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准点下班,在中国为什么这么难?

“996”是当前国内热门的社会话题之一。程序员们在自救,互联网大佬们在高调表态,而网民们的立场则各不相同,形成了一场舆论攻防战。

有人认为“不能拼不是兄弟”、“996是修来的福报”、“不愿意一起迎接挑战的人我们不姑息”,就像当年大佬们觉得自己妻子不漂亮、有钱不幸福一样,充满虚伪和自以为是的样子,把员工的嘴巴捏住,猛灌鸡汤。

然而,日本却开始执行限制加班的“工作制度改革”。根据规定,每个月最多只能加班45小时,一年最多360小时。大企业在2019年4月实行,而中小企业则在2020年实行。同时,日本劳动基准法规定,法定劳动时间一周不超过40小时。超出的时间按比普通工资增加25%的补贴,周日则按增加35%的补贴。此外,还制定了“周五下午三点钟下班”制度,鼓励企业在周末让员工提前下班。这一法案的推动,源于2016年日本电通公司一名24岁女孩高桥茉莉自杀事件,她在工作半年中,每个月加班时间多达130小时。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问题。有报道称,杭州一个男生深夜骑车逆行给女朋友送钥匙,被民警拦下后崩溃痛哭,还将手机砸了。他表示自己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公司要催他,女朋友也要催他,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特例。


我们没有资格评判一家公司的运营模式好还是坏,但强制加班始终是可耻的。如果你有理性和抱负,热爱自己的工作,希望能改变世界,推动人类的进步,那么没有人会拦着你加班。但如果公司为了缩减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员工,追求增大利益,那么这就是单纯的权利和义务的问题了。 为了让利益最大化衍生的996,为了缩减成本的996,同时跟你讲情怀讲刻苦奋斗,这不就是讲加班是福报的Jack Ma吗?有人直言:“加班文化的根源不在于个别公司或个别人,而是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社会价值观。我们从小被灌输的观念是“吃苦耐劳、勤奋工作才能有出息”,“不加班就不努力”,这些思想深深影响着我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有极限,长期的超时工作会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和心理压力。如果一个公司或者一个行业一味地推崇加班文化,不仅会损害员工的身心健康,也会对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长期的超时工作会导致员工缺乏创造力和创新力,进而限制了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

从人类进步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改变加班文化。我们需要打破“996是修来的福报”、“不加班就是不努力”这些错误观念,构建一个注重健康、注重创新、注重员工权益的工作环境。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来保障员工的权益,限制超时工作,并保障员工的休息和假期。

同时,我们也需要从个人层面入手,逐渐改变自己对加班的态度和观念。我们需要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仅要工作努力,也要注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我们需要学会拒绝加班和超时工作,把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价值。

总之,加班不是福报,也不是努力工作的必然代价。我们需要改变加班文化,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平衡、创新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我想准点下班,在中国为什么这么难?或许答案并不仅仅在于996加班制度。而是在于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关注和反对强制加班,为员工争取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工作会   日本   中国   注重   员工   小时   时间   文化   工作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