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柴静,决绝而惨烈!


故人心易变,秋风悲画扇。


关注山光客,我们一起成长。



在这个浮躁的随波逐流的时代,仍然有真心付出信仰的人存在。


信仰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但也弥足珍贵,因为太容易被丢失 。


纯净的白纸会被社会染黑,理想主义会被现实敲打,为了柴米油盐只能随波逐流。



对于那些有坚定信仰的人,身上有着太多赞美和期待,可那轰然的崩塌,愈发让人心碎 。




柴静就是明证,用决绝的姿态展示在人前,可最后的收尾是那般惨烈。



曾经的白月光,如何就成了这样,留给笔者的,只有不住叹息。




那般的倔强与梦想,随着柴静的消失,似乎也随之烟消云散。



一.文静少女的倔强

我是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


这是柴静的自我介绍,她的外表恬静淡美,但内心却像火焰般热烈。




父亲是医生,母亲是老师,在老一辈的教育方式下,柴静养成了乖巧的淑女形象。



16岁那年,柴静被长沙铁道学院录取,在父母督促下,选择了会计专业。



真实的柴静,其实不喜欢在数字里东摇西晃,她最惬意的是在文字中徜徉。



学生时代,柴静是电台节目的忠实拥趸,她幻想去那里工作。



知晓内心的选择后,柴静用自己的倔强去追求梦想 。



柴静拒绝了铁路局的稳定工作,她选择成为文艺电台的主持人。


“可否帮我成就梦想?”的信封给了柴静面试的机会,她也坐进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演播室。



她主持的《夜色温柔》,将柴静温柔而知性的声音,带到四面八方。



二.看见真相的决绝

新闻的一面是刚性, 它可以越来越深入, 越来越锐利;而新闻的另一面, 情感的, 内在的, 心灵的部分, 则应该是柔性, 也可以越来越饱满,这两者并不冲突。


广播与电视都是传播媒介,但声画合一的电视无疑更有冲击力,柴静要与时俱进。



柴静后来成为了央视的一名临时工,在《东方时空》里担任主持人,也与新闻工作有了重叠。


2003年,在抗击非典中,柴静以自己的优秀报道被观众所熟知。


这名柔柔弱弱的女记者,在那危险的境地中,用坚定的姿态,带来真实的报道,抚慰了恐慌中的民众。



柴静的决绝,体现了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素养。


在当年,柴静是“全国抗击非典优秀新闻工作者”,也被授予“年度风云记者”的称号。



记者不能只是传声筒,揭露真相也是他们的责任 ,柴静无疑做到了。


在汶川地震的废墟上,在发生矿难的矿口处,在强行拆迁的挖掘机旁,柴静用她的调查报道触动人心。


三.追求幸福的惨烈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即使开着一辆老掉牙的破车,只要在前行就好,偶尔吹点小风,这就是幸福。”—胡适



在被问及是否幸福时,柴静借用了胡适的“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来回答。



2013年,柴静已经37岁了,她选择了结婚,也是同年,她有了自己的女儿。



也是在这一年 ,柴静彻底离开了央视,回归了家庭,成为全职主妇。




幸福需要物质支持,虽然有着不菲的积蓄,但为了在大洋彼岸尽情享受豪车豪宅 ,这些远远不够。




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原来也可以遗忘曾经的信仰。




“你要小心,别变成当初自己讨厌的人”,这是柴静曾经的告诫,却忘了对自己的警醒。



已经远离了新闻行业,当初的梦想也已经支离破碎 ,不知这样惨烈的幸福是否值得。



原创不易,期待更多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长沙铁道学院   惨烈   胡适   人心   随波逐流   非典   倔强   梦想   幸福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