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心知肚明却无能为力?


文 | 张永群


手机对我们有多重要?近日,有媒体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89.2%的受访者感叹自己经常不由自主地看手机,其中90后(92.2%)最为严重。如果手机不在身边,89.2%的受访者会感到不踏实。

手机依赖症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甚至对自己的这种依赖心知肚明,却又常常无能为力。使用手机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社交、通讯、购物、娱乐、支付,手机的功能延伸至各个你可能需要的领域,手机也顺势成了越来越不可替代的必需品。


这也就解释了我们为什么离开手机会“不踏实”。因为,手机早已与我们的生活深度绑定,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生活本身。


对于上班族来说,手机是重要的工作工具,接收和传达信息、收发文件等都离不开它。没及时回复工作消息被批评、下班依然需要处理工作消息等话题,常常成为互联网上的舆论热点。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长辈们常说的虚拟与现实,对他们来说都是重要的,无法完全区分和剥离。在很多人看来,手机上的生活就是真正的生活,网络上基于兴趣的社交圈甚至比线下的更吸引人、也更有凝聚力。随着手机应用的适老化改造,不少银发老人也加入了“低头一族”。可以说,谈到手机上瘾、手机焦虑,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都深有感触。


兰州交通大学的学生在课前存放手机 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摄

或许不少人都动过“逃离手机”的念头。原因有很多,大家都能说出几个:网上信息的良莠不齐、碎片化阅读影响专注力、算法推荐带来的信息茧房效应,甚至是颈椎病、近视眼之类的健康问题等等。


也正是在一次次离开手机时的“不安心”“不踏实”中,我们开始反思,到底为何被手机“绑架”?也许是现实生活的压力大,催促着我们在网络中寻找那份轻松自在;也许是因为害怕落伍、害怕被抛下;也许是体内的多巴胺使然。瑞典心理健康专家安德斯·汉森在畅销书《手机大脑》中提到,从进化的角度来讲,新鲜的事物、捉摸不定的状况,都会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对于手机来说,提示音的响起便意味着多巴胺的分泌,催促着我们赶紧拿起手机刷一会儿。有时候即便是静音状态,我们也总是想“说不定有什么要紧事呢?”“是不是有人给我点赞了?”于是每隔几分钟,我们就要拿过手机看一看。


不管原因怎样,如果手机依赖已经总是让你感到困扰,那就试着去改变吧。破题方式有很多,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兴趣点、能量源,还是卸载应用、将手机拿远,再或是加强运动、提升专注力等等,归结起来离不开“自制力”三个字,就是增强对自己生活的把握和掌控。


不过,就像我们无法扔掉一件必需品,坦白来说,摆脱手机依赖很难,但如果你想要改变,总可以在摸索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节奏和平衡点。

文字:张永群

图片:中国青年报、新华社

责编:王子墨

编辑:张永群 孙小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中国青年报   多巴胺   受访者   手机   必需品   心知肚明   踏实   无能为力   专注   大脑   工作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