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至今只有美国往返过月球?下一个是否会出现在亚洲?

回答自:获奖科幻小说作者——斯图尔特·哈德威克

图源:Creative Commons

实现阿波罗计划任务需36层高的火箭。

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

我的办公室在34楼,如果要去月球,加上发射逃逸塔的高度,则需要比我办公室所在还要高两层的火箭。按照2016年美金汇率,建造一艘土星五号运载火箭需要7.11亿美元,这还是没有加上发射火箭所需的金额。我们来对比一下,以2016年的美金汇率,建造如今已经使用了86年的102层帝国大厦,需要6.37亿美元。但是,将经历火柱推动发射,减速,最终变为灰尘、碎片以及一些珍贵的纪念品的土星运载火箭,并不是造来保存和使用86年的。

图解:最后一枚土星五号,AS-512,于发射阿波罗17号前夕拍摄。 图源:wikipedia

大家都说太空旅行花销大,因为太空旅行就像是在旅行的最后抛弃一架大型喷气式飞机(波音747)。不,甚至是等同于丢弃一栋帝国大厦,或者是一架大型喷气式飞机冲着地面停放的另外两架波音747坠毁。

因为花销太大。

苏联曾经放弃了他们的载人登月计划,尽管苏联当时的火箭跟美国的一样大,但是由于火箭技术的不足,最后导致火箭及其发射台的炸毁。他们还曾计划独自将一位宇航员送到太空,但是以当时的科学技术,NASA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且不可取的任务。

因为高昂的花销以及危险性,当时没有人能往返过月球。往返月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胆、最具有挑战性、最具有人性的成就,但是超越它,开发下一领域的经济,我们必须改变经济。

自阿波罗号后的几十年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因为除了电脑,大多数用于阿波罗上的技术到今天都是最先进的。为了探索太空,我们需要一艘不需要携带所有氧化剂且使用后仍能继续使用的飞船。这就是为什么这些科学技术现在如此重要的原因。

但是我们仍需要更经济、简便的飞船去更替“用后即毁”式的老式飞船。在太空任何事都不是易如反掌的,但是我们终究会到达那一领域。

科幻小说作家斯图尔特· 哈德威克,曾获哈伯德未来作家奖,两次入围拜恩纪念奖最终评选。这是一位以穿斗篷为标志的来自南达科他州的南方人。

为什么除了美国还没有其他国家往返过月球?为什么苏联放弃了登月计划?中国或者印度会开启太空探索计划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美国和苏联两股势力争夺到了纳粹的精英科学家。美国特别注意了沃纳·冯·布劳恩这样的人才。沃纳·冯·布劳恩是从属于希特勒的优秀火箭学家,他作为总设计师研制的V2火箭,后来用于太空计划【回形针计划以及伊普西龙行动】。

图解:佩内明德在博物馆复制的V-2火箭 图源:wikipedia

就在这之前,1940年,美国获得了来自英国的巨额财富,英国向美国共享了他们大部分的科学和技术【蒂泽德任务是如何为MIT的研究和“改变世界”的公文包铺平道路的】,促使了美国成为科技强国。这是当时英国对抗纳粹下的最后赌注,也就是帮助美国实现因极度缺乏资源搁浅的英国技术。

蒂泽德任务的75周年纪念日,虽然在历史书上不受重视,但是它的影响今天仍然可见。蒂泽德任务为NASA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等机构的技术共享建立了基础,也为将来喷气式发动机和飞行器导航系统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就在那之前,大量逃离纳粹的德国犹太人(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涌入了美国。他们再次帮助美国建立了大量的科学和技术基础。

图解: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图源:wikipedia

当然,在20世纪初期美国也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然而,美国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三件幸运的事,极大地加强了他们的科技能力。在战后时期,美国是仅有的经济繁荣并且可以好好利用的国家。苏联曾试图利用俘虏的纳粹科学家与美国在太空领域上竞争,尽管苏联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先驱者,但是,由于苏联经济不够强大,并且他们的合作不具有全球性来保持优势,因此差距逐渐形成。

日本在当时是唯一有经济实力的其他国家,但是他们没有纳粹科学家为他们带来便利,也不能在火箭上投入过多资金以防被怀疑是用于重新武装。其他像印度、中国以及巴西这些国家在当时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开展这种花销巨大的任务。但是,即使在当时的条件下,它们仍然取得了一些显著地成就。

除上述原因之外,美国还有非去月球不可的动力。美国与苏联当时正值冷战,因此他们需要向世界展示他们是最强者。如果苏联当时没有成功发射斯普特尼克1号,或者没有其他冒险活动的尝试,美国的阿波罗计划也不会实现的那么快。这证明了为什么冷战结束后,NASA就失去了优先资金补助。其他国家在当时并没有像美国这样的发展动力。

进入21世纪,中国在太空探索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印度紧随其后。中国探月工程、以及印度加速其探月计划。高速发展的亚洲国家如今可以在太空探索上投入大量资源,太空竞赛将会发生在亚洲。就像当时的美国和苏联,这是一场争夺统治地位的竞赛,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动力。

图解: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对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像 图源:cnsa

图解:玉兔二号巡视器全景相机对嫦娥四号着陆器成像 图源:cnsa

但是,像当年美国那样成为西方国家重心,得到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高尖技术的世界性合作,现在不会再有了。一些国家如中国,想要追上NASA可能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他们的差距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美国   月球   阿波罗   纳粹   苏联   花销   印度   太空   火箭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