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见血!深层次分析:山东的经济发展为什么比不过江浙地区?

经济发展的好不好,不能光看GDP,要看两大关键指标:居民可支配财富、国家税收。

居民财富,主要有两部分:固定资产(房产、汽车)、存款,至于其他的珠宝首饰、个人收藏,这些无法统计,不予考虑。居民可支配财富,以存款额度来衡量基本合理。

税收总额,包括上缴中央财政部分和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还包括非税收入,这部分收入和经济发展关系不大)。

2022年山东、江苏、浙江省主要经济指标

从上图可以看出,山东省除了人口总量、GDP总量指标之外,税收、存款总量,以及各项人均指标,均大幅落后于江、浙两省。山东省要比江、浙两省发展的差(换句说,山东省更穷),这也符合人们的一致感觉。同样做为沿海大省,山东省与江苏、浙江两省这些年的发展,差距肉眼可见,更不要和广东相比了。

其实,相比江、浙两省,山东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丰富的农业资源

山东的中国农业第一大省的地位,这个就不多说了。反正米面粮油、肉蛋鱼奶、瓜果梨桃、葱姜蒜菜,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并且你要是在山东买贵了、吃贵了,算是山东人对不住你。

二、丰富的矿产资源

山东的煤炭、石油、矿石、有色金属等矿产,虽然比不上陕、晋、蒙等传统资源大省,但是在一众东部省份中,绝对是一哥地位,江、浙两省只有眼馋的份。

三、优良的港口:2022年国内港口吞吐量前十的港口,山东一省就占了三个。光一个日照港,就让江苏人民羡慕的流口水,还有吊打江苏一众港口(江苏只有苏州内河港排进前十)的烟台港,更有闻名天下的青岛港,浙江也只有宁波港一港独大。可以说山东省在这方面优势巨大,排名前十的这三大港,从北到南布局更加合理,整个山东腹地均可最大限度的享受港口优势。

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过亿的人口,并且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你让加班就加班,你让到几点就到几点。什么周六周天、带薪年假、五险一金,山东人有计较这些的,但还是不计较这个的多。

五、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网络

山东北连京津冀、南接江浙沪、西通中国纵深腹地、隔海相望大东北,可以说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山东的交通,更不用说了,问下浙江人有多羡慕嫉妒恨吧。

别的不多说,光从以上几点,山东的经济就没有理由发展不过江、浙两省,但是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呢?

归根结底,还是出在“人”的身上!

经济发展,主要靠企业群体。要搞好企业,除了资金、资源、劳动力要素,最主要的是创业者、企业家、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

问题出在人的身上,不能说山东人搞企业不行。山东省也出了一大批的知名企业家、优秀创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问题是山东的企业家、创业人才,群体还不够壮大,还缺少大量的创业者、技术和管理人才。山东省虽有过亿的人口,但从事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的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从农业第一大省的地位也能看出来)。

山东省对创业、技术、管理这些企业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强,是造成经济发展较慢的主因

对企业人才吸引力不强的根本原因,是环境不够友好,相比其他地方没有优势,直白点说,就是人待在山东,不如其他地方舒适,不如其他地方好(体制内的人员不受影响,不在本次讨论话题范围内)。

从高考开始,学习成绩稍好一些的,都想着考出山东省,能够考进北、上、广、江、浙等地区的知名学府,既然考出了山东省,毕业后也会首选在外就业。省内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和那些有能力、有思想、有条件的人,也都想着出去闯一闯。当然,有条件能够进体制内工作的是另一回事(这种情况也不只山东有)。

具体来看,留不住人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企业工作,休息时间少,劳动保障不完善。

休息时间少,意味着身心约束多、疲劳,工作创造力不够。

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一周能够休息一天算是比较不错的。全月无休,有事请假,请假无工资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工作时间从早上七点半到晚上五点半、六点,周而复始,个人成了机器。

上班太早,严重影响到山东人民夜生活的落后。

双休、带薪年假?那是体制内的官老爷们的特权。现在还有人建议一周休三天,那只会扩大社会就业的不公,造成社会更大的撕裂。



2、社保交不全,养老无保障

除了国企、上市公司,民企很少为全员购买社保的,即使买,也是按最低工资标准,并且还有大量的中、小企业连社保账户都没开,即便开了,也只为企业主、家属或者个别核心员工购买。在民企工作,和体制内的工作相比,社会保障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以上情况存在于全国,但是在山东省,体现的更为明显、强烈,造成有条件的都想进体制内工作,体制外的人心理落差更大(这也是国人调侃山东人更爱体制内的主要原因),工作环境的不公,是对人才的一重巨大打击。


二、消费环境差

人的消费主要可分两大部分,物质生活消费:吃、穿、用、住、行。精神消费:文体影音娱

1、 物质生活消费方面:穿、用、住、行方面,现在地区差异不大,且在住的方面,山东省因冬天有供暖,相比江、浙地区还有不小的吸引力。差别最大的地方,是在吃的方面,山东省虽然农业资源丰富,但是在吃的形式上,山东远不及江、浙两省。

吃苦耐劳,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山东人身上体现犹为明显。会过日子,是山东人对别人最好的赞美。过惯了苦日子的山东人,大多数三餐以吃饱为准,能省则省。先不说济南、青岛、胶东地区,从其他地方的餐饮业来看,除了满足喜宴、商务接待用的大型酒店,满大街的拉面馆、板面馆、麻辣烫、快餐店外,就是各具地方特色的炒鸡店、羊肉馆、烧烤店,这些地方大都环境一般,纯粹是为了吃而吃,少了一定的社交功能。像南方大量的装修明亮、环境优雅的大排档、茶社,除了消费,还具备一定的聚会、社交功能,非常适合年轻人的需求。

在餐饭行的营业时间上,山东人的早餐,8点以后就很难找到开门营业的了。晚上八九点以后,再想找地方吃饭也是难上难。

2、 精神消费方面:这方面就不更用多说了,大山东的各级电视台已经做出了最好的说明,还有省、市、县级的各类广播电台(每一级都有不下五六家电台),除了男科、拔罐、不孕不育、狗皮膏药、车贩子的广告,真不知还有什么能听的。

除了济南、青岛能有两大球的比赛,其他地方到处修体育场,那都是用来拍城市高空宣传片用的。除了创城时刻满大街的公务员、志愿者,一年到头基本看不到像样的大型活动。

文艺演出、讲座,在山东的二三线城市,99%以上的人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3、夜生活严重缺乏,大部分地方基本没有夜生活。

山东人的夜生活,之前还有KTV,现在KTV没落了,八九点以后早就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了(明天一早还得早起赶时间呢)。

咖啡馆、茶馆、酒吧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有几家也是经营惨淡,现在山东人民最主要的夜生活,是足疗店。足疗店,大部分是酒后去放松的,与咖啡馆、茶馆、酒吧这些场所的社交功能,还不能相提并论。

少了夜生活,也就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少了的沟通、合作的机会,少了创意、创业的可能。看下广东,除了发达、丰富的夜生活,人家还有奢侈的早茶时间,山东人想不都敢想,和人家的差距,更不是十年二十年能赶上的。

以上几种实际情况,对新时代的年轻人,能有吸引力吗?对有思想、有能力、向往美好生活的人才,能有吸引力吗?他们作为经济建设、企业经营的主要参与者,山东能留得住他们吗?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在山东省工作,还是会选择江苏、浙江省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山东   山东省   山东人   江苏   夜生活   深层次   其他地方   港口   吸引力   经济发展   体制   地区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