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怎么玩?来古诗里找找灵感

点击上方图标,即可收听音频

清明假期来临,万物吐故纳新,大地一片生机盎然,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候。

我国踏青的传统由来已久,古人对时令的变化要比我们敏感得多,寒冬过后,迎面而来的温暖明媚总能让他们欣喜不已、游兴大发。

白居易65岁高龄之时,仍惦记着春游踏青,写下诗句赞春游之乐:

假使得七十,只有五度春。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趁着大好春光,我们来聊聊古人春游那些事儿。


先秦时期的春游,以“浪漫”闻名,春天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一个解禁的季节。

《诗经》中记载的许多有关爱情的诗篇,都发生在春游之时。比如“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说的是郑国人喜爱春游,出了城东门,满眼望去都是如花似玉的郊游女子,正是男子邂逅爱情的好时机。

尤其是在郑国的溱(zhēn)水、洧(wěi)水边,青年男女借着游山戏水之名寻找意中人。有的身佩兰草,有的手捧芍药,若是小伙儿看上了哪个姑娘,就送上一枝芍药作为定情信物。《诗经·郑风·溱洧》说的就是这件事:“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就连孔子也很推崇春游,《论语·先进篇》中有:“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阳春三月,换好春衣,叫上大人小孩儿,先去沂水沐浴,再到舞雩台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多么欢畅和谐的春游画面。

当时国家还特意设了一个春游节日——“上巳节”,定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堪称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

到了魏晋时期,人们崇尚自然,有着纵情山水的风尚,春游在文人雅士中更加流行。

不过与先秦人边春游边恋爱的浪漫不同,魏晋人看重精神层面的“玄游” 。他们在山河间品茶、饮酒、作诗,于自然中洞悉玄机,陶冶情操。

最为当代人熟知的,大概是王羲之写下《兰亭集序》的那一场春游。“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洋洋洒洒三百多字,让后人得以窥见那天的山水之美与欢宴之情。

明·文徵明 《兰亭修禊图》

其中所谓 “修禊事也”,指的是上巳节祭祀的传统,人们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宿垢,祛灾祈福。

作为山水诗派鼻祖的谢灵运,在出游上也很有一套。因常常游历大山名川,为了行走方便,他发明了专用于登山的户外鞋——“谢公屐”。此鞋传至唐朝仍是出游必备品,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就说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到了唐代,春游之风更为鼎盛,上巳节被定为法定假日。

《唐诗纪事》中记载,皇帝常带着嫔妃、官僚们春游梨园,到渭水边游览祭祀。唐代著名仕女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就刻画了宠妃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隆重出游的场面。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代科举放榜日恰好在上巳节前一天,皇帝会邀请新科进士参加著名的“曲江宴”。宴席间,皇帝、王公大臣、新科进士一边欣赏曲江边的春光,一边品尝美味佳肴,时不时吟诵诗作,好不惬意。

有了上层带头和制度保障,春游变得平民化,并且更加注重物质享受,盛行吃喝之风。

富贵人家会带上厨子随行,普通人家则会带上提盒,作用相当于今天的野餐篮。唐代韦氏家族墓中的一幅宴饮壁画,画中长方形的矮案上,摆满各种食物,正是中唐有钱人春游野餐的场面。

唐代韦氏家族墓壁画《宴饮图》

杜甫《丽人行》中描写春游盛况:“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陈子昂《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中也有:“暮春嘉月,上巳芳辰。群公禊饮,于洛之滨。奕奕车骑,粲粲都人。”可以看出,春游是当时民众参与度极高的一项娱乐活动。

宋代时,人们春游开始更为实际地选择了清明节,祭祖顺便踏青。

上巳节与清明时间上本就接近,如此一来,上巳节便显得有些多余了,于是渐渐地便在宋代衰落下去。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每年的清明节,开封市民都会出城赏春,“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再看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直观展示了当时人们春游活动之丰富、形势之浩大。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宋代以后,古人春游活动的内容变得多元化,趋于简朴,体育健身运动受到喜爱。陆游《晚春感事》诗中有“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可见蹴鞠和秋千在当时是普遍的运动。

到了明清时期,春游的娱乐活动已经非常丰富,赏花、射柳、荡秋千、放风筝……俨然是一场大型的游园会。

明代甚至直接把“清明节”称为“秋千节”,可见荡秋千风俗之盛。宫人、嫔妃相邀嬉戏,享受大好春光。衣带飘飘,配上杏花飞舞,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美景。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

清人则喜欢放风筝,在风筝上写上自己害怕的各种灾祸疾病,等到风筝升空后剪断线,这样就可以放走晦气,消灾解难。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美妙春景里,古人留下的佳句华章比比皆是,读来让人感觉大好春光如在眼前。这既是文化上的传承,也是古人和今人在面对美好春光时的情感共鸣。

春游,因为这种代代相传的情感,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共同历史记忆。

眼下,柳枝飘逸,春花烂漫,但春光也所剩无几了,你是否也准备好了踏青之旅呢?

文字 千叶

音频 证勤

排版 千叶

图片 源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兰亭   曲江   新科   嫔妃   水边   宋代   古诗   唐代   秋千   清明节   春光   灵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