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外卖小哥困在投诉里,消费者也不是赢家

本是为了监督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服务者的差评机制,现实中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最近《工人日报》的报道再次关注这个问题,而关注的侧重点,放在了被监督的群体身上。不出所料,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对当下的差评机制,一肚子苦水。

如果确实是服务者的问题,被差评进而受到平台惩罚,当然不冤。不过从他们的诉苦来看,其中有些状况,确实过于严苛。比如在北京市昌平区送快递的周师傅表示,有一次,客户投诉送件前没有电话告知,且没有收到快件。但周师傅手机上有通话记录和录音,后来客户承认是自己搞错了。即便如此,由于没有申诉渠道,周师傅还是被罚了钱。

这种情况也不是特例。拿外卖小哥来说,最常被投诉的原因是迟到超时,可是超时的原因很多,包括商家出餐慢、派单不合理、等待顾客取餐时间过长等,但现实中只要外卖小哥被投诉,“一般申诉10单,有9单都通过不了”。也就是说,这个差评机制在执行中有异化的嫌疑:本来初衷是让服务差的人受到惩罚,可当过于僵化之后,就简单地变成只要差评就受惩罚。

这种严格的差评机制,看起来是倒逼从业者更加谨慎,让消费者权益更有保障。但如果长期按照“不分是非只看差评”的逻辑运作,对消费者来说也未必是好事。

现在不少人在点外卖或者打车过程中,遇到不满意的地方,开始犹豫要不要打差评了。虽然这是平台赋予的权利,可是总担心打完差评,后续会不会被商家或外卖小哥等找麻烦。为了避免麻烦,大家就只能提高容忍度、越来越不敢差评,这最终会导致这个功能变成虚设。

这不是消费者胆小,近几年因为打差评被骚扰的事例并不少见,其中还有非常恶劣的案件。这些差评中,有些是客观的,有些确实有失偏颇或者存在误会,让外卖小哥受到了委屈,他们申诉难,情绪被激化,进而走向了极端。这些现象也揭示了某种真相:差评机制如果不能被善用,就有可能导致几方多输的局面。

外卖小哥等从业者的服务当然应该受到监督,从整体上讲,差评机制对于规范这些服务起到的还是积极的作用。但正如一些法律工作者所言,保障消费者权益,也不能以牺牲外卖小哥的权益为代价。不合理的差评如果都变成外卖小哥们被罚,虽然平台省事了,甚至还“赚”了一笔罚金,但长远来看,必然会恶化多方关系,最终无人受益。

即便以常识概率来推论,对外卖小哥等从业者的差评,也不可能百分百没有问题。平台如果真的想做到奖优罚劣,当然还是要畅通申诉渠道,建立公平的裁决机制。让合理的差评投诉得到反馈,恶意的差评投诉无效,才有助于整体业态的良性运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小哥   外卖   昌平区   业者   赢家   不合理   消费者权益   师傅   确实   机制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