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自寻烦恼的关键:如果智慧不够,不如糊涂一些,顿感一些

我们无法说所有的烦恼都是自找的。但据我所知,除了一些突发的灾祸,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大多数的烦恼,都是我们大脑演绎或者强化的产物。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既然大多数烦恼是大脑的产物,那么这些烦恼的消除也可以从我们的大脑做起。


最典型的例子是对他人的言行过度反应。比如有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这些话经过几手传到自己脑中,再经过自己头脑的放大,变成极大的负面情绪,甚至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对抗的根源,很多职场的矛盾都源于这种类型的冲突。又比如,家人之间惯常的行为发生改变,另一方对此过度解读,但却没有主动寻找更多的信息去证实自己的猜测,于是想法不断发酵,自我循环论证,负面情绪不断强化,变成实实在在的烦恼,引发家庭矛盾。


这样类型的事情非常多,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都能不断发现这样的案例,而我们日常的情绪就是被这样一件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所定义、所影响。如果一段时间这样的「小事」增多,我们的情绪自然不好。这时候,完全可以跳出来看这件事,即趁机探索一下「人类为何容易自寻烦恼?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或者缓解这样的问题?」

我们可以完全跳出小我,站在一个更大的角度去审视这个问题,甚至可以站在「人类」的视角审视这个问题。

于是我想到四个相关的问题,分别如下:

1 人类为何总喜欢自寻烦恼?
2 喜欢自寻烦恼的人有哪些特点?
3 我们如何帮助这些自寻烦恼的人?
4 如果我们自己就是自寻烦恼的人,我们需要如何自助?

只要探讨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能有一个更大的格局审视「自寻烦恼」的问题,从而对于解决自己的问题,或者解决自己家人朋友的问题有所帮助。

经过与ChatGPT探讨,我找到上面几个问题的解答,如下:

人类为何总喜欢自寻烦恼?

1 生物学因素:人类的大脑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固有的心理倾向,如负面偏见(对负面信息更敏感)和过度担忧(为了确保生存,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产生不安)。这些心理倾向可能导致人类不自觉地关注消极情绪和问题,从而自寻烦恼。

2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人类行为和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社会竞争、期望和压力可能导致人们过度担忧,从而自寻烦恼。此外,一些文化可能强调「担忧」的价值观,导致人们更容易产生自寻烦恼的行为。

3 个性特征: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有些人更容易担忧、焦虑和抑郁,这可能导致他们更容易自寻烦恼。

4 习惯和思维模式: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养成了一些不良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如过度担忧、消极思考、完美主义等。这些习惯可能导致人们容易陷入自寻烦恼的循环。

5 缺乏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是指个体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的人可能更容易自寻烦恼,因为他们难以应对困难情况,也难以摆脱消极情绪。

6 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误解和不满可能导致人们自寻烦恼。

上述原因都能找到非常明显的证据支持,比如关于「生物学因素」,有一本书《理性乐观派》专门探索了人类容易有负面偏见和过度担心的心理倾向。如果你对未来世界有悲观的看法,强烈建议看看这本书。

此外,社会文化因素方面,我们周边的文化其实是非常鼓励我们的「担忧」的,想找担忧,能有一堆的说辞,但是如果希望鼓励乐观,却很难想到一句。比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但对我而言,我认为「自寻烦恼」的关键机制有「两面性」,懂得它的两面性是与之周旋的关键。一方面,它是我们大脑的产物,既然我们具备制造它的能力,我们就同时拥有解决它的能力,因为我们自己的大脑,是「烦恼」的母体。另一方面,自寻烦恼是自我构造的陷阱,仅凭自省很难获得支撑,我们必须主动寻求外力,无论是梯子还是绳索,都会有助于我们爬出陷阱。说起来令人吃惊,有时候只是给身边的家人、朋友讲述一下自己产生烦恼的过程,自己的烦恼就会极大地缓解,但这种缓解,却很难发生在自我对话的场景下。



喜欢自寻烦恼的人有哪些特点?

1 焦虑敏感:这类人往往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非常担忧,他们容易紧张、焦虑,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过度关注。

2 悲观主义:悲观主义者倾向于看到事物的消极面,他们可能过于担忧问题和风险,从而导致自寻烦恼。

3 完美主义:完美主义者追求极高的标准,对自己和他人要求严格。他们容易对细节耿耿于怀,很难满足,容易产生烦恼。

4 缺乏自我调节能力:这类人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难以调整情绪和行为,容易陷入消极情绪和烦恼中。

5 较低的自尊心:自尊心较低的人容易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他们可能会过度关注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自寻烦恼。

6 依赖性强:依赖性强的人倾向于依赖他人来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他们可能会因为担心失去支持而产生烦恼。

7 人际敏感:这类人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他们容易受到别人言行的影响,可能会因为担心得罪人或被拒绝而烦恼。

8 控制欲强:对于控制欲强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掌控自己所期望的生活和环境而感到烦恼。

上述特征很明显,大家完全可以对照做「自我诊断」。比如我自己就有比较强烈的「焦虑敏感」和「人际敏感」特征,这两方面也是我日常工作生活中烦恼的最大来源。

我们做什么事才能帮到这些自寻烦恼的人?如果自寻烦恼的是自己的亲人,我们应该如何做?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看完ChatGPT的答案之后,我觉得最重要其实是「倾听和关爱」。这是最根本的,是「道」,其他都是「术」方面的技巧。为什么这两点最重要?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寻烦恼」这四个字,即从根本上,除非这些自寻烦恼的朋友自己能有所感悟,跳脱自我构造的陷阱,否则烦恼会无穷无尽,其他人能做的极为有限。

但是如果对方是自己亲朋好友,当自己有义务去帮助他们时,最重要的做的就是「倾听和关爱」,其实你只要有耐心认真倾听他们的抱怨,能体会到他们谈话背后的情绪,能看到他们烦恼的原因,就已经足够了。身处烦恼的人,只要看到有他人能理解自己的烦恼,内心就能得到极大的抚慰。但完全走出烦恼,的确只能依靠自己。我们的倾听和关爱,是支撑和鼓励他们走出来的能量。

如果我们是自寻烦恼的人,我们该如何自助?

其实站在「人类」的层面,探索「自寻烦恼」的原因,就是极好的自助,我们跳出小我,去关爱更多的有同样问题的人群,一方面缺少小我的牵绊,能看得更清楚;另一方面,因为有了更大的「正义感」,所以我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能直面自身缺点的勇气,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此外,主动去帮助身边那些同样有「自寻烦恼」特点的人,通过倾听和关爱,在实实在在帮到他人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这套方法的有效性 —— 即看见「自寻烦恼」的机制如何运作、又如何打破,这让我们对帮助自己充满信心。

前文讲过「自寻烦恼」的机制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我们自己是系铃人所以也是解铃人;另一方面,解铃的过程必须依赖外力。我们在倾听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的时候,我们对于那个身处烦恼的人,就是梯子或者绳索,是他跳出烦恼的外力所在。

当这样的机制,通过我们对于他人的倾听和关爱一次次得到证实,我们也就获得了解决自己烦恼的勇气和启发。

我们的大多数烦恼,是自己的大脑构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完全有能力解构这些烦恼。在解构烦恼的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关键的力量,来自家人、朋友的倾听与关爱。只要我们的烦恼被他们看到,这些烦恼就已经在缓解了,剩下的事情只能交给时间和我们自己的顿悟。

对我们自己而言,我们要反复告诫自己如下一段话,这能帮我们避免生活中90%以上不必要的烦恼:

如果智慧不够,不如糊涂一些,顿感一些,最怕的是自以为聪明,其实不然,结果烦恼丛生。

换言之,绝大多数自寻烦恼都源于「我们自以为很聪明」,知道这一点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自寻烦恼   可能会   消极   负面   糊涂   大脑   情绪   烦恼   人类   智慧   自我   能力   关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