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安徽·向春而行 -滁州定远,官桥烟柳怀古游!


古县定远,历史悠久。古为水淮夷之地,战国时属楚国,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设置东城、阴陵二县,属九江郡;两汉时,朝廷又在境内增设曲阳县;东汉时期近200年,九江郡治设于阴陵县城,魏晋时仍属于九江郡。南朝梁武帝普通五年(524年),派定远将军曹世宗攻破曲阳城,收复淮南失地,将定远境内的曲阳、阴陵、东城三县合并为定远郡,随后置定远县,郡县治所先后设于曲阳城与东城。县名“定远”,含有安定远方,收复失地之意。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定远县治迁至今治定远城。宋、元属濠州,明、清属凤阳府,中华民国属安徽淮泗道,1961年属安徽省滁州市至今。

定远城是江淮之间古老的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时,定远县就有著名的“定远八景”:凤池春涨、虎石秋阴、泉坞朝云、藕塘夜月、龙冈积雪、银岭晴岚、官桥烟柳、西寺晚钟


官桥,就是官方修建和管理的桥。明代嘉靖《定远县志》记载,定远城有一条古道去东南方向:“(定远城)东南至全椒县(城)一百八十里。”大道至城南有一座官桥:“官桥,县(城)南二十里。”这就是史载为唐宋元明清等几代,定远城通往今天合肥与和县到南京城的官马大道和官桥邮亭驿站。

定远官桥,横跨在东西流淌的池河支流之上,车流人流奔驰在古老的南北通途中。因清末邮路改道于严桥、张桥到合肥一线,定远官桥驿随后萧条冷落。唐宋之时,亲朋好友离别有折柳相赠的习俗,官桥为县城南行的第一道驿站,河岸遍植杨柳。亲友在此话别,见河水清清,杨柳依依,多少离愁别恨与担忧涌上心头,千言万语都寓于折送一段青青的杨柳枝上,让远人永远铭记诚挚的感情在心,化作无穷无尽的力量,大有王维《渭城曲》的诗情画意。

明代永乐年间壬辰进士、北京道监察御史、定远人周常率先赋诗歌咏家乡定远“定远八景”,其中留有描述赞美“官桥烟柳”精美诗文《官桥烟柳》:
袅袅笼烟翠色饶,依依长堤暗春潮。
风前摇曳开青眼,雨后低垂拂画桥。
香絮乱飘淮地雪,柔枝轻飐楚宫腰。
黄莺也识幽栖好,来往穿梭织嫩条。

定远人黄金,明代成化年间,甲辰试礼部为第五人,登进士第,曾授吏部文选主事,会试同考官,官至广西布政司参议,主笔了第一部《定远县志》——明嘉靖《定远县志》。他也赋诗描绘赞美“定远八景”,留下精彩诗篇《官桥烟柳》传到今:
石梁横架枕清溪,万柳苍苍夹岸齐。
春到总窥青眼出,雨余还斗翠眉低。
阴连广陌朝含润,色映遥空昼欲迷。
惆怅年年送行客,柔枝攀赠记分携。

清代还留下不少文人墨客描写和赞美“官桥烟柳”美丽景色的诗篇,让人玩赏不已。

蒋延禄的诗文:
高人吟啸在山樊,隐约书楼见古原。
好趁一渠春水暖,鸟啼花落过西园。

张梯的诗文:
跨岸虹通砥道平,绿杨苒苒水盈盈。
轮蹄来往南北路,都在山城画里行。
桥上轩楹带画栏,林阴幂歷嫩于烟。
余情也爱渊明柳,不在门边在水边。

王以晋的诗文:
桥槛檐楹照水新,两行杨柳画中春。
莺鸣玉琯蛙鸣鼓,早晚迎人又送人。

郭鸿熙,安徽全椒县人,他的诗文:
劳劳车马日纷忙,地接通衢道路长。
试向柳阴深处坐,繁华境里有清凉。

来源:定远文旅,作者:董书冰
主办: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小编:谢申娇,初审:贲方
复审:刘永江,终审:张 继

点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定远   定远县   曲阳   滁州市   滁州   东城   青眼   县志   安徽   诗文   明代   杨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