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儿童审美意识,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

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美术教育使人通过感官运动来认知世界、创造新事物,从而培养人的审美意识、认知水平、逻辑思维模式等。

少儿美术教育是通过外界因素对儿童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培养,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祖国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少儿时期是人一生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具备良好的心态,是一个人一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少儿美术教育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下得到极大的关注和发展。

依据本民族的文化优势具备不同的艺术特色,中西方少儿美术教育理念的交流能够促进中国少儿美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审美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活动,美学大师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详细阐述了人审美意识的产生和拥有审美意识的重要性。

人们对美的需求、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是在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之后顺其自然的递进趋向。

马斯洛提出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就是说人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继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体验,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自身价值的自我实现。

与此同时,在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当中论及到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他认为这两种需要应该位于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

审美需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需要,随着后天的熏陶和培养训练,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并将主观性的审美意识通过客观事物表现出来。

少儿时期在人的一生之中处于启蒙阶段,对于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充满新奇和未知的,需要通过外界因素对儿童进行感染和引导性的学习。

少儿时期儿童的健康成长伴随着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儿童的成长起着很大作用。

很多成年人出现的心理扭曲、性格问题等都与儿童时期不良的心理素养有关。

道德素养、审美能力、意志力、自信心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优秀心理品质的养成都离不开少儿时期的良好教育。

人要接受许多教育完善自身、健康成长,研究从美术教育出发来对儿童的心理成长进行研究。

通过少儿美术教育,从审美意识培养的角度来探索儿童的美术教育对儿童审美意识的培养作用和影响。

研究目的是通过少儿美术教育,结合教育教学过程中儿童心理学的运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表现,来研究少儿美术教育对儿童审美意识培养的意义。

儿童美术教育的并不是为了培养画家,是对孩子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

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状态,从儿童心理学,儿童意识建构等方面来研究儿童的审美意识如何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

帮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发现美,从而在生活学习中提升自信心,把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不机械性去接受教师或者家长外在教育的灌输和影响。

尊重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以合理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引导,新一代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肩负重任。

在艺术品质方面的培养非常重要,真正从儿童心理学角度认识儿童。

少儿美术教育的现状认知

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得当今社会的教育水平迅速发展,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对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

而是追求艺术素养的培养和精神世界的提高,这也是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们会在不同时期追求不一样的满足感。

儿童阶段是人综合素质养成的最佳时机,目前,社会上的少儿美术培训班琳琅满目遍布大街小巷,家长们对孩子们寄予很高的期望和要求。

很多学校也在大力培养小小艺术家,并通过举办各种展览来提高孩子的兴趣和对艺术的自信,来顺应当下时代对美育的要求和美好期盼。

这就对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握儿童绘画的心理状态;掌握少儿美术的课程设置;制定符合儿童学习的教学方法。

解决各年龄段儿童在学习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相应的对策等各种能力。

儿童不同于初高中生,这个阶段他们对接受新事物的感知能力非常的敏感,可塑性很强,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初次接触的事物形象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因此会对以后的学习和成长留下不可抹灭的印记。对儿童的性格、思维、创新意识、与人沟通、自信心等的塑造有很大的基础作用。

家长们希望孩子能在艺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均能掌握,经常会看到一个五岁的儿童一整天的课表都是在各种培训班度过。

在天性烂漫、肆意奔放的年龄,由于社会对艺术的盲目追求,导致孩子的童年变得黯然失色。

面对课外培训的压力,对创新和思维意识的压制和扼杀,让孩子面对这么多的课业唉声叹气,面对这种普遍现象,应该说对于孩子的学习虽然不能完全依靠兴趣。

也可以说三分钟热度来去强制性的去让孩子接触新事物,但至少应在保持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去接受一些对于孩子本身的认知程度有难度的事物。

否则就会磨灭孩子内心对世界万物的美好向往,出现厌学情绪,对于儿童低龄阶段来说是非常不好的影响,对儿童造成自尊心的打击和耐心度的极大缺失。

因此,不管在社会层面还是家庭父母层面,都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不能盲目去跟风学习美术或者其他任何一门艺术。

学习艺术是为了让儿童更加全面的成长,而不是以此作为一项被家长寄予厚望的任务指标。

社会的飞速发展,带给我们的便利以及心灵上的缺失是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来相辅相成的。

儿童的审美意识在生活中的体现

经常会看到孩子们的画贴满了整个墙体,家里的小手工作品摆放得整整齐齐,街边上的涂鸦墙似乎看不懂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杰作。

生活中到处可见的美术作品琳琅满目,孩子会在路边带一朵小花回去赏玩,孩子们的眼睛看到的是世界的美好。

喜欢让他感到开心的事物,喜欢让他的欲望得到满足的爸爸妈妈,儿童对美的追求无处不在。

可能经常会听到这些话:我不需要培养艺术家,孩子这么小,他能学会什么呀?……”,那么,关于小孩子学习书画,到底能给他带来什么呢?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曾说:“美术可以表见文化,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可以救援经济”。

中国画理论研究著作中,关于绘画活动的功能性说法,可追溯到著作《左传》,书中谈论到青铜器的图案和铭文的作用是“使民知神奸”。

众所周知,青铜器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研究中国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再现了当时人类的艺术水平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也鲜明展现了当时人类的审美水平,正因为对生活对社会环境的经历,才会出现这些通过人工制作的精美的装饰图案。

艺术来源于生活,衍生出来的艺术品则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物,当时青铜器的作用,是尊贵的象征和代表,这赋予了其超越本身价值的文化内涵。

美好的事物,是客观事实的存在,但是需要通过人类的意识活动来进行改造并且赋予它美好的意义。

审美是人极为频繁的精神需求,人类的审美对象有很多,通过有意识地美术创意绘制出的物品即艺术品也是重要的审美客体。

一直以来,美学的探索大部分在艺术的领域。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除艺术之外的事物也成为重要的审美对象,美学研究逐步走出艺术的范围,进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美术教育理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少儿美术教育理念具有差异性和着重点。

儿童审美意识的培养能够对儿童情感方面的发展甚至综合素质的提升都起到巨大的辅助作用。

儿童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对生活中的小事情愿意动脑去思考,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作为内心倾诉的方式之一。

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都将得到同步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意识   儿童   少儿   美术教育   事物   个体   时期   美术   作用   孩子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