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振兴路” 打开“幸福门”

来源:【赣南日报】

记者罗敏 实习生李紫菲 通讯员郭柳菲

沃野良田生机勃勃,村庄环境洁净优美,乡村旅游人气十足,群众致富喜上眉梢……春分时节,行走在宁都城乡,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

近年来,宁都县依托绿水青山,发挥美丽乡村建设集聚效应,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大力实施“旅游+”,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在宁都大地渐次展开。

全域谋划 振兴发展添活力

“开车回来,看到回家的路扩宽修好了,而且直通家门口,开车走亲访友真的很方便。”常年在外工作的赵娜,在春节返乡开车走亲戚时连连称赞。

近年来,宁都县致力于将旅游元素全方位注入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积极实现城市与景区、建筑与景观、道路与景致、生态与景色的有机融合,并通过大力修缮、保护红色旧址、古村落、文物古迹,创新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软实力,为宁都旅游添力赋能。

与此同时,宁都县抢抓乡村振兴、江西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县等机遇,加强交通建设,一个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在宁都变成现实,便利的交通引来众多的游客。

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旅游发展的红利,一片片涌动生机的乡野、一个个秀美整洁的村庄、一家家忙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都在释放着崭新的活力。

创新理念 乡村旅游起新潮

“在这里感觉很安静,特别美,让人忘记都市的繁华与喧闹,抚平内心的波澜。”湖南游客叶丽丽说,在这里可以住农家小院,听松涛阵阵,饮山泉之水,吃农家饭菜,特别惬意。

记者走进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目之所及,甚为舒心,一条条古村道蜿蜒延伸,一栋栋客家古民居整齐排列喜迎八方游客,这个曾经贫穷闭塞的千年古村如今生机无限。

田埠乡东龙村的变化是宁都县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宁都县立足当地自然禀赋,充分发挥独特的红色文化、山水风光、原生态乡村资源组合优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改水、改厕、修路、环境美化等工程,着力打造“生态美、人文美、田园美”的乡村风景线。如今,宁都县许多乡村正从“老少边穷”迈向“绿富美”,从“脏乱差”变为“处处美”。

改革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动力,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源泉。宁都县积极从理念上突破,在思路上提升,推出乡村旅游“互联网+”服务新模式,实现网上民宿定购、预约功能,并开设乡村旅游培训班,邀请各地乡村旅游专家进行授课培训,切实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目前,宁都县已经形成了“农业观光游”“田园风光游”“历史人文游”等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每年吸引大批游客走进宁都。

农旅融合 群众腰包鼓起来

连日来,气温回升,正是赏春好时节,大批游客走进宁都县小布镇。村民王桂香看着热闹景象,心里乐开了花。

“我们小布整洁美丽,交通便利,是一个生态休闲的好地方。现在慕名前来小布旅游的省内外游客越来越多,我挣钱变得更轻松了。”经营小摊的王桂香开心地说。

王桂香的生活变化只是宁都县众多百姓中的一个。如今,随着宁都旅游事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群众收获旅游的红利,开始吃上了“旅游饭”,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攀升。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宁都县突破景村“界线”,大力延伸产业链,遵循各地资源禀赋、农民意愿、区位优势等,选准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并通过推进农业与文化、生态、旅游等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富民工程,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品牌,有效激活了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与此同时,随着宁都乡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壮大,宁都黄鸡、赣南茶油、赣南脐橙等土特产也日渐畅销。据统计,今年以来,宁都县共接待境内外游客达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3亿元,惠及数万群众。

本文来自【赣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宁都县   宁都   乡村   群众   生态   游客   幸福   交通   产业   农业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