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海洋通信“拥堵” 窄带视频压缩技术助力远洋船舶数字化建设

几十年来,我们的通信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电缆到光缆、从有线到无线、从模拟到数字、从1G 到5G,甚至现在的5.5G、6G等都呼之欲出。

但是,这一系列变化都仅仅局限于陆地,在广阔的海洋领域,由于环境复杂多变、网络信号微弱等原因,海洋通信的发展适中落后于陆地通信,当我们在城市之间用5G通话时,海洋通信仍然依靠卫星。

卫星通信虽然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远,但带宽条件相对有限,难以满足海量的视频数据的传输和交互需求。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后,我国海事活动日趋频繁,各种远海船舶数不胜数,视频传输与存储的需求蒸蒸日上,因此海洋卫星通信的“拥堵”程度不言而喻。为了保障“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保持相关出海海域高效稳定的通信就十分重要。

如何解决海洋通信“拥堵”,实现高效稳定传输?窄带视频压缩传输与交互系统给出了解决方案。

高效压缩传输

通过自主智能极限编解码、多分辨率AI融合和“G-Share”等核心技术,对多路高清视频进行高并行、低时延压缩加速,以交互式视频流,实现岸(船)基中心对多艘无线通信(卫星/蜂窝/电台等)船舶在低带宽(100Kbps 2Mbps)通信信道下进行多路高清视频远程实时监控,以及远程实时交互控制船舶网络视频采集设备。

船端设备接入网络视频采集等设备或视频的数量最多可达200路,中心端设备接入视频(船舶)数量最多也可达200路。船端设备和中心端设备并发处理视频(船舶)路数最多均可高达16路。

当带宽足够时,会优先保障画质与清晰度;带宽有限或网络波动时,则采用“窄带”传输模式,首要解决音频传输,保证低延时与流畅性。

高质量传输

采用窄带视频压缩传输与交互系统在低带宽环境下,视频压缩传输的分辨率仍然能够达到1920 1080P,帧率稳定在25fps。

远程实时监控视频画面流畅度高,100Kbps设定码率下视频峰值信噪比(PSNR)可达30dB以上,且码率越高视频峰值信噪比越高,视频越清晰。

100Kbps 1Mbps设定码率及信道带宽时,视频编解码与融合处理延时不大于300ms(不含视频采集及链路传输延时);1M 2Mbps设定码率及信道带宽时,视频编解码与融合处理延时不大于45ms。

互动性

支持在岸(船)基中心对网络视频采集设备进行远程快速交互,以实现对视频采集设备及其云台的远程控制。

支持岸(船)基中心多终端、多用户同时监控与交互控制,且支持移动终端。

减少存储成本

经过压缩后的视频,画质不变,视频的文件大小却降低了10%,对于有视频存储需求的领域,是一个降本增效的举措。

目前窄带视频压缩传输与交互系统已在远洋船舶、远海渔业、海上作业等多个领域落地应用,解决了远海高清通信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窄带   船舶   远海   海洋   通信   高效   信道   视频   远洋   助力   带宽   设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