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与护航:AIGC等人工智能技术 引领网络视听新浪潮

近日,中国广电召开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题研讨会。会议认为,大模型人工智能开发及应用,将对网络视听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在日前的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ChatGPT、AIGC等新技术浪潮同样成为大会热议的关键词,引发业界关注。

的确,随着数据规模快速膨胀、算力性能不断提升以及人工智能算法不断发展,以AIGC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给网络视听产业带来了深度变革,能够完成更多内容挖掘、素材查询调用等基础性劳动,创新内容生产范式,同时进一步提高生成内容的质量和准确度,使得其在视频制作、音频制作、文本创作等方面的应用更加广泛。

AIGC将如何与网络视听产业结合?

据报道,美国编剧工会拟允许编剧在AI协助下创作剧本,但禁止将AI作品视为原创素材;流媒体领域,Netflix公开了首部AIGC动画短片《犬与少年》;短视频这边,初创公司Runway发布文字生成视频模型Gen-2,“一句话拍大片”从梦想变为现实。

在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分享称,过去一年,B站人工智能相关视频投稿同比增长超过86%,ChatGPT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2亿。腾讯公司副总裁孙忠怀则表示,ChatGPT可以应用于电视剧本的基础编辑,从而可以节省比较大的人力成本。芒果超媒总编辑郑华平透露,目前已通过三届马栏山国际算法大赛,吸纳国内外优秀的人才主攻AIGC和虚实结合的互动两大方向,以技术赋能内容生产和行业升级。

美图公司创始人兼CEO吴欣鸿提出,AIGC将带来“二创”的蓬勃发展。AIGC对于视频行业的变革主要体现在降低行业门槛和降低制作成本方面。通过AI解决画面制作耗费大量时间的问题。对于视频小白来说,AI可以帮助解决配音、剪辑、画画等相关工作。此外,因为AI辅助,内容创作工具大规模从客户端向云端迁移,未来内容竞争的关键点将会是创意,以及如何沉淀IP。

可见,人工智能技术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中的应用正在快速发展,目前主要应用包括视频剪辑和编排、音频生成和语音合成、内容审核等方面。

AIGC+音视频生成:提高内容生产者创作效率

传统的音视频生产手段通常在初期脚本创作、录制和后期编辑等环节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参与,费时费力,且难以实现自动化。随着生成对抗网络、变分自编码器等深度学习算法快速升级,使得AI驱动的音频和视频生成技术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市场潜力逐渐显现。

音频生成通常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大量音频数据进行训练学习,在无需或较少人工干预或录制的情况下,自动生成高质量、逼真的音频,同时通过添加噪声、修改音频频率、改变音调等方法,还可以增强音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生成包括语音、音乐和自然声音等在内的多种音频类型。

音视频生成技术在明星语音合成、智能音乐创作、自动化视频集锦、视频拆条、视频超分、游戏开发和虚拟现实等细分场景中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且高效节省了人力时间成本。例如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利用“智能云剪辑师”实现自动匹配字幕、人物实时追踪、画面抖动修复、横屏速转竖屏等技术操作,快速生成视频以适应多平台分发要求。

而像“图文成片”这类功能在各平台推出的剪辑应用中也已经十分常见,B站的必剪、视频自动剪辑工具“Lumen5”都支持根据文案,一键拼接图片和视频素材,并同步生成字幕和配音。

AIGC+虚拟主播:推动虚实融合多样化进程

近两年来,虚拟主播已经成为广电领域中的高新技术标配产品,越来越多的虚拟主播也正在走上前台。其中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小小撒”和“AI王冠”,以及北京广播电视台的“时间小妮”、湖南广播电视台的“小漾”、东方卫视的“申雅”、“东方嫒”、浙江卫视的“谷小雨”等等。

这其实离不开AIGC技术赋能。AIGC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大量人类主播的视频和音频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从而生成具有逼真、自然的语音和动作的虚拟主播,展现与真人主播无异的信息传达效果。虚拟主播通过AIGC技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播报、无需人工休息,解决了传统主播工作中存在的疲劳和失误问题;且可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各种语调和风格,满足不同类型节目的需求,并通过各种动画特效、配音等手段进行二次创作,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频领域注入更多的创意和活力。

例如北京广播电视台发布了中国首个广播级智能交互数字人“时间小妮”,它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视频合成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卷积神经网络技术,经过情绪仿真引擎处理,创造出高度逼真的“数字人”,其外貌、语音、口型、肢体动作与真人相似度达到97%。该数字人可用于营销宣传、新闻报道、教育教学、智能问答等多个领域,并且拥有广播级别的智能交互功能。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及湖南卫视等国家级和省市级媒体都在积极布局AI虚拟主播技术,并将其应用场景从新闻播报扩展至晚会主持、记者报道、天气预报等更广泛场景,为全国两会、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深度赋能。

AI+内容审核:助力审核高效化发展

随着数据驱动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音视频和文字内容的传播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这其中也存在不良、低俗、暴力等违法违规内容的情况,对社会的稳定和公序良俗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更加全面、高效和细致的审核方式。

AI技术在广播电视内容审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技术、图像和视频分析技术等AI技术可以快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识别和标记涉黄、暴力、政治敏感等不良信息,帮助审核机构和平台快速发现并删除违规内容,提高内容审核的效率和精度,从而帮助广播电视机构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道德风尚。

例如,人民网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共同发起设立的“人工智能技术引擎”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人民中科,其推出的核心产品——跨模态智能引擎“白泽”,便可通过文本搜图片、文本搜视频、图片搜视频、视频搜视频、图片搜文字、视频搜文字等功能,实现对全网海量内容高通量感知、机器理解、智能检索并自主进化,能够对互联网内容的日常巡查、对可预判的重要事件的提前预警、对舆情热点的监测分析、对行业风险案例的解读分析等,提供面向政府和企业的内容安全服务、内容监测及版权保护、内容安全测评和互联网内容审核、风控、巡检等系统和一站式内容风控解决方案,可广泛运用于新零售、传媒、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政府、安防、信息通信等应用场景,有效帮助各互联网主体降低内容风险,保障运营安全。

基于“白泽”的核心能力,人民中科旗下的互联网音视频内容风险发现平台,可实现对互联网网站、APP、小程序中内容的发现和获取,尤其是对主流短视频平台中海量短视频数据的批量采集。再将采集的数据通过多种人工智能技术对其内容进行分析识别,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特定信息进行准确识别。可以支撑常规网站监测、短视频平台监测、热点预警、风险预警、专项任务、应急响应、分析研判、统计报告等多种任务。

结语

未来,AIGC等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节目制作、内容创作、播出和营销等各个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辅助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目制作质量,实现多样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的内容创作、推荐和推广,推动行业向智慧化、个性化、创新化方向发展。


责编:方钰洁

监制:李红梅

文章参考:

1.《中国广电召开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题研讨会》中国广电

2.《远不止虚拟主播!深度剖析AIGC技术在智慧广电与网络新视听中的应用》《影视制作》杂志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路远、胡峰

3.《网络视听大会热议AIGC,大佬们打算如何吃下红利?》钛媒体

4.《AI技术浪潮下,内容创作也开始降本增效》刺猬公社

5.《影视公司都在用AI做什么?》犀牛娱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人工智能   视听   技术   网络   中国   广播电视   深度   音频   内容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