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童话大师”作品里出现多处脏话惹急了家长,我们要给孩子一个真空环境吗?

“你xx别急,我xx又不是故意的!”

“x,跟xx谁谈不一样啊!”

最近,河北保定的张先生在网上吐槽

给孩子购买的儿童读物

竟出现多处脏话

质疑图书审查不严



根据网友爆料的图片显示,书籍正文均标注了拼音,而封面则印刷了“纯美暖心·名家经典童话”“国际安徒生奖提名”的字样。此书还专门标注了“专为低年级孩子打造的精品注音读物”标签,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孙幼军,出版方则是北京出版集团及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孙幼军被誉为“一代童话大师”,是著名童话作家、中国首位安徒生奖提名者、《小布头奇遇记》作者。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撞见怪老头儿》确为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的童书作品,介绍其为“这些童话构思精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撞见怪老头儿》收录了四篇孙幼军先生的童话作品,仅有《蓝色的舌头》一文当中出现了家长投诉的不当内容。


《蓝色的舌头》的主人公“我”是一位父亲,意外得知了孩子在学校经常说脏话后,在孩子的书包里发现了一根蓝舌头,而只要装上这根舌头,就会“出口成脏”。文章主要讲述了,“我”装上蓝舌头后的狼狈以及将蓝舌头的制造者绳之以法的故事。


结合上下内容以及作者立意,不难看出本文并非鼓励或是教导孩子说脏话,而是告诫孩子不能说脏话。虽然立意没有问题,但是作品是否有必要多次出现脏话,值得探讨。


对此,网友也争论开了。


有的网友觉得

“应该加大力度”

“这次站家长”



也有网友表示

“不要因噎废食、矫枉过正”



记者随后致电询问了北京出版集团,询问为何选用这篇文章,以及文章是否适合儿童阅读等相关问题。该图书出版社所属出版集团回应,这本书主要是想要告诉孩子不要讲脏话,所以里面会提到几句脏话。读者并没有将故事看全,可能属于断章取义。而早年在编写时候,编辑没有考虑过上述问题,以后可能不会出版了。


其实家长的不满可以理解,当“脏话”出现在可以作为学习范本的儿童读物当中,缺乏辨识能力的儿童可能会将其当做一种“时髦”而模仿,反而让书本成了“反面教材”。


欲扬先抑的手段对成年人来说能够理解,对低龄儿童而言可能反而会造成反效果。但是,家长也不必矫枉过正,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语习惯不单单是书本上的引导,更重要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只是在故事情节中出于剧情的需要,适当地出现一两句脏话,而并非过度渲染,家长也应给予理解,而非全盘否定。


教育学者熊丙奇指出,教育孩子讲文明,不说脏话,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若将孩子置于一个没有一句脏话的环境中,却可能并不现实。这就需要家长在孩子阅读时,加以指导,让孩子有对说脏话的正确认知,这也是家长应该履行的监护职责。


概而言之,保护未成年健康成长,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需要出版机构与家长各司其职——为孩子出好书,让孩子读好书。


对此,你怎么看?



上海新闻广播综合自新京报、央广网、微博网友等

编辑:王哲嫣(实习)

责任编辑:陈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脏话   安徒生   家长   童话   孩子   矫枉过正   儿童读物   北京   舌头   真空   大师   环境   网友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