古建筑修缮保护和文化生态、自然生态修复有机相结合,让古村落日渐“焕新”,使得传统古村落在保护中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美丽乡村振兴。

观赏传统古村落,品读民宅古建筑。据《吕梁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记载,南洼村有1-13号民宅,还有77号、113民宅,由此推断,古村落至少有100多处民宅,准确数字不详。综观南洼村古民宅建筑,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依山设建,随山就势,错落有致,古朴典雅;二是古建创建人及创建年代不详,但现存主建结构为清代风格;三是古建布局大多以四合院、三合院为主体,一般中轴线建有正窑、倒座,两侧分别建有北窑、大门、马棚等;四是古民居窑洞一般为拱券砖砌窑洞,大门为砖券拱形门洞(圆形或方形)随墙门,外出为单檐悬山顶抱厦,或单坡硬山顶等造型;五是一般门额上有石碣,如“福寿康宁”、“积德昌后”、“裕本敦伦”等。

在此,让我们一起品读其中几处民宅建筑:

南洼4号民宅,位于南洼村中,坐西向东,东西28.75米,南北宽25.69米,占地面积738.59平方米。创建年代及创建人不详,现存建筑主体结构为清代风格。分南北两院,北院中轴线上仅存正窑,北侧有厢房(仅存三间,进深二椽,单坡硬山顶),东北角有大门;南院中轴线上自东向西有马棚(顶部已坍塌,仅存大门、门额上阳刻“务本敦伦”),南侧有南窑(砖砌拱券窑洞三孔)。南北两院的正窑均为三孔砖砌拱券窑洞,这六孔窑洞同时砌筑,正中有台阶能通往正窑顶部。窑额设挑檐,单坡硬山顶,槅扇门窗。北院大门为砖砌拱券过洞,前设插廊,面宽一间,进深一椽,单檐硬山顶,板门2扇。

南洼村5号民宅,位于南洼村中,坐北向南,东西长32.27米,南北宽28.18米,占地面积909.37平方米。创建年代及创建人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属三合院落布局,中轴线自南向北有大门、月门及正窑,东侧有东窑(五孔砖券拱券窑洞),西侧有西窑(五孔砖券拱券窑洞)。正窑为五孔砖砌拱券窑洞,窑额设挑檐,进深一椽,单坡硬山顶,槅扇门窗。

南洼6号民宅,位于南洼村中,坐西向东,东西长30.55米,南北宽23.12米,占地面积706.32平方米。创建年代及创建人不详,现存建筑主体结构为清代风格。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自东向西建有倒座、二进院门、正窑;北侧自东向西有大门、一进院北窑、二进院北窑;南侧自东向西有一进院南窑、二进院南窑。正窑为五孔砖砌拱券窑洞,前设插廊,六抹槅扇门、槅扇窗。二进院北窑及南窑均为二孔砖砌窑洞,窑前有插廊。二进院大门为砖砌拱券门洞,单檐悬山顶,门额上题记被泥覆盖。

南洼村8号民宅,位于柳林县王家沟乡南洼村中。坐西向东,东西长22.8米,南北宽18.45米,占地面积420.66平方米。创建年代及创建人不详,现存建筑主体结构为清代风格。四合院落布局,中轴线现存倒座基址、正窑,南北两侧为厢房、大门。正窑下部为砖砌台基,高0.6米,为四孔砖券拱券窑洞,窑洞入口设置槅扇门、槅扇窗。大门为砖券门洞,后有插廊,进深三椽,单坡硬山顶,板门2扇,门额上有石碣1方,阳刻“福寿康宁”。

南洼村11号民宅,位于南洼村中,坐东向西,南北长20.42米,东西宽18.11米,占地面积369.81平方米。始建人及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建筑结构为清代风格。四合院落布局,中轴线自西向东建有倒座、正窑,两侧分别建有南厢房、北窑、大门。正窑为砖砌拱券窑洞三孔,窑顶前设女儿墙。倒座面宽三间,进深二椽,单坡硬山顶。南厢房面宽三间,进深二椽,单坡硬山顶,三檩前出廊结构,明间设槅扇门,次间设四抹格扇窗。北窑为砖砌拱券窑洞二孔,窑顶前设女儿墙。大门为砖砌方形门洞,中部设置板门,三檩无廊式梁架结构,单檐硬山顶。

南洼村13号民宅,位于柳林县王家沟乡南洼村中。坐西向东,东西长27.15米,南北宽8.7米,占地面积236.21平方米。创建年代及创建人不详,现存建筑主体结构为清代风格。四合院落布局,自东向西建有倒座(中为大门)、正窑。正窑为二层砖券窑洞,一二层均为二孔砖砌拱券窑洞,二层前设插廊,六抹槅扇门、四抹槅扇窗。倒座面宽三间,进深二椽,单坡硬山顶。倒座明间东为大门,为砖砌方形门洞随墙门,外出砖构挑檐。板门额上有木刻“居安资深”四字。

南洼村77号民宅,位于南洼村中,坐东向西,南北长33.31米,东西宽18米,占地面积599.58平方米。创建人及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建筑结构为清代风格。四合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正窑、倒座,两侧分别建有北窑、大门、马棚。正窑砖砌台基高0.15米,砖砌窑洞六孔,每孔窑洞宽3.1米,深7米,前檐插廊,进深一椽,单坡硬山顶,廊柱间施有装饰性斗栱,每孔窑洞前均设槅扇门窗。北窑为砖砌窑洞二孔,前檐插廊,单坡硬山顶。大门为砖券结构,单檐悬山顶。

南洼村113号民宅,位于南洼村113号,坐东向西,南北长25.97米,东西宽18.23米,占地面积473.43平方米。创建人及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建筑结构为清代风格。属四合院落布局,院内东面是正窑,西面是倒座,两侧分别建大门(马棚)、北窑。正窑为砖砌窑洞五孔,每孔窑洞宽3.2米,深5米,窑洞前设插廊,与两侧窑廊相连,单坡硬山顶;大门为砖券拱形门洞随墙门,外出单檐悬山顶抱厦。西侧马棚为砖券窑洞一孔。

南洼村戏台,位于南洼村中,坐南向北,东西长8.6米,南北宽8.7米,占地面积74.82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戏台为单体砖木混构建筑,下部为石砌台基,高0.8米,分为南北部分,南部为南北拱券砖砌窑洞(为化妆间),北部为演奏间,面宽三间,进深二椽,单坡硬山顶,墀头砖雕为动物花卉等。



走进南洼村古村落,穿越时空隧道,洞悉人世间沧桑的岁月,随着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步入古色古香的民宅大院,在重重院落中惊叹巧夺天工、荟萃古今的建筑风格;在曲曲回廊里,凝眸那栩栩如生、琳琅满目的建筑艺术,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令人触目感怀。

传统村落,也称古村落,这些村落一般形成较早,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价值。事实上,传统村落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村落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明基因和文化记忆。村落里的自然生态、故事传说、古老建筑、民间艺术和民俗民风,都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内容。据了解,吕梁市现有 “中国传统村落”75个,既是镶嵌在吕梁大地的明珠,也是流淌在黄河流域的根脉,更是历史深处走来的传统文化密码,百姓身边生生不息的烟火。

时光荏苒几百年,走进南洼村这座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感受岁月的年轮,触摸时光的痕迹,站在时空走廊的这头,墙砖斑驳的工坊院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的气息,杂草掩映的楼房院仿佛还能聆听到当年人声鼎沸的噪杂。悠悠642年的历史,642年的传承,642年的探寻,这座神秘而古老的南洼村民居群,真正掀开了其神秘的面纱,为世人所识。642年时光轮回,热情淳朴的南洼村人正敞开胸怀,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南洼村正以其厚重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久远的灿烂文化和这块土地这座大院里的动人故事,不断记录着、书写着属于南洼村人曾经的辉煌与传奇,南洼村这座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不仅成为吕梁山上一座独具特色的古民居,成为当下吕梁人旅游休闲体验农家乐的首选之地,也成为各地专家学者考察古建筑的活化石。

【本文参阅资料】《吕梁地区志》《吕梁市乡镇志》(柳林卷)、《吕梁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柳林卷)、《柳林县志》以及散见于网络中有关南洼村的一些图文资料,等等。

【作者简介】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之“三个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被收藏于《吕梁市图书馆》《晋绥兵民博物馆》;《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340余篇文章。

(离石融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东向   村落   黄土高原   吕梁   拱券   进深   窑洞   民宅   中国传统   山顶   大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