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俄罗斯交易量最大外币,有力抨击美元霸权

#头条创作挑战赛# #4月财经新势力#

据综合报道,自2023年2月以来,人民币在俄罗斯市场的交易量就已经超过了美元,而在过去的两个月中,美元在俄罗斯市场的交易量与人民币之间的差距被持续拉大。新华社则在4月6日发表了一篇名为《货币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晰》的文章,有人疑惑:这是否意味着美元的国际地位已经动摇?难道货币多极化时代的大幕已经被缓缓拉开?

俄市场最大的外币交易

2023年4月4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引用彭博社的新闻消息,称人民币已经取代美元成为俄罗斯市场上交易量最大的外币!

2022年2月,美国将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冻结了俄罗斯银行业的美元储备。

俄罗斯当局则对应地开始推动“去美元化”,废弃美元而改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

据俄罗斯相关负责人表示,俄罗斯早在2022年年底就重组了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配置,在基金资产中,由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份额超过了60%。

随着美国不断加码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罗斯市场上的美元交易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而人民币在俄罗斯交易市场中交易量所占的比例则飞速上升。

据统计,中俄之间超过一半的贸易采用本币结算,并且中俄之间的贸易额度还在上涨。

英国资产经纪公司ITI Capital分析认为,虽然因为美国的制裁,导致俄罗斯在国际贸易中的额度锐减,但是中俄之间的贸易规模却在持续扩大。

在去年一年里,俄罗斯从中国的大宗商品进口规模增加了29%,这部分采用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增量,极大地推动了俄罗斯市场中人民币交易量的上涨。

使得俄罗斯成为第一个人民币交易量超过美元的国家,而此前在俄罗斯的交易市场中,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交易量可以低到忽略不计。

人民币在俄罗斯市场中的交易量超过美元,固然有“俄乌冲突”和“美国制裁”等外部因素的推动,但是,人民币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由于中国境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202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一次上调了人民币的特别提款权份额,占比达到了12.28%。

这意味着,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中有超过12%的份额的“纸黄金”用于国际清算,将更有利于提高各国央行对人民币的信任,为人民币在美元结算体系之外的信用能力背书。

换句话说,这让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更加“名正言顺”。

而伴随着中俄之间本币贸易与合作的不断扩展,在中国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和俄罗斯能源生产力的双双配合之下,一个美元结算体系之外的“联盟”似乎在慢慢形成。

“去美元联盟”?

据报道,截至2022年,人民币的跨境结算规模达到了42万亿,相较于2017年增长了3倍。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有29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人民币直接结算,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签订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随着人民币成为俄罗斯市场中的第一大交易外币,以中俄为首的非美元结算体系正在形成。

中国人民银行出版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仅2021年,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CIPS)所处理的业务同比增长51.2%,直接参与人民币清算的银行已经达到了31家,有超过1200家金融机构接入了CIPS系统,比2015年CIPS系统刚刚建立时增长了6倍。

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选择与人民币进行直接结算,从而形成了一个“非美元”的结算体系。

值得注意是的,有些外媒将这种体系理解为“去美元联盟”,认为这种“联盟”的目的就在于建立一种非美元的结算体系与美元体系对抗。

其实,这种说法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货币未免太过刻薄。

而这种非美元结算体系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当局对美元地位的滥用,以及美国金融业自身的监管不力。

曾经人们用“美联储打个喷嚏,全球央行都会感冒”来形容美元在国际经贸中的特殊地位。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在国际交易中所占的份额曾超过60%,而到了2023年1月,据“SWIFT”最新数据,美元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已经下降为40%。

美联储通过“加息”与“降息”的手段在调节美国国内经济时冲击到了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发展。

美元的“加息”与“降息”是在逆美国的经济周期进行调整,防止美国经济过热或者陷入萧条。

因此,美元加息,抽走了在其他国家投资的国际资金,让其他国家的偿债成本上升,输入性通胀加剧,陷入危机当中。

而美元降息,则在国际市场中释放了过多的美元,不但刺激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虚假繁荣”,更随着国际游资的涌入,推高了当地资产的价格,影响了他国的正常发展。

所以,美元已经不止一次被质疑能不能兼顾“世界货币”的角色?

对此,美国曾经的回应则变成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句“经典名言”: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是确是你们的问题。

要知道,美国当局也不止一次地利用美元作为“制裁工具”,为本国的对外利益服务。

然而,得利的是美国当局,损耗的却是美元的“信用”。

现在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美联储与美元或许也无法再像之前那样“为所欲为”。

在俄乌冲突中,美元作为制裁工具一次性冻结了俄罗斯上千亿的外汇储备,却反而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恐慌。

中俄之间大规模的经贸往来让美元这颗“金融核弹”的制裁威力打了折扣。

美国自身接二连三的金融危机,也让世界各国对美元的信任蒙上了一层阴影。

从“雷曼兄弟”到“硅谷银行”,美国监管机构对金融行业风险的误判不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也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美元自身的信用。

之前美国作为世界一大工业国和消费国,还可以凭借自身的实力重塑美元的信心。

但是,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有了另一个选择。

人民币为了避免美元交易所带来的风险,需要拓宽人民币的结算渠道,而正值美国对俄罗斯频频制裁,才让“世界工厂”和“能源仓库”走在了一起。

中俄之间,乃至于中国和其他国家签订的人民币结算“备忘录”,其主要意义在于给予其他国家一个避开“美元风险”的渠道。

这个外媒所谓的“去美元联盟”的成立也并不是针对美元,更多的是针对美元的“霸权行为”,为了保障本国经济发展权益的自发行为。

而且生出这种想法的不只是中俄,还有欧盟、以色列、南美以及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经济组织。

以色列第一次在央行储备中减持了美元,将人民币、澳元、加元和日元纳入储备货币的体系中。

中东产油国组织也对非美元结算石油持开放态度。

那这次由中俄掀起的本币结算浪潮,能否打开世界货币多极化的大门?

货币多极化即将到来?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迁,由原来的一超多强逐渐走向多极化。

有敏感的网友捕捉到了信号:这是否也意味着世界经济的格局会向多极化转变?

加州伯克利大学经济学教授巴里·艾肯格认为,在未来世界各国央行的储备货币将不再以单一币种为主,而是趋向于建立多元化的货币储备体系。

而在未来的国际交易中,则需要实现人民币、欧元等其他经济体的货币的多元化结算手段,来规避单一货币结算带来的风险。

因此,如果要在未来开启“货币多极化”的时代,当下的关键则在于能否持续存在一种代替美元交易的货币。

意味着该国的货币必须有着足够的生产力进行背书,拥有着庞大的市场支撑货币体系的运转。

所以,当下能够打开货币多极化的关键在于人民币自身,而为人民币背书的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升级。

而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正顺应了世界各国对摆脱美元“过度依赖”的需求。

人民币当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以12.28%的权重位列第三,而随着CIPS的发展人民币跨境结算、投融资能力、计价能力都将进一步发展。

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也将使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权重进一步增大。

而中国的产业升级则代表着,在未来,人民币的背后有多少生产力予以背书。

因此,未来货币多极化时代来临的速度也就意味着中国追上美国的速度。

人民币成为俄罗斯市场交易量最大的外币无疑是为世界经济的货币多元化打开了一道门缝,但是,距离全球经济的货币多元化时代的来临,仍然有着不少路要走。

相对于美国而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或许会让货币多元化的时代比期望中更快到来。那么,大家对于人民币的发展前景有何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俄罗斯   人民币   美元   外币   霸权   美国   其他国家   中国   货币   体系   国际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