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持肖晓琳:退休5个月后离世,留下的26字遗言令人泪目

播音主持在上世纪70年代,是不受大众普遍认可的职业。然而,肖晓琳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毅然决然的报考北京广播学院。

正是这份喜爱和坚持,《今日说法》这档节目才得以创立;撒贝宁的启蒙老师才得以出现;央视的经典镜头才得以流传。

然而,肖晓琳作为央视著名主持人,却在55岁的年龄香消玉殒。在临终前,她的26字遗言引人深思!

天赋异禀

肖晓琳出身书香之家,父母都是都是大学教授。家庭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她自小就养成勤学善问的习惯。肖晓琳在父母的悉心培育下,学习成绩优异,表达能力突出,父母的心愿是希望她能够承继“家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时期的肖晓琳渐渐对广播产生兴趣。晚上放学的时候,她都会认真听广播播放的内容。“听者有心”,肖晓琳广播天赋异禀,她总是带有一副“有声耳朵”,能够听出播音的瑕疵,并给负责播音的同学指出不足,给出合理意见。

填报志愿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肖晓琳的指导意见十分受用,负责学校广播的同学对肖晓琳说:“你的播音天赋异于常人,语言见解独具匠心,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从事播音行业呀”?

同学的一句话,让肖晓琳恍然有悟,她开始认识到,自己未来的出路不仅仅是当老师,还可以做一名播音工作者。不过,这种想法只能埋藏心底,因为在那个年代,老师的职业社会认可度高,而播音主持更多认为是“不学无术”。

高考志愿填报如期而至,肖晓琳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前途大好的人民教师,二是前途未卜的播音主持。最终,肖晓琳下定决心,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她的决定也得到父母的支持,她暗暗发誓,一定不负父母的期盼。


播音主持

“成功的路上总是伴随嘈杂的声音”。肖晓琳在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后,每逢寒暑假回家,亲戚朋友都不看好她的选择。肖晓琳面对“嘈杂的声音”以及各种质疑,反而更加的努力,学习知识,增长文学素养;大声朗读,提升语言能力。在校期间,早出晚归,读书看报,练习口语。临近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回报付出和努力。

毕业后,肖晓琳为照顾父母,回到家乡湖南长沙广播站工作。她的能力深得领导的认可,推荐她到北京工作,但她以照顾父母为由拒绝,深明大义的父母宽心女儿,鼓励她到北京工作。

此后,她进入央视,虽是新人,但她的气质脱俗,学识渊博,主持的节目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收获“好评”无数,“铁面美人”的标签收入囊中。

央视“名角”

“实践出真知”。肖晓琳不是读稿子“工具”,而是一线信息的“勇士”。进入央视工作后,她用2年的时间,不畏艰辛,跑遍全国多处贫困地区,收集真实信息。

肖晓琳在贫困地区调研时发现,现实中的悲剧事件时常上演,让她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于是,她决心为老百姓做些实事,她放弃眼前安逸的生活,前往美国进修学习。

肖晓琳在进修回国后,带头创办我国的第一档法制节目《今日说法》,普及法律知识,维护合法权益,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奉献力量。

而在她的普法节目中,就有耳熟能详的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彼时的撒贝宁还是一个初出播音行业的“小伙子”,肖晓琳看中她的能力,并带着撒贝宁成长成才,可以说,肖晓琳就是他的启蒙老师。

2017年,肖晓琳退休5个月后,54岁的肖晓琳就因“结肠癌”永远离开了我们。她在临终之际说:“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肖晓琳选择了她热爱的播音事业,也让事业惠及百姓,虽然,她已经不在人世间,但是,她的选择,她的坚持,她的奉献,值得终生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央视   贫困地区   遗言   北京   天赋   父母   兴趣   能力   节目   老师   工作   肖晓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