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反悔门”的应有之义

近日,江苏南京鸡鸣寺有工作人员在正门前手持“反悔门”标识引导游客,引发社会热议。不少游客都有类似的体验:到达景点后,看见人山人海,心生悔意,但只能被后边的游客“架”着进去玩,既不尽兴,也不开心。由于鸡鸣寺客流量过大,景区为意图中途放弃参观的游客提供专用路线离开,在缓解景区接待压力、提升游客体验的同时,也无意中让“反悔门”成为景区之外的新奇风景。然而,“反悔门”固然好,这一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仍值得我们思考。

“反悔门”是游客迈进景区前的最后一道关卡,从制订出行计划到买票、入园,大部分游客并不了解现场的客流量,以至于到了景区门口才发现现场“人从众”,“退堂鼓”到最后一刻才打响。大多数景区也意识到拥挤会导致游客体验不佳、引发踩踏风险等问题,所以景区门口有了大量维持秩序的安保人员、入口前限流的道路以及“反悔门”等分流措施。虽然这些举措某种程度降低了安全风险,但会间接导致周边道路拥堵、游客在景区外扎堆等问题,留给游客的是景区“狼狈”的形象,久而久之,周边居民的生活深受影响,城市治理能力也难免遭到质疑。

这种情景在不少景区都曾出现,熙熙攘攘的人群成为文旅业复苏的标志,让旁观者称赞,但身处其中的游客显然体验感大打折扣,景区在客流量攻势下,也难以应对设备、景观维护的日常工作。要想保持景区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从更早的环节开始管控客流量。

将安全问题前置,游客、景区、城市都能更从容。从买票这一环节着手,景区应该建立健全热门景点网上预约制,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及时发布客流量上限预警、安全贴士等信息,引导游客错峰出游、及时预约。在互联网和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发展的今天,景区也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做得更好。在景区周边的公交、地铁站点播报实时入园人数,在地图类App联动设置人流量提醒。

诚然,大部分景区对蜂拥而至的游客不加引导,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被人们的出游热情搞得“措手不及”。各大景区经历近三年的冷清后,重新热闹起来,景区管理者必须重新摸索“待客之道”。让游客从“来都来了,进去挤挤”转变到“今天人多,改天再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反悔门”等创意手段,体现了景区的人文关怀和细节服务,更是文旅复苏大背景下,景区正在不断优化服务的积极信号。但这样的节流措施不能长久,通过优化各个环节,找到更合理的限流模式后,让“反悔门”成为没有实际功能的景点,才是最适合它的归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景区   之义   客流量   鸡鸣   景点   买票   环节   门口   手段   道路   游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