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收入分配改革“牛鼻子”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

形成强大内需体系的短板之一是消费不足。当前我国的需求问题(主要是居民消费不足)与过去的周期性需求波动不同,其实质是分配问题的累积反映。分配结构的不尽合理和分配制度的不尽完善已是制约我国现阶段经济高效循环和强大内需体系形成的一个堵点。因此,从分配端改革入手,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消费主导型经济的形成,亟须加快形成强大内需体系。其中,最难啃的骨头就是深化二次分配体制改革。

着力深化二次分配体制改革,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一环。这将发挥三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通过高收入群体“一增一减”税制结构优化,可建立完善更加公平高效的以直接税为主的新型税收体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的宏观激励;二是可以显著增强政府调节分配的功能,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扩大消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强劲的需求动能。

形成强大内需体系的最大短板是消费不足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建立强大内需体系。强大内需体系包括强大的需求体系和强大的供给体系。在建立强大的供给体系上,我们坚持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着力加强基础研究、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但在建立强大的需求体系上,发展重点、路径等还不甚清晰。而建立强大的需求体系、释放高质量需求潜能,最重要的是要找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一,从新发展阶段经济运行与发展的主要矛盾看,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消费不足问题。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心问题是消费需求受到抑制,进而不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低增长也是最终消费需求不足的反映。2023年消费需求有望实现显著恢复,预计202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到10%左右的增长。但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偏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偏低、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偏小且住房支出负担过重等因素仍需重视。

第二,从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导致消费不足的原因看,在于分配结构不尽合理和分配体制改革有待推进。必须解决分配结构不尽合理及分配制度不尽完善这一体制机制性问题,方能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释放我国巨大消费潜能。我国消费率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偏低,中低收入群体购买力不足,有多重原因。譬如,一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偏低,而且二次分配的调节力度有待增大,居民的消费预期有待提振。

第三,分配体制改革事关企业活力的释放和竞争力的提升。当前一些市场主体存在内在动力与活力不足问题。要改变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化税制改革,优化企业税负结构。所谓企业发展动力,核心问题就是利润率的高低,就是投资回报率的高低。通过制度性创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的发展动力便得以激活。

第四,从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及其演化趋势看,我国经济将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我们对这一内生变化趋势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依此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调整,即把内需增长的重点由投资转向消费。

以分配体制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效能

首先,建立公平有效的分配体制,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由之路。从现代化进程看,能不能实现以高质量发展为标志的现代化,关键是能否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体系的同时,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的基础是勤劳致富、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这正是公平高效的分配制度的内涵。如果说产权保护、规范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信用至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那么勤劳致富、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则是共同富裕的三个重要机制,也是共同富裕的基本条件。在第一次分配中,效率优先原则也必须是公平公正的。所以,在制度设计中,必须规范违背共同富裕机制的行为,最大化地降低各类市场主体在追求经济效率最大化中的不公平性。第二次分配的目的是把第一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降至社会可承受和共同认可的水平,促使整体社会运转趋向和谐、积极向上,从而实现对整体社会的公平激励。

其次,在中等收入社会向高收入社会转型中,只有深化分配端改革,才能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能,促进强大内需体系的形成。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从根本上讲要靠需求端的持续增长与升级,原动力就是最终消费,企业家的创新也要受需求端的牵引。最大化的最终消费力取决于分配结构的合理性,即形成橄榄型的分配结构。因此,“限高、扩中、提低”是改善分配结构的大方向。分配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提高,同时明显降低低收入群体的比重。与此同时,对高收入群体收入进行合理规范的调节。消费不足主要是因为低收入群体比重过高及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扩中”“提低”的关键在于分好蛋糕。

第三,加快凝聚分配改革的共识,全面深化深水区的改革。发展的变化必然导致改革重点的变化。分配体制改革是绕不过、躲不过的“坎”。着力深化分配改革,许多发展问题与制度现代化问题方能得以解决。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是建立比较完善的分配体制。其中最关键的是建立公平有效的二次分配体制,促进社会公平和优化国民收入结构。

深化二次分配体制改革,建立以直接税为主的新型税收体制

深化税制结构改革是解决当前地方财政问题、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完善分配体制的关键,也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扭转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释放消费潜能的有效路径。必须进行前瞻性整体设计,优化总体税制结构,形成以直接税为主的新型税收体制。

首先,要从个人和家庭端来优化税制结构。完善个人所得税与财产税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明显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及大幅提高直接税比重。一方面,要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变其“工薪税”的特征,使其能够覆盖所有高收入人群,达到调节高收入的目的。我国优化个人所得税的空间还很大。把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了,税基既会明显扩大且能持续稳定,因此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是税制改革的关键一环。另一方面,为体现二次分配更注重公平的原则,应对资本特别是财富的积累机制进行改革,即通过合理地征收财产税(不动产税)和遗产税等,降低资本或财富的“食利化”倾向。

其次,要着力改革企业税制结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新创企业的公平竞争激励。建议可分两步来推进。第一步,中小企业先行,在加强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同时,逐步取消不合理税费。就中小企业来讲,企业主是“一肩挑两头”。企业少交,个人多交,相对于以前企业多交,个人少交,有利于企业特别是新创企业的内生成长。第二步,降低大中型企业的间接税和其他各种间接税费。当然企业税收结构改革要与总体税制结构改革整体设计,同步或分步实施。

再次,探索研究间接税的再转型,普遍性地征收消费税。依据低碳化、绿色化要求以及消费品的特征,分类按不同税率征收消费税,对不可再生能源以及高耗能产品征收较高的消费税。促使中央地方共享类的消费税分配向地方倾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直接税   牛鼻子   税制   内需   个人所得税   体制改革   分配   强大   体系   需求   结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