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评|朋友圈卖保险勿踩“红线”

销售人员在朋友圈、视频号、小红书等自媒体卖保险,切勿“野豁豁”、踩“红线”。

近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保险机构销售人员互联网营销宣传合规性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保险机构自查各级机构建立及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责任情况,排查销售人员在自媒体 (包括但不限于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视频、快手视频、微博帖子、小红书笔记、今日头条帖子等)发布违规或不当信息情况。

图源:东方IC

网上买保险,早已很常见,线上购物买个运费险、外出旅游买个意外险,都是随手拈来的消费场景。销售人员在网上推销保险,也是司空见惯,自媒体的蓬勃发展给保险营销提供了很大的平台。

不过,这些营销中的问题也不少见。上海消保委就曾指出,在以新冠隔离险为代表的互联网保险中,前端是低门槛“快消化”产品营销,后端则是高门槛传统型理赔模式。这种“低进高出”的做法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引发大量消费投诉。此前,部分销售人员经常在朋友圈发布“隔离不用愁”“只要9.9元,1天能领200元”“隔离期让保险公司给你发工资”之类的广告。实际上,这类保险产品往往有严格的理赔条件,消费者可能陷入“买易赔难”的窘境。

保险机构应加强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管理,这在《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中就有明确要求。此次,银保监会下发的《通知》,要求排查销售人员通过自媒体发布信息的十类违规行为,包括违规承诺收益或承诺承担损失,进行不实陈述或误导性描述、片面宣传或夸大宣传的内容,使用易与银行理财、基金、债券等金融产品相混淆的描述等等。保险营销不踩“红线”,应成为保险机构及销售人员的自觉。

除了违规营销之外,消费者“被扣费、退订难”的现象也依然存在。有消费者称,自己没有宠物,却被自动扣款缴纳“宠物险”,投诉后才得知,自己在过年集红包时,参加过浏览相关界面增加红包份额的活动,便被开通了自动续费,而要退订则很难找到入口。消费者在参加营销活动、购买保险产品时固然要注意仔细甄别,销售方更应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等合法权益。互联网保险少些“套路”,才有更高质量发展。

纪玉/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红线   朋友圈   新民   退订   红包   门槛   保险机构   保险产品   消费者   媒体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