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大象“高情商”之谜

参考消息网4月9日报道据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4月4日报道,科学家可能破解了大象展示复杂感情之谜。

报道称,野象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自我驯化种群。4月3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周刊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大象的一些高级情感表现可能是一种自我驯化的表现,比如它们会哀悼死去的大象、帮助生病或受伤的大象,甚至能在镜子里认出自己。

研究报告的合著者、生物学家利莫·拉维夫在一份声明中说:“自我驯化理论很难验证。这是因为除了人类以外,只有另外一个物种被认为具备自我驯化能力,那就是倭黑猩猩。”

拉维夫和她的同事们从20个方面将非洲草原象与人类和倭黑猩猩进行了对比。他们发现,这3个物种都有一些相同的身体特征,而且表现出相同的习惯。大象有嬉戏行为,有社会性,有漫长的童年,而且会替种群中的其他成员照看小象。倭黑猩猩和人类也都这样做。此外,非洲野象的下颌骨短,这是猫等家养动物的特征。它们似乎还能够克制自己不欺负其他动物。

大象还会互相学习。像吃什么和如何养育幼崽等知识是通过社交相互传播的,而不是像其他动物那样靠本能。例如,蜘蛛天生就知道如何纺丝,鸟类筑巢也是如此。大象还拥有复杂多样的交流系统。它们发出的声音组合极其广泛,从咆哮到低频咕哝,再从尖声鸣叫到低频咕哝。更有甚者,肯尼亚大象看到蜜蜂和看到人类时的报警声音都是不同的。

研究小组还发现大象具备几种与自我驯化有关的基因。他们将野象的基因与261种驯化哺乳动物的基因进行了比较,并建立了一份通常与驯化相关的基因清单。研究小组说,在674个极有可能是大象祖先遗传的基因中,有79个与其他驯化物种的基因类似。这可能意味着,驯化可以在哺乳动物进化树上的多个分支发展。

研究团队猜测,大象的自我驯化可能与它们体型庞大和力气较大有关。拉维夫说:“这意味着大象通常不太担心为了生存而躲避或与其他动物开战。这种‘安全环境’可以减轻对外来侵略的担忧,释放更多能量用于认知,同时开启更多探索、交流和游戏的机会。”

与此同时,一些科学家仍对大象的自我驯化持谨慎态度,认为需要进行更多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大象   黑猩猩   种群   非洲   哺乳动物   物种   基因   情商   人类   自我   动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